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3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贾宝玉厌恶功名富贵,竟然参加科举考试?中举符合他的人设吗?[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38
金币
33901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20) —
《红楼梦》中,贾宝玉科考中举,符合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吗?符合贾宝玉的人设吗?他原本厌恶功名富贵,为何还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第一、贾宝玉只是不喜欢科举考试,并非没有实力赢得科举考试。


贾宝玉喜欢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读杂书,即便是写诗,也不落俗套,别出心裁。他有赢得科举考试的实力,只是心里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而已。
科举考试的书籍主要是四书五经。清代乡试考试题目为:初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五经文各一篇;三场,策问五道。


贾宝玉不反感四书,他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因此他还是很欣赏四书的。可以想象,他精读过四书。虽然他无法完成贾政留的作业,但是不妨碍贾宝玉懂四书。
贾宝玉是过目不忘的人,别人读书读几遍都背不下来,贾宝玉一遍就会,学习效率非常高。
如果宝玉下决心参加科举考试,他是可以突击复习,然后科场得意的。



第二、贾宝玉出家前,会给家族一个交代,这个交代就是考中举人。


贾宝玉不想当官,在林黛玉死后,他就更对仕途没有兴趣。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家族。


他是贾府里的凤凰蛋,大家都对他抱有希望,希望他能考中举人、进士光宗耀祖。
黛玉死后,宝玉就想跟黛玉而去。宝玉找到了一处所在。
一人问他:“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宝玉:“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生前聚之,死则散焉。常人尚无可寻访,何况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罢。”


那人还告诉宝玉:“汝寻黛玉,是无故自陷也。且黛玉已归太虚幻境,汝若有心寻访,潜心修养,自然有时相见。如不安生,即以自行夭折之罪,囚禁阴司,除父母外,欲图一见黛玉,终不能矣。”
因为这些话,贾宝玉决定不再寻死,他要出家修行,期待早日与黛玉相见。
出家就要抛弃家人,就是不孝。为了稍微补偿一点家人,贾宝玉决定考一个举人,权当报答家族的养育之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贾宝玉中举之后,飘然而去,不问红尘世事,一心修行,期待有一天能去太虚幻境,见到心心念念的姑苏林黛玉。



第三、原文有暗示宝玉蟾宫折桂。




宝玉上学之前,贾政的门客就说过,“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
黛玉听说宝玉去上学就说:“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这都暗示,将来有一天宝玉会蟾宫折桂。而黛玉则不能为他庆祝。
也就是说,宝玉是在林黛玉死后,万念俱灰之下,决定抛弃红尘之后,才考中的举人。
考中举人后,贾宝玉没有贪念世间的荣华富贵,毅然决然地悬崖撒手,出家而去……



第四、中举符合贾宝玉的人设


贾宝玉是性情中人,也是善良的人,更是知恩图报的人。


贾宝玉考中举人并非是转了性情,贪念红尘的富贵荣华。他只是单纯地要报答贾家多年的养育之恩。他出生就在贾府,贾府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富裕、安宁的生活。家里有父亲、母亲,家里的一草一木都牵扯着他的心,他无法割舍。
但是为了林妹妹,他必须割舍生命中最重要的亲情。考中举人,就是他离开前,能给贾家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考中举人后,贾宝玉的心愿已了,他斩尽三千烦恼丝,飘然而去,去为追寻林妹妹而修来世了。
1条评分金币+16
zhdf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