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8阅读
  • 1回复

[奇观]南海巨舰:震惊西方的爪哇迪昂帆船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84
金币
3478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4-22) —




公元16世纪初,当葡萄牙水手杨帆抵达东方,很自然的察觉到欧洲技术对土生文明存有巨大优势。直至深入南洋群岛,才被突然浮现于眼前的迪昂帆船所震惊。不仅是因为对方吨位硕大,还在于每次交锋都让自己显得非常狼狈。


一艘当代印尼人建造的小型迪昂帆船
事实上,迪昂帆船可能并非东南亚原创产物,而是由外部技术不断累积输入。仅从造型而言,除较有特色的蟹爪帆外,大致上与古典时代的地中海式商船类同。从公元前2世纪起,后者就被希腊罗马冒险家用于东方贸易,至少造访过印度次大陆、锡兰岛和越南水域。到公元4世纪,以叙利亚基督徒和战俘为主的新一轮移民,大批量定居于波斯境内。他们为当时的萨珊王朝带去不少实用技术,其中就包含有事关商路开拓的大型帆船。


迪昂帆船的最初原型 可能是公元前的古罗马商船
此后,由于中世纪的穆斯林征服狂潮,东方水域同地中海地区的直接交流近乎中断。同时,阿拉伯风格的三角帆船大行其道,几乎对所有其他类型的古船呈碾压之势。唯有在群岛甚多、航道复杂且凶险的南洋及周边地区,经多次传导的古典帆船被彻底本土化,从而朝着大型化方向突飞猛进。以至于连见多识广的西方水手,都会对她们的优异性能赞不绝口。


由于选材和工艺考究 迪昂帆船相当坚固且耐用
通常来说,近代早期的迪昂帆船有2-4根桅杆,并且保留着极具古罗马色彩的船首斜帆。由于使用非常厚的柚木制成,哪怕遭遇老化问题,也能用新的木板来更换修复。而且常用3-7层木板叠加,在用木销钉将木板和龙骨连接起来,之间都涂有由沥青、石灰和油混合的涂层。所以船体相当坚固耐用。另有藤条编织而成的绳索,非常适于在损坏后修补过程中就地取材。如果有额外需要,可以在上层甲板增设各类功能性建筑。例如贵族座舰或远距离行商,就会建造较长的房屋舱室。若需要运兵出征,则会布置出类似城墙的上下多层结构。


近代早期欧洲地图上绘制的 迪昂帆船
公元1509年,首批穿越马六甲海峡的葡萄牙舰队成员,成为第一波见识到这种南海巨舰的西方人。当时,指挥官迪奥戈命令麾下的5艘卡拉克大帆船,呈扇形包围1艘落单迪昂帆船。虽然意识到对方体积硕大,但他们仍旧觉得可以靠火力优势逼对方就犯,企图兵不血刃的登船劫掠。不料,对面的爪哇人在深夜策动反击。他们从更高的甲板上俯冲而下,直接占领某艘葡萄牙战舰的上层甲板与船艏堡垒。若非舰队里的其他成员及时相助,先前的猎手险些就被猎物给直接反杀。


由于体型硕大 迪昂帆船不害怕大部分西方船只
几天后,葡萄牙人遇到第二艘迪昂帆船。这次,他们不敢大意,直接在火力掩护下登船成功。但败退的爪哇人依旧不肯放弃,转而躲进空间更大的下层舱室,并打开两侧的舷窗让海水倒灌进来。眼看整船开始下沉,胜利者们顾不得劫掠就匆忙撤退回到自己船上。岂料战利品非但没有葬身鱼腹,还在爪哇人关闭舷窗后保持漂浮。这是因为迪昂帆船的巨大体积,可以为自身提供着充足浮力。故而能在半沉状态中稳如老狗,当着敌人面扬帆逃脱。


早期欧洲人笔下的 普通迪昂帆船
公元1511年,一支更大规模的葡萄牙舰队逼近马六甲,又在海峡内遇到来自爪哇的迪昂帆船。由于此行目的就是要攻城略地,他们在舰艇等级、武器配置和人员数量方面都远胜前次。但面对这艘载有300名穆斯林的大船,依然显得相当手足无措。作为统帅的阿尔布克尔克,曾亲率400吨的旗舰海洋之花号上前单挑。结果却恐惧的发现,对手的排水量至少有600吨,且甲板高度就与欧洲帆船的前后楼堡相当。换言之,常规的跳帮占领难度很大,只能寄希望于火力压制。奈何大部分炮弹都无法击穿多层柚木,还会直接从外壳上被弹开。爪哇海员们则居高临下,不断投掷长矛、箭、石头、火药罐和其他易燃来实施反击。直至次日凌晨,海洋之花号追上并撞击目标,才靠火炮的近距离射击打死40人。


大型迪昂帆船 仅甲板就相当于欧洲大帆船的整体高度
尽管如此,这艘迪昂帆船依旧顽强,在海峡内与十多艘欧洲战舰拼死周旋。因为外壳是由四层木板构成,所以最大葡萄牙火炮也只能穿透不超过两层。倘若有其他船的士兵尝试攀爬,爪哇人又会寄出放火焚烧自家船的损招,迫使葡萄牙人原路逃跑。然后再抓紧时间将火扑灭,继续靠微弱风力突出重围。最终,还是因为两侧的四分之一舵被击毁,才心有不甘的向征服者们投降。


许多迪昂帆船即便有尾舵 也在两侧保留古代的四分之一桨
事后,阿尔布克尔克特意招募60名爪哇造船匠,希望他们能到自己开设在印度的船厂工作。虽然这个愿望没能实现,但还是有少量迪昂帆船被买来用于贸易输送。其中,至少有1艘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凭借不俗的远航能力抵达里斯本。随后被国王约翰三世征用,部署在直布罗陀海峡负责防务巡逻。


许多大型迪昂帆船 可以配备火炮与近千名士兵
当然,更多的迪昂帆船仍旧是以敌人身份登场。譬如在1512年,爪哇北部的德马克苏丹组织舰队反攻马六甲,其中就有30艘350-600吨级的迪昂帆船。不仅可以搭载最多1000名士兵,也非常务实的配置了近代化火炮。虽然功败垂成,却让困守孤城的葡萄牙人惊出一身冷汗。1574年,还有来自爪哇的卡琳亚玛特女王派舰队来犯,包括80艘重达400吨的迪昂帆船。




17世纪荷兰人笔下迪昂帆船 仍旧保留着一丝古罗马遗风
不过,欧洲人在东南亚各地的稳步扩张,终究不是某项技术所能阻挡。随着海运线路被侵夺、贸易收入不断下降,以爪哇为核心的土著国家不再有意愿负担巨型船舶。他们像同时代的阿拉伯人那样,选择不断压缩单艘船只规模,以期靠数量优势对冲战斗损失。因而仅仅到17世纪初,晚来一步的荷兰人就发现迪昂帆船呈小型化趋势。某些极端的案例甚至仅有40吨排水量,且整体数量也是越来越少。东印度公司很明智的选择加以利用,才让这种古老帆船被陆续使用到18世纪初。


晚期的迪昂帆船 被迫缩小到40吨级
讽刺的是,不止西方殖民者有注意到迪昂帆船,北面的明朝亦有生动体察。由于历史上的爪哇盛产各类海盗,且往往喜欢驾驶这类坚固大船劫掠,所以被开放贸易的广州官府拒之门外。哪怕是以朝贡名义抵达,也必须在远离主城的离岛停泊。葡萄牙使节皮雷斯就曾断定,1艘爪哇人或马来人的大型帆船,可以击溃20艘明军舰船。因为前者使用硬木建造,而后者只能使用较差的软木应付。


中国帆船的英文名junk 就来自于迪昂帆船的jong
这就怪不得葡萄牙人会用迪昂帆船的爪哇发音jong,命名他们在东南亚水域所见的一切类似船型。后来英语中指代中国式帆船的junk,亦是来源于此。只不过他们都不清楚,与罗马同时代的汉朝人就曾见过大型迪昂帆船,还充满敬畏的将之称为--昆仑舟。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4-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4649
金币
679820
道行
1947
原创
1833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22
"南海巨舰:震惊西方的爪哇迪昂帆船"这个标题暗示了一种虚构的或者可能是基于历史原型的船只类型。在历史上,并没有具体的文献记录关于“迪昂帆船”的信息。然而,考虑到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到达东南亚时所遇到的各种当地船只,我们可以推测“迪昂帆船”可能是对那个时代东南亚特别是爪哇地区船只的一种文学性描述。

在那个时期,葡萄牙航海家确实对南洋(现在通常指的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型帆船印象深刻,这些船只在设计和建造上与他们所熟知的欧洲船只大相径庭。这些南洋帆船通常使用质地坚硬、抗腐蚀的木材建造,比如柚木,而且它们的帆和舵的设置让船只能够在浅水区域灵活操作,这对于在岛屿众多、水域复杂的东南亚地区航行至关重要。

葡萄牙人在与这些南洋船只的初次交锋中,可能会由于不熟悉对方的战术和船只特性而遭受损失,尤其是在近岸战斗或者在浅水区域作战时。这可能就是描述中所谓的“南海巨舰”给葡萄牙舰队带来的震惊。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种“南海巨舰”可能在历史上有所依据,但具体到“迪昂帆船”,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而虚构的。因此,在寻求具体的历史事实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样的描述,并寻找更为可靠的史料进行验证。

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这段描述中提到的不同方面:

1. **葡萄牙探险与东方技术**:
   - 葡萄牙水手确实带着当时欧洲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来到东方,包括精确的导航仪器和火器。
   - 他们到达亚洲后,确实对当地的技术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由于拥有更好的武器和军事组织,初期并未感到明显的技术劣势。
   - 葡萄牙在16世纪的扩张也导致了东西方之间的技术交流,对双方的船舶设计和航海实践都产生了长远影响。

2. **迪昂帆船**:
   - "迪昂帆船"这个名字可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名称。
   - 文中提到的大型南洋帆船可能是指东南亚传统的船只,比如phinisi船(来自菲律宾)或jukung船(来自印尼),它们都是以柚木或其他硬木建造,具有高大的桅杆和蟹爪形的帆。
   - 这些船只的设计适应了复杂的岛礁环境和长距离航行的需求,确实令16世纪的欧洲航海家印象深刻。

3. **帆船的起源**:
   - 地中海地区的航海技术对世界各地的船只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途径。
   - 然而,南洋地区的船只同样受到了自身文化、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独特塑造,其帆船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4. **葡萄牙与南洋群岛的冲突**:
   - 葡萄牙在16世纪的确开始在东南亚建立殖民据点,尤其是在马六甲海峡周围,这导致了与当地势力的冲突。
   - 葡萄牙的卡拉克帆船和武装商船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海上力量,但在对抗某些大型南洋船只时可能遭遇过挑战。

5. **船只的构造和用途**:
   - 传统南洋帆船的建造技术确实独特,使用耐腐蚀和虫害的优质木材,如柚木,以及藤条作为绳索材料。
   - 这些船只的结构允许它们在浅水区航行,同时具备较高的速度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多种用途,包括贸易、战争和运输。

6. **迪奥戈和葡萄牙舰队**:
   - 葡萄牙在16世纪确实有海军将领名叫迪奥戈(Diogo),如Diogo Lopes de Sequeira,他们在探索和征服马六甲海峡一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关于1509年的战斗细节,历史记录可能并不完整,因此这部分可能是基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虚构故事。

综上所述,这段描述可能是基于部分历史事实的想象创作,其中融合了真实和虚构的元素。要获得更准确的历史信息,需要参考更多的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4-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