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3阅读
  • 1回复

[猎奇]科学家存储了小米粒大小的脑组织构造数据,竟用了143万GB的容量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9829
金币
-1508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79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6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5) —

  在神经科学的领域里,一场革命性的突破正在悄然发生。人脑的构造有多复杂?功能有多强大?近日谷歌与哈佛大学的脑科学研究人员联手,成功地对1立方毫米的脑组织进行了纳米级建模,居然存储了1400TB的惊人数据。

  

  我们平时接触的数据量,很少会到TB的级别,因为1TB等于1024GB的容量,基本上也就是如今普通电脑的硬盘容量,那么1400TB也就等于143.36万GB了,而这只是一立方毫米的脑组织的建模数据存量。

  

  一立方毫米的脑组织的体积,也就像一个小米粒的大小,科学家们却在其中发现了5.7万多个细胞,1.5亿个神经突触,230毫米长的微小血管等,各种精细结构不计其数,让人十分惊叹脑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

  

  这项名为H01的重建项目,首次以纳米级的分辨率展示了人类大脑中的突触连接网络。这项研究的核心是一个来自45岁女性癫痫患者的颞叶皮层组织样本,大小约为1立方毫米。通过一系列精细的处理过程,包括快速固定、染色和树脂包埋,样本被切成了数千个超薄切片,每个切片的厚度仅为33.9纳米。之后研究者利用多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些切片进行了成像,获得了总大小约1.4PB的原始二维图像数据。

  

  通过这种超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科学家们得以观察到以前从未见过的细节,包括神经元之间的细微连接和细胞内部的复杂结构。通过对这些结构的分析,研究者们鉴定出了该脑区的主要细胞类型组成,并发现了一些以前未知的神经元形态和连接方式。

  

  在获得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后,研究者们使用计算工具对这些二维图像进行了拼接、对齐,并重建出了三维的体素数据。接下来,他们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体素进行神经元形态分割,并通过人工校正分割错误,最终构建出了这1立方毫米脑组织内所有细胞、突触和血管等结构的三维形态。

  

  例如,他们发现绝大多数轴突与其目标细胞仅形成一个突触,但少数轴突却能形成多达50个以上的突触,与目标细胞建立特别强的连接。这种多突触的“强连接”在兴奋性和抑制性轴突中都普遍存在,其数量显著高于随机形成突触时的预期水平。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该模型还揭示了大脑中的血管系统,这对于研究大脑的能量供应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血管与神经元的相对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中的血液流动和氧气供应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然而,这一研究的挑战也同样巨大。首先,人脑的体积远远超过了这1立方毫米的样本,要对整个大脑进行建模需要巨大的数据量和计算资源。据估计,要对整个人脑进行建模将产生高达1.76ZB的数据量,这远远超出了目前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容量。

  

  其次,人脑中的神经元数量高达数千亿个,突触数量更是高达千万亿级,这使得在模型中进行准确的神经元形态分割和连接分析变得异常困难。

  

  尽管如此,这一研究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机会。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大脑复杂性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标志着人类对人脑研究的深入,也为我们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算法优化,我们有望在未来实现对整个大脑的纳米级建模和深入分析。这将为我们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可能性和途径。

  同时,这一研究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为我们探索未知的大脑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2条评分金币+44
天人地 金币 +9 - 06-1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408
金币
1099586
道行
1951
原创
2169
奖券
2128
斑龄
28
道券
5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8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5
是的,这个数据量确实非常庞大。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存储这么小一块脑组织的数据需要如此巨大的存储空间。

###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存储空间?

1. **高分辨率成像**:为了尽可能清晰地捕捉到脑组织的细节,研究者们使用了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这意味着每个像素点代表的实际尺寸非常小,因此生成的图像文件非常大。

2. **大量切片**:脑组织被切成数以万计的超薄切片,每一片都需要单独成像。当这些图像堆叠起来时,数据量会迅速增加。

3. **三维重建**:为了构建整个脑组织的三维结构,需要将所有的二维图像整合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还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处理这些数据。

4. **精细的细节**:由于神经突触和其他细胞结构的复杂性,每个小区域都可能包含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成像设备必须产生非常详细的图像,从而导致数据量巨大。

### 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面临的挑战

- **数据存储成本**: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存储成本也会显著上升。管理、维护和保护这些数据也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技术。

- **数据传输和共享**:如此庞大的数据集在传输和共享上存在挑战,尤其是如果研究人员需要跨机构或国际协作。

- **数据分析**:拥有大量数据是一回事,能够有效地分析和提取有用信息则是另一回事。这需要高级的数据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

### 数据管理和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以下策略:

- **数据压缩**:使用高效的无损或有损数据压缩技术减少存储需求。

- **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利用云计算平台或者高性能计算集群来分散存储和处理负荷。

- **数据库和API**:建立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便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访问和分析数据。

- **数据归档**:将不再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上。

尽管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存在诸多挑战,但通过这些努力,研究人员能够揭示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这对于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这项名为H01的重建项目。

### 背景

神经科学研究已经知道大脑的结构极其复杂,但直到最近,我们还没有办法以纳米级别的分辨率去详细了解大脑内的突触连接网络。H01项目是一个尝试去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的研究项目。

### 技术过程

1. **样品准备**:
   - 选取样本:研究人员从一名45岁女性癫痫患者的颞叶皮层取下一小块组织,大小约为1立方毫米。
   - 固定和染色:使用特殊化学试剂迅速固定脑组织,然后用重金属染料对脑组织进行染色,特别是突触部位。
   - 树脂包埋:将组织样本嵌入硬化的树脂中,使其适合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2. **切片和成像**:
   - 超薄切片:将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厚度仅为33.9纳米。
   - 电子显微镜扫描:使用多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每个切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3. **数据处理**:
   - 数据收集:成像产生的原始二维图像数据总量达到了约1.4PB(1400TB)。
   - 图像拼接:将这些二维图像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三维图像,类似于拼接一张张照片来制作全景图片。
   - 体素重建:通过计算工具将拼接好的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的体素数据。
   - 分割和校正: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并分割出神经元、突触、细胞器等结构,并由人工进行校正。

4. **结果分析**:
   - 细胞和突触鉴定:在1立方毫米的组织内,鉴定出了5.7万个细胞和1.5亿个神经突触。
   - 结构观察:观察到了神经元之间的细微连接和细胞内部的复杂结构,包括多突触的“强连接”。

5. **意义和影响**:
   -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于大脑结构的详细模型,有助于理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 对大脑内的血管系统的了解可以增进对大脑能量供应和代谢过程的认识。

### 展望

尽管H01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要完全解析人脑的工作原理,还需要对更多不同区域的大脑组织进行类似的研究。此外,将这些微观层面的结构和功能数据与宏观层面的大脑活动和行为联系起来,将是未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这项工作不仅对于基础科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