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阅读
  • 1回复

[猎奇]刚破壳就开始杀戮,把幼崽全推出巢穴,这种鸟邪恶基因已刻入骨髓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792
金币
29768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1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6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4) —
被古人视为吉祥鸟的鸟类有很多,比如丹顶鹤、朱鹮等。外表不突出,但鸣声格外动人的杜鹃也是古人心中的“好鸟”之一,千百年一直流传的“杜鹃啼血”的典故就是印证。可到了现代,面对杜鹃的时候,人们却戴起了“有色眼镜”。


杜鹃啼血:“君主鸟”摇身一变“恶鸟”
杜鹃啼血形容君主为国为民到舍身忘我的境地,甚至能够可以为了老百姓的安稳生活,牺牲自己的生命。
千百年来,这个典故一直感动着人们,也激励着历代君主勤政爱民。相传,杜鹃啼血典故的主人公是望帝,他是古蜀国的君主。虽然贵为君主,但望帝并不居高自傲,而是十分亲民爱民忧民,是古蜀百姓拥戴的好君主。


古蜀国在望帝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富强,老百姓越来越安居乐业,举国上下沐浴在阵阵喜悦和乐之中。可惜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把这一切幸福几乎都给淹没殆尽。
望帝看着被破坏的家国山河、庄稼作物以及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感到十分揪心。好在望帝一直是一个重视招贤纳士的人,他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挖掘到了一个叫鳖灵的治水人才。


为了尽快让老百姓脱离苦海,望帝礼贤下士聘用鳖灵为丞相,请他全权治理水患。果不其然,君主的眼光就是敏锐的,鳖灵不负众望地将古蜀国的水患给治理好,古蜀国老百姓再次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望帝看着古蜀国再度恢复岁月静好,深感自己的功绩不如鳖灵,于是便将君主之位传给鳖灵,并对其寄予厚望。鳖灵就是后来的丛帝。


丛帝远远没有望帝的谦逊勤勉,很快就居功自傲变得骄奢淫欲起来。在西山归隐的望帝得知这一切,感到心急如焚,想要进宫劝说丛帝。
哪知丛帝拒而不见,一心为社稷着想的望帝实在没有办法,最终只能变成善鸣的杜鹃,扑棱着翅膀飞进宫,最后却倒在半路上,体力不支啼血而死,死前口里还念叨着:“民贵呀!民贵呀!”


在古代社会,寓意颇深的杜鹃一直被古人崇敬着,哪知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口诛笔伐的“恶鸟”。这是为什么呢?


杜鹃幼鸟:沾满血腥的成长之路
杜鹃身型纤瘦细长,拥簇一身灰扑扑的羽衣,双翅以及尾翼向外延伸,看起来十分流畅。杜鹃的鸟喙小巧而尖锐,双目圆瞪,看上去气势十足,实则十分狡诈,有时会做出“狐假虎威”的行为。
比如杜鹃在飞行的时候,惯于模拟鹰隼充满猎杀阵势的姿态,以此迷惑其它鸟类,让它们对自己感到害怕。


除了杜鹃啼血之外,还有一个尤为出名的成语那就是鸠占鹊巢,这个鸠指的就是杜鹃。这个成语也深刻地揭露了为什么杜鹃会被人们讨厌,原因就是杜鹃精明狡诈地将自己的鸟蛋产在其它鸟类的巢穴中,诸如画眉、伯劳、芦莺、鸦雀等,借用它们的手,将自己的后代抚养长大。


被产在其它鸟类巢穴中的杜鹃鸟蛋,“不负厚望”地继承到了杜鹃一族的自私基因,当它们被养父母成功孵化之后,在自己双眼尚未完全睁开之际,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将养父母的亲生孩子推出巢穴。
杜鹃幼鸟之所以那么做,全是为了独占养父母今后的喂养供给以及保护。杜鹃亲鸟没有筑巢的习性,自然没有孵化、育幼这种“为鸟父母”的付出。可以说,每一只顺利长大的杜鹃幼鸟的成长之路,都沾满了血腥,这些血腥正是来自对养父母亲生孩子生命的无情剥夺。


也许有人会问杜鹃幼鸟为何会如此自私?寄生在养父母的巢穴也就罢了,还狠心地将养父母的亲生孩子一一摔死。这背后的原因似乎与杜鹃幼鸟从杜鹃亲鸟身上继承过来的“自私的基因”有关。这种刻画在骨子里的恶,成为素未谋面的杜鹃亲子之间的“心照不宣”。


杜鹃幼鸟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完全是遗传自杜鹃亲鸟,杜鹃亲鸟是有名的“只生不养”。不仅如此,杜鹃也不像喜鹊那样遵循一夫一妻的婚配制度,杜鹃雌鸟与雄鸟之间的交配十分混乱。
这自然就为日后孵化、哺育后代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杜鹃亲鸟不会筑巢,再加上没有责任感,只能走“只管生不管养”的道路了。但在生上,杜鹃也是十分精明狡诈,既然无巢可下,它们便一不做二不休地将鸟蛋产在其它鸟类的巢穴中。


此外,为了不被其它鸟类发现,它们还“别出心栽”地一个巢穴下一个蛋。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身负寄居“使命”的杜鹃鸟蛋,尚未出世居然就会“拟态”了。
简而言之就是它们这些“异蛋”为了不让寄主发现端倪,杜鹃鸟蛋无论是外观还是纹路会长得越来越像寄主所下的鸟蛋。根据鸟类学家的研究,杜鹃鸟蛋这种先天就会的拟态行为,确实降低了被抛弃的概率。


杜鹃的恶名广为流传
不知从何时起,杜鹃的名声就越来越差。美国人曾拍摄过一部名叫《飞越疯人院》的电影,结合中英文直译法与意译法,表述为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而其中的疯人院指的就是杜鹃巢。据说,在英国cuckoo指代的杜鹃,另有一层含义,那就是疯人疯事的意思。


就连备受敬仰的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还曾直言不讳在《动物志》中批判杜鹃的狡诈。很多人了解了杜鹃一族的真实习性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对其嗤之以鼻。要知道在大自然中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尽管寄主鸟蛋有双亲护佑,也需要轮流开工,昼夜不舍。


等到孵化成功之后,夫妻二鸟仍未卸下重任,还得担负起觅食哺育幼鸟的责任。杜鹃由于提早孵化的特性,会不断地吸引寄主夫妻的注意,张开大嘴要吃要喝,这一吃一喝长得比寄主夫妻还壮实。尽管如此,杜鹃幼鸟还是会毫无羞耻心地赖着寄主夫妻,直到将其“榨干”。


虽然人们对杜鹃寄生、“谋杀”等习性看法不一,也有人从“适者生存”的淘汰法则为其开脱。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杜鹃这种行为“胜之不武”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859
金币
671108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4
Re:刚破壳就开始杀戮,把幼崽全推出巢穴,这种鸟邪 恶基因已刻入骨髓[15P]
“刚破壳就开始杀戮,把幼崽全推出巢穴,这种鸟邪 恶基因已刻入骨髓”,上文标题提到的行为,即幼鸟破壳后立即进行杀戮并推倒巢外,实际上并不符合杜鹃(Cuckoo)的生物学行为。这种描述更像是对杜鹃巢寄生行为的一种夸大或者误解。

杜鹃的巢寄生行为确实很特殊,但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成年杜鹃身上,尤其是雌性杜鹃。雌性杜鹃会在宿主鸟类的巢中产卵,并且会尽量模仿宿主鸟类的蛋以避免被发现。当杜鹃的幼鸟孵化出来后,它通常会比宿主鸟类的幼鸟孵化得早,并且会本能地将宿主鸟类的蛋或者幼鸟推出巢外,这样就可以独享亲鸟的养育。然而,这种行为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和成长,这是由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出于“邪恶”。

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行为通常是复杂的,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态位。虽然杜鹃的行为可能看起来很残酷,但这只是大自然中生存竞争的一个方面。动物的行为学家和生态学家通过研究这些行为来了解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在评价动物行为时,很重要的是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而不是简单地用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评判。动物的行为是由其基因、环境和生存需求决定的,它们并不具备道德意识。因此,说这种行为是由于“邪恶基因”造成的并不准确,这更多的是对动物行为的一种文学化的表达。

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一下杜鹃的习性和文化含义。

### 杜鹃的生物学特性

杜鹃属于鸟类中的鹃形目,鹃科,其中包括著名的布谷鸟。鹃形目鸟类的特征包括:

- **体形**:通常体形较大,拥有长尾和强壮的腿。
- **颜色**:体色多为褐色或灰色,有些种类具有鲜明的图案和色彩。
- **叫声**:叫声通常响亮且独特,尤其是布谷鸟的“布谷”叫声非常有名。

杜鹃的繁殖策略被称为“巢寄生”,这意味着它们不会自己筑巢,而是将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这种策略使得杜鹃可以利用其他鸟类的养育能力,节省自己在养育后代上的时间和资源。然而,这种行为也导致了人们对它们的负面看法。

### 杜鹃的文化意义

#### 古代文化中的杜鹃

在许多文化中,杜鹃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啼血的故事赋予了这种鸟悲剧英雄的形象,象征着无私奉献和爱国精神。杜鹃的鸣声也被认为是悲哀和思念的象征。

#### 现代对杜鹃的看法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现代人对杜鹃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其生物学特性。巢寄生这种行为在生物多样性中被认为是自然选择和演化的一个例子。尽管如此,杜鹃的巢寄生行为仍然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它涉及到对动物行为的道德判断。

### 结语

无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杜鹃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尽管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杜鹃的看法有所差异,但它始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生物,既因其生物学特性而受到科学研究的关注,又因其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