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5阅读
  • 1回复

[奇观]装匣入窑,等待举火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695
金币
28833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30) —
烧制了20多年越窑青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越窑青瓷传承人孙迈华,一直有个心愿——承袭古法,用柴窑烧青瓷
“不是说电窑、气窑不好,它们好,好在够精准,制瓷人能控制每个环节,但也少了一些意外之喜、自然之趣。”在慈溪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内,孙迈华站在堆积如山的松木和上千款青瓷素坯中间,言语间充满了期待。
眼前的这些素坯造型各异,雕塑精美,百态千姿,既有碗、盏、茶托等实用器具,也有三足蟾蜍、羊等动物造型的观赏件,其中,有的已经过素烧,在900度的温度下,蒸发了坯体中的水分。
有的正在匠人手中,吹釉、浸釉、荡釉……越窑青瓷胎壁较薄,釉层既薄且匀,釉质腴润光亮,这与上釉技巧密不可分。
龙窑烧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山中石、溪中水,林中木、窑中火,其中最难控制的便是窑火的火候。
烧制时,窑内温度高达1300度,为了防止烟火侵袭,施釉后晾干的素坯被装入匣钵内,叠放后,窑内空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龙窑要从龙头慢慢烧,这个三十几米的窑,需要烧窑师傅连续作业三十多个小时,光头部就要烧十来个钟头,而火候的大小就靠观察“火照”。
被钻上圆孔的碎片,来自于不合格的素坯,虽然失去了成为艺术品的可能,但它们也将一起进窑,历经高温,产生不同状态的釉面,方便烧窑师傅随时观察,以此推测匣钵内的发釉情况。
青瓷烧制成功与否,与入窑后的摆放位置,烧成温度的高低、窑内火焰的化学变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制瓷成本很高,匠人把最重视的瓷器放在中间几室,因为中间的温度最稳定,龙头、龙尾能出成品是最好,但多数是全室废弃。”孙迈华说道,上林湖边数量巨大的瓷片,便是先人无数次开窑时,悲与喜的最好见证。
他则表示,愿意见证所有,“既然尝试了柴烧龙窑,,那么半黄半青我也想珍藏,因为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有挑战性,也很有自然意趣。”
在孙迈华看来,青瓷是历史坐标轴上的重要标点,强盛的国力,繁荣的文化和自由的宗教信仰,共同支撑起匠人们在吴越大地,用上千度的高温烧制出惊世之作。
今天起,十五间窑室将被慢慢填满,龙窑欲醒,共期与千峰翠色的下一次相逢。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670
金币
668930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0
装匣入窑是瓷器制作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工匠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素坯装入匣钵中,确保它们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匣钵能够保护素坯免受火焰直接炙烤,避免釉面和坯体受到污染,同时还能保证窑内温度均匀,使瓷器在烧制时能够达到理想的色泽和质地。

在孙迈华的指导下,匣钵被整齐地堆叠在龙窑的窑室内。每一件素坯都被精确地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考虑到它们在窑内的热力学行为和火焰的走向。这样的摆放旨在最大化窑室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考虑到每一件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特殊需求。

随着准备工作接近尾声,窑炉门口渐渐被封住,只留下狭小的投柴口供烧窑师傅添加柴火。此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古老的龙窑上,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紧张。点火的时刻即将到来,这意味着一次重要的旅程即将启程,而结果将是未知的,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火光照亮了夜空,柴火的噼啪声伴随着窑工的低语,构成了一曲静谧而又动人的交响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窑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窑砖变得炽热,火焰在窑道中舞动,将热量传递给每一个匣钵。而此刻的孙迈华和他的团队,则在窑外守望着,他们的心与窑内的瓷器紧密相连,共同经历着这场时间与火的考验。

装匣入窑,等待举火,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是手艺人心灵与自然对话的时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孙迈华选择坚守这份传统,用他的心血和汗水,向世人展示越窑青瓷那千峰翠色的魅力。

孙迈华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越窑青瓷传承人,对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执着的追求。他希望通过承袭古法,使用柴窑来烧制青瓷,以重现古代瓷器的神韵和魅力。他认为,虽然现代化的电窑和气窑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控温,但它们缺少了传统柴窑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和自然韵味。

在准备烧制的过程中,孙迈华和他的团队精心挑选了各种造型的素坯,并进行了初步的素烧。这些素坯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如碗、盏、茶托等,还有一些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造型,如三足蟾蜍、羊等。为了保护这些素坯在高温下不受损伤,它们被小心翼翼地装入匣钵内,并利用窑内的高度进行合理的摆放,以确保每一件瓷器都能得到合适的烧制条件。

烧窑的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和耐心,从龙头开始慢慢烧制,整个过程需要连续作业几十个小时。火候的控制全凭经验,通过观察“火照”来判断窑内的温度和火候。即使是碎片,也会被用来观察釉面的变化,从而推测匣钵内瓷器的发釉情况。

孙迈华深知青瓷的烧制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最终成品的差异。他愿意接受这种挑战,珍视每一次烧窑过程中的体验,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也是对自然和工艺的一种尊重。

对于孙迈华来说,青瓷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复刻古法烧制青瓷,他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越窑青瓷的独特魅力。随着龙窑的点火,每一间窑室都将被慢慢填满,等待着与千峰翠色的下一次相遇。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5-3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