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2阅读
  • 1回复

[猎奇]明朝有两位正牌皇后不被后世朝廷所承认,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695
金币
28833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01) —


建文帝马皇后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标去世,年仅三十八岁,祔葬于孝陵之东,谥曰懿文。

懿文皇太子朱标剧照
朱标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就接受系统的接班人培养,自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起便以“常务副皇帝”的身份处置国事,被称为自古以来权力最大、最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因此朱元璋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选谁做新的接班人?
如果选当时在世的其他皇子,立长自然是嫡次子秦王朱樉,立贤的对象就多了:第三子晋王朱棡、第四子燕王朱棣、第六子楚王朱桢、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第十二子湘王朱柏,但最大的问题在于“长”和“贤”不能归于一人。

皇太孙朱允炆剧照
秦王暴虐昏庸,选他的话不但其余皇子不服气,就连老朱本人也不放心。但如果开了“立贤”这个先河,那必然将大明王朝引入皇族内斗的险恶局面之中,也不可行。最终经过近半年的考虑,朱元璋册立朱标在世诸子中伦序最长的朱允炆为皇太孙,结束了这一争议。

  • 皇太孙妃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十三日,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被册封为皇太孙妃。光禄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历史十分久远。到了明朝,光禄寺成为管理宗室、监督皇帝御用和负责宴会礼仪的重要机构,设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寺丞二人,从六品。
就在一年前,朱允炆的姐姐江都郡主所嫁的仪宾耿璇,是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的儿子。皇太孙身为储君,怎么选了一个小官的女儿做正妃,也就是未来的国母呢?

皇太孙妃剧照
朱标去世的时候,朱元璋六十五岁,朱允炆十六岁,主打一个老皇帝行将就木,储君年幼无知。不但如此,朱允炆那个比他只小一岁的弟弟朱允熥,是皇太子元妃常氏的儿子,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出身比皇太孙更高。更为可怕的是,朱允熥还有一个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以及一大批曾跟随其外公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出生入死的部下。
为了防止武将把持幼主,甚至改朝换代,朱元璋发动了蓝玉案,消灭了一大批武勋。又为朱允炆选了一位文官背景的皇太孙妃,目的都是为了嗣君继位之后能够实现平稳过渡。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马氏生下了朱允炆长子、大明王朝唯一的皇曾孙朱文奎。据说老朱获悉这位曾孙出生还很不高兴,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日后朱棣在修改《太祖实录》的时候夹杂私货。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 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尊号为孝康皇后,并将他们的神主牌位升祔太庙。

马皇后剧照
与此同时,皇帝又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册立正妃马氏为皇后,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封弟弟朱允熥为吴王。除了太子以外,马皇后又生了皇次子朱文圭,如果不出意外,日后她必然能够系帝谥并且祔享太庙,享受后代子孙的香火供奉。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朱允炆登基伊始便着手削藩,在连着捏了几个软柿子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和岷王之后,终于逼反了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称“奉天靖难”。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军杀入京师,帝后二人在皇宫奉天殿自 焚殉国。目前对于建文帝究竟是否死于大火之中,史学家有争议。但马皇后的殉难,基本没有任何疑义。

惠帝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靖难之役剧照
六月二十日,朱棣派人以“天子礼”安葬了朱允炆,应该还有马皇后,但却并未给先帝上尊号和庙号。换句话说,篡位成功的朱棣并不认可朱允炆的皇帝身份,而马氏受夫君的连累,自然也无缘祔享太庙。
直到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建立弘光政权之后,为了凝聚江南士子的人心,为朱允炆上尊谥曰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马氏的谥号则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然而一来南京太庙尚在大修,二来以朱允炆和朱由崧的关系太远,即使有太庙,帝后二人的神主牌位也只能放到祧殿。



景泰帝杭皇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是影响大明王朝历史走向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以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扈从文武百官几乎死伤殆尽,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则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孙太后剧照
为了稳定朝局,当朝皇太后孙氏将英宗庶长子,还不到两岁的朱见深册立为皇太子,随后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孙太后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国难当头国赖长君,所以推郕王上台。但大明的帝系不能改变,所以立朱见深为太子,保证以后的皇位还在英宗一脉子孙手上传承。
算盘打得很好,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朱祁钰这个棋子,产生了想做棋手的念头。经过几年的酝酿,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初二日,朱祁钰改立自己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将侄子朱见深降封为沂王。

汪氏与朱祁钰剧照
对于皇帝的这个决定,朱祁钰的元妃汪氏极为不满,认为自己夫君不过是个高级版的监国,皇位将来是要还给太上皇帝那一脉的。景泰帝则觉得汪皇后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朱见济不是她亲生的儿子,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废黜汪氏,改立新太子的生母杭氏为皇后。

后执不可,谓: “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己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 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上怒曰: “谓见济非尔子耶。”—《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三》

然而朱祁钰终究是高看了自己的影响力,小看了既得利益集团心狠手辣的程度。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见济不幸夭折,谥曰怀献,葬于金山皇室墓园。

朱见济与杭皇后剧照
更绝得一点,登基之前有子有女的朱祁钰,做了皇帝以后反而生不出孩子了。看到这里,还觉得朱见济的死是偶然吗?到了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因为本年大旱,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向朝廷上奏,认为是杭氏母子僭居皇后和皇太子的缘故,要求皇帝立刻废黜杭氏,复立汪氏和朱见深为皇后及皇太子。

臣望皇上复后汪氏于正宫,诏沂王复居储位。如此则五伦全备,和气充溢。天心自回,灾异自弭矣。—《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八》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二月二十一日,杭皇后去世,谥曰“肃孝”。当月二十五日,宫中传出旨意,命太监曹吉祥、保定侯梁珤和工部右侍郎赵荣督工营建陵寝。为了赶工期,当时总共调动了官军四万人,在天寿山选定的吉地大兴土木。

朱祁钰与杭氏剧照
六月十七日,肃孝皇后梓宫发引,并于二十二日葬入地宫。二十五日,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祭告行礼,将肃孝皇后神主升祔太庙。这一切的一切,朱祁钰其实都是向自己的曾祖父朱棣学习。
朱棣徐皇后谥号“仁孝”,杭氏的谥号就定为“肃孝”,要知道太祖马皇后的谥号可是“孝慈”。徐皇后去世后神主直接升祔太庙,朱祁钰也有样学样。不管登上皇位的方式有何不同,朱棣和朱祁钰本质上都是以小宗入继大统。借着肃孝皇后的葬礼,朱祁钰想再一次强调自己的地位。
然而由于景泰帝本人无嗣外加突然病重,朝中文武百官慢慢将他当作了弃子。在南宫蛰居多年的太上皇帝趁机发难,联合石亨、徐有贞等野心家,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清晨发动夺门之变,又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

夺门之变剧照
古代女子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她的夫君。朱祁钰都从皇帝降级为郕王了,肃孝皇后的地位自然也不保,被英宗下旨“革其封号”。甚至在朱祁钰还没被褫夺皇帝身份的时候,杭氏的神主牌位就已经被迁出了太庙。

丁亥,礼部等衙门尚书等官胡濙等奏:“皇上正位改元,以肃孝皇后神主祔庙之礼未安,命臣等议拟以闻。臣等会同总兵官石亨等议得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名分不可不谨。肃孝以皇上弟妇,倨然列于太庙。四时祭享,难以行礼。当迁别室以正名分,庶于礼为宜。”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英宗亲叔父襄王朱瞻墡赴京朝觐,在拜谒了天寿山诸陵之后,向皇帝大侄子表示,自己亲兄长宣宗的景陵之中明楼未建,而肃孝皇后陵寝中的明楼却与“长陵、献陵相等”,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要将其毁去。英宗“从善如流”,立即下旨将陵寝毁去,杭氏的梓宫结局如何史书未载,估计大告而不妙。
结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马氏和杭氏都是名正言顺的正牌皇后,然而南明愿意给马氏谥号,却不愿意恢复杭氏的皇后身份,又是为何呢?
这里的道理也很简单,朱允炆就马氏这一个皇后,恢复他们的地位对弘光帝来说既惠而不费,又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朱祁钰虽然也被弘光帝上了谥号和庙号,但系帝谥的那个人,却是废后汪氏。因为当年若是朱见济没有死,英宗政变绝不可能成功,也轮不到弘光帝来“中兴”大明,他为什么要去给杭皇后上谥号?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0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666
金币
668920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1
明朝确实有两位皇后在后世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她们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马皇后和景泰帝朱祁钰的汪皇后。这两位皇后未被后世朝廷承认的原因各有不同,下面我将分别进行介绍:

1. 马皇后(建文帝皇后):
马皇后是朱允炆的结发妻子,建文帝继位后被册封为皇后。她的父亲马全和母亲李氏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官。然而,在建文帝继位不久后,便爆发了靖难之役,最终朱棣成功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改元永乐。由于朱棣推翻了建文政权,因此与建文帝相关的许多事物,包括马皇后在内,都被后来的明朝官方历史所忽视或否定。

2. 汪皇后(景泰帝皇后):
汪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的妻子,在朱祁钰继位为景泰帝时被册封为皇后。然而,她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因为参与政变企图复辟其丈夫朱祁镇的帝位而失败,随后被废为庶人。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为了防止汪皇后再次参与政治活动,将其软禁并剥夺了皇后的称号。因此,汪皇后虽然曾经是皇后,但因为涉及到宫廷政变和废黜事件,所以在官方记录中并未被承认为皇后。

总结来说,这两位皇后之所以没有被后世朝廷承认,主要是因为她们都与政权交替时期的动荡和争议密切相关。在明朝的历史背景下,政治斗争和权力变更导致了她们的地位受到了影响。而后世朝廷在编写历史时,出于各种原因(如维护皇权的正统性、避免争议等),选择不承认她们的皇后地位。

让我为您更详细地讲述这段历史。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朝的皇太子,他在洪武十年开始以“常务副皇帝”的身份处理国家事务。然而,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不幸去世,享年38岁。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选择新的继承人。

按照传统的立长原则,朱标的次子朱允熥应成为新的皇太子,但由于朱允熥的母亲是元妃常氏,他的出身被认为比朱允炆更有优势。然而,朱允熥的外戚势力非常强大,包括了他的舅公凉国公蓝玉和舅舅开国公常升。考虑到这一点,朱元璋决定不立朱允熥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在世诸子中年龄最长的朱允炆作为继承人,并在近半年后将他册立为皇太孙。

为了平衡皇室内部的权力关系,朱元璋发动了蓝玉案,清除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武将势力,以防止他们对幼主产生威胁。同时,朱元璋为朱允炆选择了一位来自文官家庭的妃子,即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马氏,作为未来国母的人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储君继位后能够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马氏在洪武二十九年生下了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这个孩子是明朝第一位皇曾孙。据说,朱元璋对于这个曾孙的出生并不高兴,但这是否确有其事,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一说法可能来源于后来的历史记载,而这些记载有可能被人为地添加了一些主观色彩。

朱允炆继位后,即建文帝,马氏则被尊称为皇后。然而,建文帝的统治并不稳固。在靖难之役中,他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击败,朱棣随后登基为永乐帝。建文帝的结局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而马皇后在战乱中的命运也不得而知。

以上就是关于建文帝马皇后及其相关历史背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