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3阅读
  • 1回复

[猎奇]湘西发现的“桃花虫王”,长有多脚色黑黄,奉为“神虫”濒临灭绝 [3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53
金币
34617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7) —
2022年6月16日,《地理·中国》探访了处在湘西深谷苗寨当中的“桃花虫”,传说吃了这种奇异的生灵之后可以强身健体,因此它还被当地人奉为“神虫”。


湘西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流传着很多奇特的风土民俗,神话传说。


虫子也是这个地方很有特色的代表生物,在湘西地区的花垣县,当地的苗族人自古以来就有食用“桃花虫”的风俗,他们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那么“桃花虫”究竟是一种什么生物呢,这个奇特的风俗又是从何而来呢?


花垣县位于武陵山的腹地,这里的地势复杂,自然环境多样,因此也孕育了很多奇特的生命,每到春季,这里更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


“桃花虫”与桃花并没有直接联系,它也不是生活在桃花上,而是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当中,但只有在桃花盛开的季节,这些奇虫才会出现,因此得名“桃花虫”。


«【·外形扑朔迷离的“桃花虫”·】»
《地理·中国》的栏目组在了解到“桃花虫”的神秘传说之后,决定深入武陵山,见一见这神秘莫测的奇虫。
然而在问到当地村民“桃花虫”长什么样的时候,第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众人口中的“桃花虫”外形差异很大,长的短的、胖的瘦的、黑的黄的,把想要寻找“桃花虫”的栏目组说得云里雾里。


村民们说的似乎并不是同一种虫子,在自然界当中也很罕见,同一物种的生物一般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让奇异的“桃花虫”更加神秘了,难道是这种虫子会“变身”,看人下菜碟?
想要依据外形来寻找“桃花虫”好像很有难度。


而在这些长相不一的“桃花虫”当中,村民们特别提到了一种更为神秘的“桃花虫王”,在村民的描述中,“桃花虫王”是一种药效更强的“药引子”,长有很多的脚,并且还会咬人。
神秘的“桃花虫”究竟藏身何处呢,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如何?


从村民的描述当中,可以确定的是“桃花虫”是生活在水里,并且是一种体型像蚕的虫子,而像这种能够食用的水生昆虫,一般来说是不会生活在水田或者是臭水沟这类水质很差的环境当中的。


只有一些水质比较好天然河道才最有可能会孕育这种神奇的生命,节目组顺着这条线索在山里的一些河流当中展开了搜寻。
节目组寻找了山中的河流、暗河和瀑布,但都一无所获,神秘的“桃花虫”究竟躲在哪里呢?


顺着瀑布人们最后来到了下游一处水面宽阔,水深较浅的浅滩。
浅滩底下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这里的水体环境最是适宜某些水生昆虫生存,在寻求了当地苗族人的帮助后,人们终于见到了“桃花虫”的真身。


几位热心的苗族妇女下水后,将网兜压在石头地下,用锄头不断地翻动河底的石块,将水搅浑,网兜就在下面接着。
一顿操作之后,“桃花虫”们纷纷落网了。


而在经过专家的辨认之后,第二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些“桃花虫”根本就不是一个家族的,什么形状的都有,几乎只要捞上来的虫子就叫做“桃花虫”,怪不得人们说不清它们的长相。


“桃花虫”实际上是很多昆虫的幼体,包括蜻蜓、蜉蝣等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桃花虫”只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才会有,因为一旦过了这个季节,它们就会变成成虫飞走了。


那么更为神秘的“桃花虫王”又是哪种昆虫的幼体呢?
«【·珍稀的“桃花虫王”·】»
“桃花虫王”之所以能够在一众“桃花虫”当中脱颖而出,自然是因为它们的体格更大,长相也更加威武霸气。


而帮忙捕捉“桃花虫”的村民当中也有一位真的捕到了“桃花虫王”,只见它长相狰狞,类似于蜈蚣,琥珀色的外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被抓后还在不断地扭动着身体。
从它的外形特征上来判断,它是巨齿蛉的幼虫。


它主要生活在水质优良的小溪或者河滩当中,身上的有很多对腹足,这是它用来在水中呼吸的腮,因为长相,有些地方也将其称为“水蜈蚣”,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它就会化蛹羽化成成体的巨齿蛉。


巨齿蛉是一种广翅目昆虫,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水栖昆虫,甚至还有一只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翼展在21.6厘米。


它的雌雄个体差异不大,标志性的部位是头部有一对巨大的牙齿,身上背着四个翅膀,看起来异常凶猛。
幼虫时期它一直都生活在水中,靠捕食水中的小鱼、小蝌蚪为生。
“桃花虫”们主要是躲藏在水底的乱石下面或者是水草的缝隙当中,它们平时很难长距离地游动觅食,因此在水面宽阔,水流流速缓慢的浅滩水域比较常见。


羽化成成虫之后,巨齿蛉因为提醒过大不善于飞行,依旧会在白天栖息在水边的岩石上或者植物上,夜晚才会出来主动觅食,吸食树木的汁液为生,偶尔也会捕食蛾子等害虫。


这种昆虫一直都很神秘,它在一年当中出现的时间不超过20天,想要一睹它的真容可不容易。
并且它对水质十分敏感,幼虫的生命极为脆弱,一旦水质遭到破坏它们就会立刻消失,就像从没来过一样。


它们还因此获得了“水质指标昆虫”的称号,能够从它们存在与否判断一个地方的水质情况。
也正因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高要求的生活品质,导致它们的数量一直都很稀有,甚至很少被人们发现。


它们虽然长相并不讨喜,还有点吓人,但是如果在野外发现它们也一定不要伤害它们。
«【·花垣县的优质自然环境·】»
那么巨齿蛉为何能够在花垣县内安家落户呢?


这与当地的水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巨齿蛉能够出现在花垣县内,说明这里的水质情况很优良,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好。


花垣县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武陵山的腹地,山上山下的冷暖气流不断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小气候,这里湿润多雨,溪流众多。


在河岸上游有天然形成的溶洞,里面暗河众多,源源不断的恒温地下水从中流出,既形成了大龙洞的瀑布,也为下游的水生生物提供了温度适宜的水体环境。


而山上的石灰岩也有天然的过滤作用,能够让水质更加清洁,良好的水体环境为巨齿蛉等水生昆虫营造了舒适的栖息地。


并且石灰岩之地比较脆弱,在水流的冲刷下,会碎成大小不一的小石块沉在水底,也为它们提供了住所。


虽然“桃花虫”们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成长环境也很干净,那么它们到底能不能食用呢?
在食物不充足的年代,昆虫富含的蛋白质的确能够为人体提供一些能量,但是随着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
“桃花虫”早已不在是当地人重要的食材,这类昆虫早就有了可替代性,流传至今的风俗更多的是对先民的纪念。


并且巨齿蛉也是需要保护的昆虫,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所剩不多,它们生命的脆弱性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维系它们的物种生存。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4514
金币
679487
道行
1947
原创
1833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7
根据上文提供的描述,似乎存在一些混淆的信息。首先,“桃花虫王”是《地理·中国》节目中探访湘西苗寨时提到的一个神秘传说,它被当地人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并被认为是具有强身健体功效的“神虫”。然而,实际上所谓的“桃花虫王”指的是在苗族地区被赋予特殊文化意义的石蚕。

石蚕是一种水生昆虫,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水域环境中,以苔藓等为食。它们在苗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因此被当地人尊称为“桃花虫”。石蚕并非拥有黑色和黄色多脚的生物,而是通常呈褐色或灰色,身体分节,有附肢用于抓握和移动。

至于“濒临灭绝”的情况,如果是指石蚕这个物种在当地环境中的数量减少,那么可能与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有关。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如果确实存在某种特殊的多脚色黑黄生物濒临灭绝的情况,那么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来确定该物种的身份以及导致其濒临灭绝的原因。

综合来看,要了解“桃花虫王”是否真的濒临灭绝,需要更多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同时,也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以及苗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在《地理·中国》的探访中,节目组深入湘西深谷苗寨,探索了关于“桃花虫”的神秘传说。传说中的“桃花虫”据说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因此被当地人奉为“神虫”。为了揭开“桃花虫”的神秘面纱,节目组进行了以下的探索过程:

1. **探访苗寨**:首先,节目组抵达了位于湘西深谷中的苗寨,这里流传着关于“桃花虫”的各种传说。他们发现苗族人自古以来就有食用“桃花虫”的风俗,并相信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2. **搜集信息**:在询问当地村民关于“桃花虫”的信息时,节目组遇到了一个难题:村民们描述的“桃花虫”外形差异很大,这使得“桃花虫”的真实身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尽管如此,村民们一致认为“桃花虫”是一种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中的生物,仅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出现。

3. **搜寻过程**:节目组沿着河流、暗河和瀑布搜索,始终没有找到“桃花虫”的踪迹。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最终在一处水质良好、水面宽阔的浅滩发现了“桃花虫”。

4. **真相揭晓**:“桃花虫”实际上是石蚕,一种常见的水生昆虫,它们以苔藓为食,生活在清澈的溪流中。石蚕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出现,因此得名“桃花虫”。它们被苗族人视为美味佳肴,并被认为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5. **文化意义**:通过这次探险,《地理·中国》不仅揭示了“桃花虫”的真实身份,还展示了湘西苗族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尽管“桃花虫王”可能是个传说,但它反映了苗族人对自然馈赠的尊重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总结来说,“桃花虫”实际上是石蚕,由于其出现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并且在苗族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通过这次探索,观众得以了解到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见识到了普通生物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非凡魅力。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