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阅读
  • 2回复

[娱乐八卦]今年最大的诈骗电影,果然扑了[3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5145
金币
684933
道行
1947
原创
1841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7-01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4) —

端午档虽然已经过去。

但有部引进大片,还是不吐不快。

未上映前,宣传就很会「搞事情」。

这部电影讲的是美国在不久的未来,爆发内战,分崩离析。

台、港译名粗暴直接,「帝国浩劫」「美帝崩裂」。

宣传语:「帝国终有落幕时」「不一样的新爽片」。






此片阵容也不错。

编剧兼导演亚历克斯·加兰,曾拍过《机械姬》《湮灭》等不少热门科幻片,也提名过奥斯卡金像奖。


女主克斯汀·邓斯特,初代「蜘蛛侠女友」玛丽·简。

卡莉·史派妮,刚拿下威尼斯电影节影后、金球奖影后。

配角都是刚捧回戛纳影帝的杰西·普莱蒙


出品方还是大名鼎鼎的独立电影公司A24。

这也是A24有史以来最贵的电影(制作成本5000万美元)。

北美上映后轰动一时,成为A24第二部全球票房破亿的电影(首部是《瞬息全宇宙》)。

此片在北美还被定为R级,人们都没想到这部电影能无删减引进


所以影片一上映,很多人都兴冲冲去影院,准备一睹究竟。

结果,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五星力推,与越战神作《现代启示录》相提并论。




有人一星大骂,「浪费时间」「傻了吧唧」。


也因为流媒体提前上映,国内票房成绩不佳,上映3天仅1600万。

那么,这片到底怎么样?究竟讲了些什么?

鱼叔刚替大家试完水。

今天就趁热聊一聊——


《美国内战》Civil War



此片最吸睛的还是大胆的设定

美国本土爆发内战。

19个州脱离联邦,集结兵力逼进首都华盛顿特区。

白宫岌岌可危,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这时,仍有一行记者冒死前往白宫,采访已自身难保的总统。

他们会经历什么?

结果是「死路一条」,还是满载而归?


预告中有一个「名场面」,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美国士兵用枪指着一个亚洲面孔,询问来历。

——你是哪里人?

——香港

——哦,中国。(一枪击毙)

官方文案不忘补充:「我只知道中国香港。」






不过,不论出于对设定的好奇,还是受民族情绪煽动。

相信大多数人看完的直观感受都和鱼叔一样:

妥妥的营销诈骗!


以为讲政治,结果社会背景和权力斗争全靠脑补。

以为会有激烈的战争场面、震撼的动作戏,哪知只展现了局部巷战,完全看不到战场的紧张和残酷。

最精彩的都在预告中了。


以为会探讨深层的社会和人性问题,如国家认同、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结果都只是浮光掠影。


影片焦点始终在战地记者身上。

试图通过他们拍摄总统的不易,展现战地记者的职业挑战、道德困境和个人成长。

难怪很多人吐槽货不对板。



那么,抛开虚假营销看,此片是否很好地拍出了战地记者这一群体呢?

首先得承认,确实有可取之处。

影片延续了亚历克斯•加兰一贯的视觉风格,用精确沉静的构图、鲜明细腻的画面和很多极具张力的慢镜头,还原了战地记者眼中的真实世界。

有深入前线的紧迫,有直面死亡和血腥场面时,心脏漏一拍的生理冲击。

用照片的定格结束一段情节,显出其敏锐的新闻嗅觉,也点出了战地记者的职业使命。


叙事上也反高潮,避开戏剧化冲突。

战地记者的困境,是截稿日遇上电力系统受损,抱着电脑无法及时上传稿件的尴尬。

没有对这一职业的过度神化,有的只是疲惫不安,想早早完成工作的普通人。


但,毕竟不是纪录片。

全片最大问题在于,故事缺乏任何感染力

特别是人物塑造,相当刻板、陈旧。

主线情节是,卡莉·史派妮饰演的年轻记者作为主角,从一个充满理想但缺乏经验的新人,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老练、目光坚毅的职业人。


她的前后转变突兀。

毫无准备就冲到前线拍照,动辄受伤,还要别人提醒她配备防弹衣。

近距离看到垂死之人都呼吸急促,丧失表达能力。

高潮一场戏,是她踩着无数松软的身体,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死人堆中爬出。

这一幕被奇观化呈现,更像是刻意在推动年轻记者成长。

果然,到了结尾,她又能冷静凝视总统被射死的全过程,并拍下那一幕。


片中,记者主角团中有老中青三代。

年轻一代热血方刚,充满激情,但总是掉链子,不被看好。

邓斯特饰演的资深记者不同意年轻人的加入,认为过于冒险。

但老年人劝她接纳新人——「你不是也从这个年龄过来的吗?」


影片最后,老一辈记者为了救年轻人,纷纷倒下。

年轻人站起来,接过了前辈的衣钵。

这样的情节,原本是想影射战地记者这一群体内部发展和传承。

只可惜,这样的安排公式化明显,十分俗套。

而且,这种靠救助与牺牲的戏码,放在任何职业群体都能适用。

对于记者的职业精神,缺乏足够针对性的刻画。



要我说,整部电影就像一则寡淡的新闻。

用老套的成长模式,讲述一个貌似新奇的故事。

没有观点、没有态度、没有情感、没有信念。

战地记者的不易和无力,即使不看电影也能想象到,电影并没有提供额外的经验。

片中,战地记者最大的困难还是生命威胁和精神创伤。

和死亡擦肩,患上严重的PTSD,这些话题本身就不新鲜,而片中因为模糊了战争背景和个人立场,更让人难以代入具体情境,产生共情。

也是因此,亚裔被杀的情节才会成为「名场面」,一些观影现场爆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宣发也借此煽动民族情绪。


影片为了给这一职业去神圣化,有意强化他们在政治上的中立立场,对伤亡的淡漠态度。

能看到的只是,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面无表情地拍照。

很多记者的牺牲,甚至会让人忍不住质疑战地记者冒死拍摄那些照片的必要性。


说白了,影片没有借极端环境和特殊职业,挖掘出人性。

战地记者保持中立立场无可厚非,但这不等同于他们真的足够冷漠和超脱。

电影《杀戮战场》中,战地记者深入战争前线,目睹了大量的苦难、暴力和不公,这极大激发了他的情感反应,使得他很难像普通民众一样置身事外,保持完全中立。


《枪声俱乐部》中探讨了战地记者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

当他们亲临杀戮现场时,是优先记录真相,还是保护受害者?当他们自己身处险境时,生命和报道哪个更重要。

片中可见,他们对小我的牺牲不仅是出于宏大的职业信念,也是新闻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而且更多时候,报道的「客观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有时他们不仅无法还原公众真相,还有可能损害公众舆论,被政治决策者利用。


不过,回到这部影片,也有很多人认为,不该从现实角度去解读。

有人认为,影片是有意模糊背景,不做明确的道德评判,仅仅呈现战地记者在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存在主义困境下的异化表现。

不做评判当然可以,但总不能将人物刻画得过于简单。

影片显然过度依赖碎片式呈现,缺乏对整体故事和主题的有效表达。

《现代启示录》虽然也悬置了具体的战争情境,表现出一种间离感,但整部电影所传递的异化主题是非常明晰的。

它对于人性的复杂、多变、矛盾、难以捉摸等,进行了非常浓烈的展示,不仅呼应了这一主题,也承载了更具典型性的现代性困境。


可是《美国内战》中,只看得到缺乏情感、逻辑链的情节,模糊的、难以共情的角色,以及虚化的背景。

而且,别忘了,被虚化的背景,是被放大加粗的片名「美国内战」。

如此引人注目的设定,到底用意何在呢?

终究是噱头盖过了内容。

影片结尾看似意味深长。

总统被杀前一秒,记者如愿得到采访机会,哪怕只得到一句「告诉他们别杀我」。


总统倒地后,记者疯狂拍照,庆幸头条有了。

无疑是讽刺媒体的道德缺失和炒作行为。

但这样一部电影,难道不是迎合了这样的现实吗?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1条评分金币+30
huozm32831 金币 +30 - 06-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5145
金币
684933
道行
1947
原创
1841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7-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4
确实有观众认为《美国内战》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诈骗”。原因可能是电影的宣传和实际内容之间存在差距,使得一些观众感觉他们被虚假的广告所欺骗。当一部电影的宣传材料让观众期待一种特定类型的电影,而实际内容却与此不符时,就可能导致这种负面反应。

电影制作方在宣传过程中通常会努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时可能会使用一些夸张的手法。如果这种手法过度,就会引起观众的不满,特别是当观众感觉自己因为不实的宣传而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电影”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严厉。有时候,观众的期望和电影的实际内容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但不一定意味着电影就是故意欺诈观众的。对于《美国内战》而言,可能有一些观众觉得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可能有其他观众喜欢它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表达。

无论如何,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保持诚信和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该确保电影的宣传与实际内容相符合,以便让观众能够在知情的基础上作出选择。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也应该学会根据各种信息来源来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观点或宣传广告。

首先,电影《美国内战》(Civil War)的设定非常吸引人,它创造了一个假想的未来世界,美国因为未知的原因分裂,导致内战爆发。这样的背景设定自然会引起观众对于国家认同、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的兴趣。然而,正如您提到的,电影的实际内容似乎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话题,这无疑会让期待看到一部深刻政治电影的观众感到失望。

其次,电影的宣传强调了其大胆和创新的元素,比如预告片中的那个“名场面”,以及宣传文案中所暗示的紧张和刺激的战争场面。然而,如果这些元素在整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那么观众自然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这也提醒了电影制作者们,在宣传电影时应该保持诚实和透明,不应该过度夸张或误导观众。

另外,虽然电影的演员阵容看起来相当豪华,包括了编剧兼导演亚历克斯·加兰和主演克斯汀·邓斯特、卡莉·史派妮、杰西·普莱蒙等知名电影人,但是如果剧本和执行不到位,这些优秀的演员也无法发挥出他们的真正实力。

至于电影的票房成绩不佳,这可能与流媒体提前上映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观众对于电影的负面评价传播。口碑对于电影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影评网站影响深远的时代。

最后,电影的核心焦点似乎没有集中在内战本身,而是放在了战地记者的视角上。这可能是一种独特的叙事选择,但如果这种叙事没有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或者没有达到观众期望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就会出现您所说的“货不对板”的情况。

总的来说,《美国内战》这部电影似乎在概念和宣传上具有吸引力,但在执行和实现上可能有所欠缺,导致了观众评价的两极分化。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会不同,最重要的是观众能够基于真实的信息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期望去欣赏电影。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2468
金币
1123
道行
12510
原创
905
奖券
1276
斑龄
0
道券
124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50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4
三等片 烂番茄高分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