切换到宽版
  • 453阅读
  • 1回复

[奇观]白马东来传佛音:访洛阳白马寺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1416
金币
58169
道行
36950
原创
106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9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4-13) —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去年的 11 月 14 日,因疫情阻隔、在美国多年未回国的女儿携夫婿回京。问他们想到京外哪里转转,女婿提出想要去看秦兵马俑,而女儿则想到白马寺拜访。这两个地方分别位于洛阳和西安,是文物古迹最丰富的城市,读过考古专业的我理当陪同前往,因此有了这一组计划之外的访古文章。
洛阳和西安都被称为“十三朝之都”,各自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此行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都访看,只能选择几处前往,所以这一组文章中,洛阳的分别为白马寺、二里头博物馆、龙门石窟、唐洛阳城应天门和明堂遗址,西安的是大小雁塔、何家村金银器窖藏、秦始皇陵博物馆以及华清池遗址。这里先说白马寺。
01
白马寺的由来与变迁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在 310 国道旁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该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东亚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佛教“祖庭”。


洛阳白马寺山门
据《冥祥记》《高僧传》记载,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集合群臣讨论此梦的吉凶。大臣傅毅回答,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到的大概就是佛吧。明帝以为他说得很对,故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前往天竺寻访佛法。永平十年,蔡愔一行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于永平十一年专门在雍门外为之建立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而来,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 “寺”字源于天竺僧初到洛阳时所居之鸿胪寺的“寺”,后来就成为中国佛教僧院的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是为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汉译佛典


南朝梁 慧皎《高僧传》书影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 68 年以后的 150 多年的时间里,有 192 部、合计 395 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也成为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摄摩腾


竺法兰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白马寺遭到严重破坏。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重新营建洛阳宫,并重建白马寺。曹魏嘉平二年(250),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在此译出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在白马寺译出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汉地的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是为中土戒律之始。曹魏甘露五年(260),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一天,朱士行(203—282 年,法号八戒)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雕像面前,成为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
西晋和北朝时,白马寺又遭破坏。唐武周垂拱元年(685),武则天敕修白马寺,开启了洛阳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后来的“安史之乱”对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白马寺也难逃厄运。“安史之乱”后,洛阳白马寺就仅保存着一些唐代及以前的断碑了。宋代,宋太宗赵光义曾下令复建白马寺。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朱元璋敕修洛阳白马寺。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一次大规模整修,此次重修大体奠定今日洛阳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
十年动乱期间,白马寺也惨遭破坏,佛像被砸,经卷被烧,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带来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
20 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对白马寺进行全面修复,千年古刹面貌一新。90 年代后,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钟鼓楼、法宝阁、藏经阁等建筑,规模更加宏大。
02
白马寺中说古迹
今天的白马寺,分为中国本院、齐云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几个部分,古迹主要在前两个部分。
白马寺创建时,据说是“悉依天竺旧式”。建寺至今,寺址未曾动过,但主体建筑早已不是原样。白马寺的主体,即白马寺本院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主要建筑为五重大殿,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白马寺山门外的白马
山门之外,左右相对,有作低头负重状的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相传这两匹石马原为宋永庆公主(赵匡胤之女)驸马、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之物,后由白马寺方面搬迁至此。山门为牌坊式三门洞石砌拱券门。明嘉靖二十五年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原来镶嵌的“白马寺”青石题刻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山门西侧有《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此碑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立于寺内。山门东侧有《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元代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此碑由当时白马寺的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由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人称“赵碑”




白马寺天王殿及殿内的北方多闻天王像(清代)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大殿多为近世新修,但所供奉的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一佛二菩萨,以及弟子、供养人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的三世佛、二天将以及十八罗汉像为国内唯一的元代夹纻干漆造像,每尊重量仅 3-5 公斤,十分珍贵。接引殿为硬山式顶,面阔 3 间,进深 2 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顶,位于清凉台之上,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清凉台在白马寺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其是东汉时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




大雄殿内的元代夹纻干漆罗汉像
齐云塔院是今天河南省内唯一的比丘尼道场,塔院内的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毁于战火,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修。该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共 13 层,高约 25 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古代地面建筑。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 7.8 米,其束腰处长、宽各为 6.78 米。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又据说离塔 20 多米处用力击掌,塔身会发出蛙叫声,可惜我们到访时,该塔正在维修,无法靠近,想要拍一张完整的照片也不可能。


维修之中的齐云塔
白马寺保存有古代碑刻 40 余方。除上述山门处的两通外,具历史价值的还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
03
外国佛殿苑记胜
白马寺不仅是中华佛教的“祖庭”。东亚佛教由此发源,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在亚洲得到普及,故此白马寺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地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得中外佛教文化在这里得以融合,白马寺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


泰国佛殿苑内的金塔与佛像
泰国佛殿苑位于白马寺本院西侧,东西南北各有一座苑门,东门为正门。苑内建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钟鼓楼等。大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高 7.2 米,重 8 吨,为铜质贴金像,乃是仿照泰国人最信仰的佛像帕清拉纳佛像而造。舍利塔二层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此舍利是 1898 年英国考古学家发掘古代迦毗罗卫国(公元前 6-前 4 世纪)佛塔遗址时发现,1899 年,印度将舍利赠送给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安放在曼谷金山寺金山塔上。2014 年,中泰联合举行隆重的迎请佛舍利仪式,将其安放在白马寺的这个舍利塔上。


印度佛殿与殿前的牌坊
印度佛殿主体建筑是仿印度著名佛教遗址桑奇大塔、按 1:1 比例而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式佛殿,佛殿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大佛殿上下两层塔身及殿门前牌坊上雕刻有佛本生故事。佛殿外有回廊环绕,回廊的围墙上有各式佛教题材艺术作品,静谧整齐,超凡脱俗。


印度佛殿牌坊雕刻细部
缅甸佛殿位于泰国佛殿苑之西,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照缅甸的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的样式而建,高达 32.92 米,塔基底座径 51.71 米,底层为展览厅。塔内供奉的 4 尊佛像均为释迦牟尼佛,东起顺时针依次为佛陀成道相、说法相、布施相、禅定相。殿堂四周墙壁上镶嵌有 4 块大玉雕,表现佛陀降生、成道、说法、涅槃四大圣事;还有 8 块小玉雕,展示缅甸著名的佛塔佛像。


缅甸佛殿大金塔
大金塔东北方有龙王护佛像,西北方有风动石佛塔。大金塔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及围墙系按照缅甸贡榜王朝的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而来。
此外,在白马寺清凉台西侧还立有日本佛教空海大师塑像。这是 1997 年为纪念中日友好 25 周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向白马寺捐赠的。日本空海大师 804 年入唐学法,曾到洛阳白马寺参访学习,又在西安青龙寺拜中国密宗大德慧果大师为师,返回日本后,在奈良东大寺弘传密宗,对佛教的传播有很大贡献。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4-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431
金币
1099796
道行
1951
原创
2169
奖券
2128
斑龄
28
道券
5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8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3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寺院,也是东亚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佛教“祖庭”。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白马寺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经典和佛像是由白马驮来的传说。据《冥祥记》和《高僧传》记载,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集合群臣讨论此梦的吉凶。大臣傅毅回答,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到的大概就是佛吧。明帝以为他说得很对,故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前往天竺寻访佛法。永平十年,蔡愔一行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于永平十一年专门在雍门外为之建立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而来,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公元68年以后的150多年的时间里,有192部、合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也成为中国第一译经道场。在此期间,摄摩腾和竺法兰等人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等重要佛典,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寺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南朝梁武帝萧衍曾派遣高僧惠皎出使北魏,交流佛教文化,惠皎在白马寺译出了《大般涅槃经》等重要佛典。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白马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北方佛教中心。

隋唐时期,白马寺的地位更加显赫。隋文帝杨坚曾下令修复白马寺,唐朝高僧玄奘在西行取经归来后,也曾在此译经。然而,在唐武宗李炎灭佛运动中,白马寺遭受了严重打击,此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已经无法重现往日辉煌。

宋元明清时期,白马寺逐渐衰落,但在清朝康熙年间得到重修。民国时期,白马寺曾作为河南大学校址,1948年洛阳解放后,白马寺归还给佛教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白马寺,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

如今的白马寺占地约150亩,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多宝佛塔等,其中多宝佛塔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唐代。白马寺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如汉代铜马、石狮,北魏石佛,唐代壁画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白马寺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汉代开始,白马寺就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4-1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