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1阅读
  • 1回复

[猎奇]十八世纪英国光荣革命的结果对内阁的宪政地位的影响 [2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712
金币
28867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04) —
要研究十八世纪英国内阁的宪政地位,不能不从“光荣革命”讲起。 发生的“光荣革命”,对于近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谓是一个承启的关键事件。
虽然它的爆发基于英国国内积怨已久的宗教冲突,但它所引发的政治上的大变动,使得“光荣革命”在英国宪政史上一直被公认为 是承继了中世纪自由传统,并开启近现代宪政制度的标志性事件。

<<——【·光荣革命的结果·】——>>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进行的,这是英国革命的一个 特点。宗教改革以后的英国国内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有源于罗马教皇的 天主教,有英国国教及其他新教教派等等。

早在十四世纪的时候,英国国 内已经弥漫着反教皇派情结,它是一种英国人民对罗马天主教会教义与成 员所持的一种政治与宗教的怀疑、恐惧与敌视的态度。

一本政治 小册子《从乡村到城市的呼吁》充分表达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威胁最明显的 恐惧与歇斯底里的心态 “……想象在慌张的人群中,你目睹了教皇派教徒 强暴了你的太太与女儿,并抓住小孩的头往墙上猛撞,以‘异端的狗’之 名洗劫你的房屋,割破你的喉咙……”

虽然英国国民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但还是有极少数的天主教徒,他们不平均地分布在全国,在法律上被称为 “天主教不从国教者”。他们并不是国内反教皇派的主要攻击对象,受到抨 击和怀疑的是当时的国王与大臣们。虽然事实上无法认定查理二世本人是 否是天主教徒,但他的母亲和妻子是信仰天主教的。

尤其令全国人担忧的 是,即将继承王位的詹姆斯 查理二世的弟弟 却因拒绝遵守新颁布的“宗 教考查法”而清楚地表明他的天主鞠言仰。詹姆斯的天主初言仰不可避免 地为英国政治带来麻烦。英国新教徒仍然记得天主教在英国 玛丽女王主导下对新教的高度压迫,他们相信英国内战的种子是罗 马天主教徒种下的,也对教皇派在伦敦纵火 一事深信不疑。

然而情 况变得更加糟糕詹姆斯的前任秘书爱得华·科尔曼卷入了“教 皇派的阴谋”之中并被肢解处死,而詹姆斯亦身陷其中。不过,人们似乎知道要使生性顽固的詹姆斯改变信仰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 要消除詹姆斯成为拥护天主教的继承者这样的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排除 他的继承权。

于是,国会共提出了三项针对詹姆 斯继承王位权的“排除法案”。虽然这几次“排除法案”在查理二世强有力 的王权干预以及国内普遍存在的对内战爆发的忧虑下‘没能通过,但这足以 表达国会中的世俗贵族试图改变和控制政治局面的决心。

即使当时“君权 神授”的思想尚未被打破,但他们已经在尝试着挑选自已的国王 不久, 这种决心变成了实际行动。虽然“排除法案”未能通过,却也成功地对詹 姆斯继承王位后的行为施以限制。但是继位后的詹姆斯很快将登基时的誓 言抛置脑后,在其统治期间不断地糊言奉天主教的军官渗入军队,同时积 极地对国家权力结构及地方人事进行撤换和调整。

詹姆斯密谋推行天主教 化的手段引起普遍的愤怒,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国会中已有贵族开 始将眼光投向荷兰的奥兰治亲王威廉 查理二世的女婿 ,他们联署了一份 邀请函,希望他能够入主英国。威廉最终成功入主英国这件事至少表明 在英国,如果贵族们反对的话,没有哪一位国王能够继续他们的统治。

虽然事实上世俗贵蒯门重新选择了一位新国王,但在尊重王室及王权
的传统中并未敢走得太远。召开的“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决议 指出 因国君詹姆斯二世抛弃了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原始契约而力图破坏王国 宪法,又因其听从耶稣会士和其它奸徒的意见而违反了基本法,加之又离 开了英吉利之国,他目前已经退位,王位因此空缺。

从这决议中我们可以看出,贵族们并不承认他们废默一位国王而选择 另一位国王,而是王位空缺 姑且不论是何原因导致王位空缺 ,他们必须 拥戴一位有继承权的王室后裔来填补这个空缺。

实际上,他们否认了贵族 们有权反叛国王拥立新君,而只是小心翼翼地在宪法传统中去寻找合理的 借口来掩盖既成事实。国会仅仅通过批准一个法案生效的权宜之计将明显不合法的东西合法化。

因此,许多人虽然认识, 事件的必要性却难以接受事件的后果,而这种合法的意义抚慰了他们的愤怒和失望。但是情况 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贵族及表达贵族意愿的议会已不再是过去宪政传统中国王的咨议机构了。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

议会在国家立法与财税政策方面所树立的权威,经由贵族与国王的数 次斗争得以确立,但这一次,议会将在古老的宪政传统中走得更远。贵族 并不期冀推翻握有强大权力的国王,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力图将王权限制在 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詹姆斯的逃亡与威廉的到来给了他们一次绝好的 机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正如后项法案的副 标题一一“一个进一步对王室实行限制并更好地保障臣民自由的法令”一 一所表明的那样,议会不仅重申了他的立法权而且宣布以国王权威停止法 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之僧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而且以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对 王权限制的合法性。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从“排除法案”到 的《王位继承法》无不表明,议会限制王室的步子迈得更大,议会获得 了议立新君的权力,这种权力确保威廉及随后的汉诺威王朝成功地入主英 国继承皇统。“权利法案”废除查理二世复辟后确认的世袭权利, 而代之以议会所表达的国家意愿。威廉和玛丽、玛丽的妹妹安妮 一译安 娜 ,及汉诺威选侯乔治把他们的权力归功于地主阶级的决定。

议会在不断增长其权威的同时,亦增强自身的独立性,通过的 《任职法案》则规定 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体金后,就失 去了议员资格。

这就极大限制了国王在议会中安插培植亲信以控制议会的 权力,让议员同国王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为了确保议会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所 能一二主要是限制王室权力以保障贵族及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立法不仅是对王权的沉重打击,而且确立了 议会在国家政治领域内的权威,这种权威在当时及随后的著名法学家及宪 政史家眼中甚至成为绝对的权力。布莱克斯通在 《英国法释义》中就认为“议会的权力所至,诚如柯克所言,不但是卓越的,而且是绝对的。”

但是“光荣革命” 的结果是否立即宣告了曾经显赫四方的王权的衰败,从而确立了“议会至 上”的原则呢 答案是否定的。“光荣革命”及其结果虽然增强了议会在国 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却并未对王权造成太大的冲击。

下议院逐渐把国王 的权力纳入它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地削减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 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 征。就史实而言,当时的国王仍然拥有立法和行政上的权力,这些权力是 他的前辈们赖以树立权威的基础。

根据“三位一体”的立法理论,任何法案只有经过上议院、下议院和 国王三方批准方可生效,国王拥有最后的否决权,虽然法案一经批准国王 不可单方宣布废止。例如威廉三世在 立即否决了下院提出的《三 法案》,再次否决此法案,一直到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

更有甚者,威廉三世从起多次否决《任职法案》,直到该法案作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生效。除此之外, 国王经常动用其在册封贵族、赏赐官职等方面的权力阻挠法案在上议院的 通过。在行政方面,此时大臣仍然被认为是国王的仆人,国王往往凭其个 人好恶任免大臣。情况正如威廉斯所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 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所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所以,虽然议会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利用历史时机确立了自身的 独立性及其权威,但国王的权威并没有受到摧毁,即使是在查理一世被推 上断头台之后,查理二世尚能与贵族达成妥协得以复辟,更追论“光荣革 命”能在短时期内将国王的权威抹煞干净。

<<——【·光荣革命的影响·】——>>
“光荣革价”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远的。别的不说, 单就政治格局而言,同时存在原有议会和外来国王两种威权,它们之间的 对立与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总是试图压倒另一方以图取得支配地位。 特别是对王权万言,威廉三世带着宏图大略入主英国,其目的乃是试图借 助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外交地位,建立由列强组合而成的反法大联盟, 与其视为对自白、新教、荷兰与欧洲安全具有威胁的法国相抗衡。

威廉三世与别国政府谈判并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可是这么大的事直到 方为议会所知,对此威廉三世行之泰然 并在 一 和平时 期维持了超出现定数额一倍的军队,违反了《权利法案》和《叛乱法案》 的规定,但议会并未认真干预。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受威廉重用的 托利党人不愿意支持开支浩大的对外战争时,他们便利用议会的权力反对 增加拨款。安妮女王时期, 辉格党人占据了议会多数席位,他们狂热地支持王国的对外战争,但安妮女王本人讨厌战争。

在面对议会的压力 时,她表达了她的不满 “我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护一致的川门的自由一一不 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一一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不然,我将不 幸地受制于人 尽管我名义上是国君,实际上却是他人之仆。这对我来说 是不堪设想的,是我本人的重大失败,……”

尽管安妮女王将不满发泄在政党派别上,但矛盾中心乃是因为议会对 王权的限制太多太强。而占据议会多数席位的党派将充分利用议会的权威 去谋求利益,当这种行为与王权相冲突时,表面上是党派利益与国王个人 好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却是议会与国王两种权威的碰撞。很明显的是, 没有议会的权威,党派亦无法影响国王的思想与行为。然而两种权威伺的 冲突在十八世纪并未导致任何激进事件的产生。
<<——【·结语·】——>>

如果回顾以往的历史,我 们不能不感到惊奇,这种境况究竟是如何得以维系的,这种局面背后的支 撑者又是谁 不可否认,在英国政治传统中,一直隐藏着一种精神,这种保守、妥 协与寻求权宜之计的精神通过“光荣革命”又有进一步发扬,它将中世纪 的统治方式与政治结构保持至今,同样亦是这种精神和信念造就了十八世 纪平衡的政治局面。

但光有精神不足以建立宪政体制,它必须有所依托 议会的产生曾经消弥了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谁又来化解国王 与议会间的对抗呢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十八世纪的英国政治舞台,就不难 发现一个新鲜的政治机构一一内阁。

也许我们可以用传统与精神去诊释近 代宪政的形成,但是不深入了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我有 几乎无法解 释缘何在平衡的政治局面下王权会一步步让位于议会权威,亦无法在制度 层面把握立宪君主主制得以确立的真正轨迹。可以说,内阁在十八世纪英 国宪政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而且非常关键的角色。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674
金币
668940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4
“光荣革命”对英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内阁的宪政地位。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议会主权的确立: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制定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意味着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而内阁作为议会的一部分,其宪政地位随之提升。

2. 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力: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其中包括行政权力。随着国王的权力逐渐减弱,内阁开始承担更多的行政职责,这也提升了内阁的宪政地位。

3. 内阁制度的形成:在光荣革命后的几十年里,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内阁不再是简单的国王顾问机构,而是变成了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这种转变加强了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4. 演变为代议制政府: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从绝对君主制向代议制政府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内阁作为政府的执行机构,其宪政地位得到了显著增强。

5. 法治的加强:光荣革命促进了法治在英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内阁作为政府的领导机构,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这也提高了其宪政地位。

总之,光荣革命为英国宪政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内阁的宪政地位,使之成为英国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地位和职能继续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国责任内阁制。

首先,“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当时英国的国王詹姆斯二世倾向于恢复天主教,并且他的一些政策引发了广泛不满。一些英国的新教徒担心,如果詹姆斯的儿子继承王位,可能会导致英国再次陷入天主教统治之下,这将威胁到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议会决定采取行动,他们邀请了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玛丽(詹姆斯二世的女儿)来英国继承王位。这次未流血的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威廉三世和玛丽一世接受了《权利宣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这个文件后来发展成了《权利法案》,成为了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政治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王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议会成为了国家的决策中心。这种制度被称为“议会君主制”,它是现代英国宪政体制的核心。

总的来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政治转型。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0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