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阅读
  • 1回复

[猎奇]1997年,吉林19岁海军士兵为救落水男子牺牲,好战友替他尽孝25年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791
金币
2976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1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6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4) —
“我叫了整整20年的妈妈走了,现在赶去吉林桦甸,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这是2017年7月27日,重庆开县退伍士兵廖良开在微信中发布的一条消息。
从重庆到吉林,山南水北、路途遥远。
廖良开为了尽快赶到,先是从成都坐飞机到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然后坐动车到达吉林市,最后换乘汽车来到桦甸市。
梁桂茹老人已经入殓,廖良开祭拜完毕后,和老人的其他亲属站在一起,为老人守灵,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
廖良开和梁桂茹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为何他会称老人为“妈妈”,并为其守灵尽孝呢?
此事还得从1996年开始说起!


同年入伍,一年后战友救人牺牲
1996年10月,在青岛海军的一个训练基地里,迎来了今年参军入伍的新兵。
队伍里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名叫廖良开,重庆开县人,时年22岁;另一个名叫刘继强,吉林桦甸人,刚满18岁。
在训练基地参加完新兵军政训练后,两人又一起学习了半年的舰艇专业,后来又一同被分配到了葫芦岛海军某试验船大队。
在大半年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廖良开年岁稍长,性格外向沉稳,刘继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因为廖良开擅长写写画画,后来被挑到了勤务连当文书,刘继强则在舰艇上当操舵兵。
每当廖良开去各舰给战友们送书报的时候,他总会抽出时间找刘继强聊聊天,偶尔也会将自己的书籍当成礼物送给他。
彼时,两个年轻人相互鼓励,要好好学习,将来一起考军校!
看到廖良开像哥哥一样对自己关心照顾,刘继强心里十分温暖,有一次,他嗫嚅道:

“良开,你对我这么好,我都没钱请你吃饭,我家境不好,母亲生病需要钱看病,自己那几十块钱的津贴费也都寄回了家里。”

廖良开摆摆手,哈哈一笑,回答道:

“说这种客气话干嘛,我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现在我有时也有几块钱的稿费,我都攒着呢,等我们一起考上军校了,再找个地方好好搓一顿!”

昔日美好的相约、两人之间淳朴的战友兄弟情,谁能想到在一年后,被无情打破!


廖良开
1997年9月28日下午,廖良开正在自己的岗位处理文书工作。
想着明天就是给各舰送书报的日子了,到时候又可以找好战友刘继强聊会儿天,他的心情非常不错。
不一会儿,一个噩耗传来:刘继强因救人牺牲了!
听到这个消息,廖良开身体一阵颤抖,手里的笔掉在了桌子上。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反复找周围的人确认,但奇迹没有发生,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说好的一起考军校!说好的一起吃大餐呢?”

那天下午,廖良开含着眼泪,一直反复呢喃着这两句话。
虽然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在他们彼此的心里,二人早已成为了好战友、亲兄弟。
第二天上午,刘继强的父母赶了过来,廖良开也想上去和叔叔阿姨说几句话,安慰他们几句,但一直没有机会,他的内心十分遗憾。
得知刘继强的家境不好,父母都有病在身,在按照政策发放了足额的抚恤金外,部队上还组织官兵对他们进行了捐款。
听到这个消息,廖良开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将自己入伍以来辛苦积攒下的200多元全部捐出。
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家境普通、刚入伍的新兵来说,200多元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儿子战友和领导们热心捐助,刘继强的父亲刘银智却坚辞不受,他说儿子当兵了就是国家的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在部队领导的再三劝说下,刘父推辞不过,只好勉强收了下来。


在两位老人处理好事情返回吉林老家后,廖良开一个人跑到了刘继强牺牲的地方发呆。
那是一道防波堤,有十几米高,坡面特别陡,从堤上往外看,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冲击着堤岸,轰隆的巨响让人胆战心惊。
从这里跳下去救人,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那一天中午,一位男子不小心从堤上落入海中,瞬间就失去了踪影。
听到朋友们的呼救声,正在附近值班的刘继强一下子跳了下去,寻找那位男子。
不一会儿,刘继强便找到了那名落水者,奋力地将他拉到了堤边,但因为没有东西抓住,陡峭光滑的坝面让他们无法爬上来,一个浪头打过,两人又卷入了水中。
男子的朋友站在坝上向下抛了几次钓线,但每一次都被挣断了。
如此反复三次后,不识水性的落水者被海浪卷着,脑袋重重撞在了石头上晕了过去。
刘继强也精疲力尽,没有力气再抱住他,两人一起被恶浪卷走,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
这一年,刘继强才刚满19岁!
因为勇救落水男子牺牲,上级领导为刘继强追记一等功,并认定他为革命烈士。


刘继强烈士
认战友父母亲作爸爸妈妈
兄弟战友的突然离去让廖良开心如刀割,想到刘继强年迈多病的父母,中年丧失了唯一独子,他们心中的难过比自己岂止多了万分,廖良开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几夜无眠思考,深思熟虑之后,廖良开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替刘继强尽孝,做两位老人的儿子,照顾他们后半生的生活。
因为自己还在部队里,又害怕冒昧打扰了两位老人,廖良开决定先写书信,以文字来抚慰老人家心中的伤痛。
自从儿子牺牲后,两位老人也经常收到一些信件,都是表达敬意和慰问的。
但像廖良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来信,除了慰问之外,还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那是从来没有的。
慢慢的,双方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刘银智夫妇知道了廖良开是儿子生前的好友,和他书信聊天就像和儿子谈话一样,这让老两口的心里有了些许安慰。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这一年的3月31日,是刘母梁桂茹的生日,廖良开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他亲自动手做了一张生日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下了一段像诗一样的祝福话语:

敬爱的爸爸妈妈
虽说我不是你们的亲生骨肉
请你们放心
我就是继强的化身
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向你们尽一份儿女的孝心

当这一张生日贺卡连同50元津贴,被邮寄到梁桂茹老人的手中时,老人的心里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当天晚上处理好工作后,廖良开给梁桂茹打了一个电话。
一开口,他就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句:“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半晌,梁桂茹才回过神来,眼含热泪,哽咽地回应道:“哎,儿子,妈很好!”
儿子生前的好友,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年轻人深情地叫自己妈妈,这怎能不让人感动!
从那以后,廖良开就称呼刘银智夫妇为爸爸妈妈,刘银智夫妇对他的称呼也改了口,由之前的“廖良开同志”变成了“开儿”。
得到了老两口的认可,双方之间的电话、书信来往更加密切了,廖良开会关心二老的情况,逢年过节给他们邮寄一些小礼物,自己在部队里的成长,他也会进行报告和分享。
有一次,廖良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十分激动,立马将这篇文章剪了下来,邮寄给刘银智夫妇。
而像通过大学自学考试、被评为优秀士兵等,廖良开也会巨细无遗地向老两口报告。
在两位老人的心里,儿子似乎并没有离开人世,而且还在部队里干出了许多成绩。
他们也会叮嘱廖良开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着,自己为他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


刘银智夫妇
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媒介进行联系,在双方的心里,都有着能够见一面的冲动,但就是没有机会。
2001年春节刚过,刘银智马上就要迎来50岁生日,这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廖良开说要请假几天回家陪爸爸过生日,这让老两口欣喜若狂。
他们在家里忙前忙后,先是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然后将儿子刘继强生前所住的房间整理好,铺上新买来的床单被套,以便廖良开居住。
家里面吃吃喝喝的东西,他们也都事先一一预备好,尤其是当地的一些特色食物,老两口准备了很多,要给廖良开尝尝鲜。
办完这些后,刘银智夫妇天天盼望着,电话里没有消息,他们就去邮局里等信件、去村口的汽车站旁等人。
生日当天,廖良开还是没有到来,夫妻俩照例去村口汽车站旁等待,此时,一辆汽车开了过来,里面走出了三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
只见她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一下车就向刘银智打听刘银智夫妇的家住在哪里。
得知面前的这两位老人就是她们要找的人后,女孩们又惊又喜,热情亲切地和两位老人握手。
原来,其中的一个女孩是廖良开的高中同学郭丽,正在吉林大学读书,另外两个是她的好朋友。
廖良开本来已经请好了假来给刘银智祝寿,可是昨天突然接到通知,部队有紧急任务要执行。
他不想让刘爸爸失望,就委托自己的同乡同学郭丽,带上生日礼物来给老人过生日。
刘银智夫妇感动得老泪纵横,虽然这次生日非常热闹开心,但没有见到廖良开的面,心里总是有小小的遗憾,见儿子的心情也就更加强烈了。


2001年国庆节,刘银智夫妇见儿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廖良开趁此机会休探亲假,回重庆老家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后,他就赶赴吉林桦甸市大营村七组,寻找刘银智夫妇。
听说儿子要来,老两口天还没亮就等候在村口,家里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只差廖良开的到来。
上午九点多钟,廖良开从一辆汽车上下来,见到两位老人,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而两位老人早已迫不及待扑过去抱住了他。
梁桂茹不停地擦去眼角的泪水,刘银智这位憨厚的农民,拍着廖良开的肩膀,站在旁边一个劲地傻笑。
除了刘继强这个儿子,刘银智夫妇还有三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廖良开到家的这一天,他们将女儿全部叫了回来,陪弟弟一起吃饭。
看着父母亲和姐姐对自己嘘寒问暖,不停地往自己碗里夹菜,廖良开感到很温暖,就像回到了自己重庆老家一样。
当天晚上,他和两位老人一起睡在一张大炕上,三人一直聊天,直到东方破晓。


2003年年初,廖良开认识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赵静,二人成为了恋人。
听说男朋友主动替牺牲的战友尽孝,赵静深受感染,她也很想见一下英雄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另一对准公公婆婆。
在廖良开的安排下,二人一路奔波,来到了吉林拜认公婆。
见到刘银智夫妇俩,赵静提前喊了一声“爸、妈”,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重复答应着。
当年五一,廖良开和赵静结婚,并打电话告诉刘银智夫妇,他们要去吉林度婚假。
这次夫妻俩的准备前所未有的隆重,不仅将一间房屋装修得焕然一新,给廖良开两口子做新房,还准备了好几桌丰盛的饭菜,就像儿子在这一天结婚一样。
当廖良开和赵静赶到后,周围的邻里乡亲早就前来祝贺,廖良开给刘银智敬酒,赵静给梁桂茹敬茶。
看着一大家子幸福的样子,周围人纷纷称赞老刘头好福气,亲生儿子虽然不在了,但又有了跟亲生儿子一样的好儿子和好儿媳。
在刘银智夫妇家度蜜月的那几天,廖良开和赵静什么事都抢着自己做,尽量让老两口多休息,就连回娘家的姐姐们要干活,也插不上手。


尽孝25年,为妈妈梁桂茹送终
2004年年底,因为家庭的原因,廖良开退伍了。
回到家乡以后,廖良开带着妻子赵静,来到了成都打拼。
他们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主要承接婚礼、证件照等摄影录像工作,廖良开每天忙前忙后,妻子就帮他打下手。
虽然生活十分忙碌,可廖良开为烈士战友尽孝的心一刻也没有变过。他照顾好在农村老家生活的亲生父母时,也经常抽空去东北,探望自己的另一对父母。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时候的赵静有了身孕。
因为地震的破坏,造成通讯中断,刘银智夫妇打了无数次电话都联系不上廖良开,这让两位老人急得茶饭不思。
廖良开知道刘银智夫妇会担心自己,在地震之后,他安顿好自己的妻子,然后走了很远的路程,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向两对父母报了自己的平安。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刘银智夫妇得到消息喜出望外,他们忙活了很久,给廖良开继续了一个大包裹。
翻开包裹一看,里面是梁桂茹亲手缝制的婴儿衣服鞋帽,中间还夹了一封信,信上表达了两位老人的思念,以及对廖良开做父亲的祝贺,还有怎么带好孩子的注意事项。
抚摸着那些精致的衣物,读着那令人感动的手写信件,廖良开仿佛看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两位老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制、在老旧的木桌上一字一句书写。
他热泪滚滚,一滴滴打在了信纸上,久久不能自止!


时间一年年过去,从西南到东北,相距千里之遥的两个地方,牵上来一条特殊的感情线。
有时候是廖良开一个人去探望,有时候是带上妻子和孩子来回奔波,看着刘银智夫妇一天天老去,廖良开的心里有莫名的心酸。
但对于老两口来说,能够看一眼儿子、儿媳和孙子,他们就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
好人骨子里的善良似乎是与生俱来的!除了照顾烈士战友的父母外,这些年来,廖良开还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上学。
有一个名叫燕子的小女孩,父亲已经过世,母亲身体残疾无法工作,生活十分困难。
在廖良开的长期资助下,燕子能够继续读书,考上大学,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除此之外,每当看在街上或者周围的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廖良开总会毫不犹豫地搭把手,有时出钱、有时出力,尽管他自己的生活也并不是十分富裕。


看望父母
2017年春节,廖良开带着妻子和9岁的儿子回吉林陪两位老人过年,一家人欢欢乐乐度过了春节。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廖良开返程的时候,妈妈梁桂茹为他们收拾行李,将他们送到车站,拉着廖良开的手不肯松开,眼里充满了不舍。
廖良开给了妈妈一个拥抱,告诉她不久后自己会再来看她,然而这一去,竟然成了母子二人的永别!
当年7月26日,廖良开接到了爸爸刘银智打来的电话,母亲于当天中午突然辞世。
收到消息后的廖良开站都站不稳,当时他正在店里,立马走出门外,向着东北方向跪了很久。
梁桂茹是因为多年的糖尿病导致的肾衰、心衰过世的,廖良开一面安慰爸爸,一面央求他等自己,让他送妈妈最后一程。
7月27日下午四点,几经辗转之后,廖良开终于赶到了殡仪馆,对着梁桂茹的遗容,泪如雨下。

“亲爱的妈妈,你怎么突然离去了?我们母子离得太远太远了,开儿没有照顾好您,心里真的好难受,好愧疚……”

在梁桂茹的灵堂前,廖良开长跪不起,直到父亲刘银智将他拉起来,他只好跟着周围的几个姐姐一起守灵。
在梁桂茹遗体火化那天,廖良开召集了很多当年在新兵连时的战友,他们既是廖良开的战友,也是刘继强的战友。
一行人站成一排,庄严肃立,向烈士的母亲、自己尊敬的“妈妈”敬上最后一个军礼!
在送行的现场有二三百人,有亲戚朋友,也有很多自发的村民,他们一来尊敬英雄的母亲,二来为梁桂茹和廖良开深厚的母子情谊所感动。


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后,廖良开又在吉林多住了几天,他每天晚上和父亲刘银智同床而睡,陪他聊天聊到深夜。
刘银智催促廖良开回家,因为他知道儿子还有自己的父母和工作,廖良开只好答应8月1日建军节回去。
在建军节的前一天晚上,父子二人并头躺在炕上,都无法入睡。
如今母亲不在了,廖良开想让刘银智跟随自己去四川,方便以后照顾。
刘银智说自己在吉林住惯了,这儿有他的根,况且他还有女儿,是离不开家乡的。
廖良开只好作罢!父子二人畅谈了一宿,刘银智突然感叹道:

“开儿,你心地这么善良,是不是上天专门派来帮助弱者的?”

廖良开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爸,我不是上天派来的,我是国家和部队培养出来的。虽然现在退伍了,但身上的使命感没有忘记,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母亲去世后,廖良开回东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岁月在流逝,父亲在衰老,真的是见一面就少一面,他要让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


从1997年到2022年,廖良开替烈士战友尽孝25年,尽职尽责做好一个儿子的该做的事情。
2017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第二年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诚信之星”。
2019年9月,廖良开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853
金币
670876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4
在1997年,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在中国吉林省桦甸市上演。当时,年仅19岁的海军士兵刘继强为了救一名不慎落水的男子,勇敢地跳入江中施救。不幸的是,在成功救出落水者后,刘继强因为体力耗尽而英勇牺牲。

刘继强的离去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尤其是他的母亲梁桂茹。在这个艰难时刻,刘继强的好友兼战友廖良开挺身而出,向刘继强的家人承诺,他会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照顾梁桂茹。

这一承诺,廖良开坚守了长达25年。即便在退伍后,他依然每年都会从重庆跋山涉水赶到吉林桦甸,看望并照顾梁桂茹。他不仅在物质上支持梁桂茹,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她极大的安慰,陪伴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日子。

廖良开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兄弟情谊和孝道。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诚信和善良,以及如何对待身边的亲友和陌生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廖良开的故事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他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道德模范。然而,对于廖良开来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对朋友的承诺和对亲情的尊重。在他心中,能够为好友的家人做些实事,是对自己战友最好的纪念。

让我为您更详细地叙述这个故事。

在1997年9月28日那天,廖良开正在勤务连的文书岗位忙碌着。当他得知刘继强因救人而牺牲的消息时,他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廖良开感到一阵剧烈的痛苦,就像自己的亲人离开了人世。

刘继强的离去让廖良开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承诺都可能成为无法实现的遗憾。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这样的遗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廖良开开始着手准备前往吉林桦甸去看望刘继强的母亲梁桂茹。尽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还是克服了所有困难,坚持每年至少去看望梁桂茹一次。

每次探望梁桂茹时,廖良开都会带去精心挑选的礼物,帮助她料理家务,陪伴她聊天,倾听她的教诲,就像真正的儿子一样孝顺。梁桂茹也逐渐把廖良开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廖良开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即使在退伍后,他在重庆成家立业,也没有忘记远在吉林的“妈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诚信和孝道。

直到2017年,梁桂茹老人不幸去世,廖良开得知消息后,立即安排行程,从重庆出发,经过多次转乘交通工具,终于赶到了吉林桦甸。他在梁桂茹的灵前祭拜,守灵多日,以尽最后的孝心。

廖良开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他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诚信的重要。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珍惜身边的人,珍视每一份情感和承诺,用真诚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