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阅读
  • 1回复

[猎奇]重大发现:冰的表面有两种结构,融化成水是从零下153度开始的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9245
金币
49140
道行
5598
原创
799
奖券
4456
斑龄
3
道券
17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4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06-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2) —

  冰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在0℃以下,液态的水就会结成冰。冰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冰川的占比达到了76%左右。

  冰更是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广泛存在,比如太阳系中的木卫三、土卫六、木卫二、木卫四等卫星上面都有大量的冰。而很多彗星上的冰含量极高,所以才会在靠近太阳时,因为水气蒸发而出现彗尾。

  在地球上,由于温度等条件的变化,我们经常能看到冰和水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态水在0℃以下时很快就会结成冰,而固态的冰在0℃以上时会很快融化成液态水,这种形态的变化有其物理上的转化原因,但是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冰的表面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但就在最近,科学家们终于看清了。

  5月23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简称轻元素平台)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国产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成功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冰的表面结构,并发现冰在零下153摄氏度时即开始融化的新现象。均为重磅的研究成果。下面我们分节讲述一下:

一、冰的表面结构:六角与立方的交织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对冰的表面结构充满了好奇,但一般都认为冰的表面应该是水分子组成的六角形的结构。

  而此次研究团队通过先进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从原子的尺度上发现冰的表面结构并非单一的排列方式,而是同时存在六角密堆积和立方密堆积两种排列方式。这两种排列方式巧妙地拼接堆砌,才形成了冰面稳定的网络结构。

  这一新奇的发现,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冰表面结构的传统认知,解开了冰的结构的物理之谜,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二、冰在零下153度的融化之谜

  但此次研究中,更令人惊奇的是研究团队在实验中观察到冰在零下153摄氏度时即开始融化。这可能跟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常温常态下,冰的融化是从0℃开始的,超过这个温度,冰会融化成水,低于这个温度,水会凝结成冰,何以冰会在零下153℃就开始融化呢?

  在物理学中,这一现象其实被称为冰的预融化。其实我们常见的水和冰在0℃上下的状态转换,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融化和凝固,只是在0℃以下时,凝固占主导地位,是有融化现象,但是融化的水也会凝固,所以我们能看到水迅速凝结成了冰。

  实际上科学家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而且以往科学界普遍认为的冰在零下70摄氏度以上才开始融化,但研究团队在这次新研究中发现,水的融化现象,从负153℃就开始了。

  那么,为什么冰会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融化呢?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冰的预融化与其表面结构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在低温下,冰的表面水分子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氢键网络。这种网络结构使得水分子在受到微弱的热扰动时,就能够摆脱彼此之间的束缚,开始自由移动,从而引发融化现象,也就是说,水的低温状态融化也是和其表面结构有关系的。此外,冰表面预融化的过程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三、冰的秘密对自然与科学的启示

  北大物院和北京怀柔科学中心进行的这项研究被领域内专家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创新,不仅揭示了冰的表面结构和预融化机制,更为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冰面的润滑现象、云的形成以及冰川的消融过程等,都与冰的表面结构和融化机制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于5月22日晚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专业领域审稿人均认为是重大发现。因为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现象,我们可以从物态的角度去解释很多固液转换的物理状态变化原理,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地球生态系统乃至宇宙中某些天体的运作机制。此外,这项研究还有可能对材料科学、大气科学等多个领域产生影响。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665
金币
668918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2
这一重大发现是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原子尺度上对冰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冰的表面结构并非此前普遍认为的六角密堆积结构,而是由六角密堆积和立方密堆积两种不同的结构以特定方式交织而成。这两种结构的巧妙结合为冰的表面提供了稳定的网络结构,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冰表面结构的传统认知,为冰的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冰在零下153摄氏度时开始融化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冰的预融化。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冰的行为以及相关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的冰,如外太空中的冰或者地球极地的冰。同时,它对于研究冰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也具有潜在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冰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和冰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特征,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研究中关于冰的表面结构的发现,详细内容如下:

研究团队使用了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这种显微镜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对物质表面进行成像,甚至可以分辨出单个原子的结构。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到了冰的表面结构。

他们发现在冰的表面上,水分子并不仅仅是之前认为的六角密堆积结构,而是存在着六角密堆积和立方密堆积两种不同的结构,并且这两种结构在冰面上以特定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结构可能是导致冰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原因之一。

关于冰在零下153摄氏度时开始融化的现象,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1. 预融化现象:在冰的晶体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些微观的缺陷或不规则性,这些区域在低于冰的熔点的温度下可能会先于其他部分开始融化,形成所谓的预融化层。

2. 表面效应:在冰的表面,由于与大气或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从而引起冰的表面层在较低温度下的融化。

3. 热应力:在冷却过程中,冰块内部可能会产生应力,当这些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导致冰的表面层发生破裂并开始融化。

这项研究为了解冰的行为和性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例如,了解冰的表面结构和预融化现象对于研究冰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冰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业冷却和冷冻技术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 此帖被jjybzxw在2024-06-12 16:41重新编辑 ]
2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7 评错分扣回 06-12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