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1阅读
  • 1回复

[猎奇]周恩来和鲁迅到底是不是亲戚?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亲自揭开谜底 [1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94
金币
34850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7) —
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祖籍却是浙江绍兴,生前他也曾多次说过“我是浙江绍兴人”。在他看来,绍兴不仅有着自家的祖坟和家谱,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根子在绍兴。
因此,对于祖居地绍兴,周恩来始终总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在后来,周恩来始终认为自己和鲁迅很有可能是同宗同族,在这之后便非常注意他和鲁迅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终于确定鲁迅和自己确实是同姓同宗,因此,在1952年周恩来邀请许广平到家中做客时说道:“我应该叫你婶母呢!”那么,周恩来和鲁迅的关系有多近?谁的辈分更大呢?
1898年3月5日,在江苏淮安一个宅院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就是之后的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他不仅上过私塾,还获得过清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学位“国学生”。不仅如此,还当过师爷,所以在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周父也颇为讲究。


周恩来父亲周劭纲(原名周贻能)
在周家的家谱中,长子都是“恩”字辈,“来”则是未来的意思。在《论语》中也说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此,周父便给儿子取名为“恩来”,就像先人说的那样,恩自日边来的意思。
除此之外,父母还给周恩来起了一个特别的小名,叫做大鸾。
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山海经中记载着,只要见到鸾,就意味着天下安宁,因此父母给周恩来起名为大鸾,希望他能够让国家太平幸福。
但从周恩来出生的那个年代来看,却并不太平。
1898年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正是内忧外患的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1895年,李鸿章更是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甚至还把中国的一些土地割让给了日本。
1897年,也就是周恩来出生的前一年,德国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中国社会深陷半殖民地。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或许是上天怜悯苍生,派周恩来前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百姓。
周恩来的祖籍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而在他们祖居“百岁堂”的三门上有一副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
而这里的“莲溪”指的就是周氏始祖,宋朝的文学家周敦颐。“沂国”指绍兴宝佑桥周氏祖周茂。
而在绍兴城内,不管是“百草园”鲁迅的周家,还是“百岁堂”周恩来的周家,都尊奉着一个始祖,那就是周茂。
但在后来,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这一辈就离开了绍兴,迁到了江苏淮安。那么,为何周起魁要离开祖籍地来到淮安呢?
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关,因为当时在绍兴的中上层社会中,只有两种角色,除了读书人就是商人。
都市人为了讨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师爷,到衙门里当幕僚,在县衙里管司法,管财政税收,或者为县官出谋划策。
而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就是来到淮安当师爷才离开绍兴的,后来,代理了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的知县。


周贻能
周起魁有四个儿子,分别为:贻赓、贻能、贻奎、贻淦。
但就在周恩来不满一岁的时候,他的最小的叔父贻淦病危,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来有一种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些许安慰,尽管周恩来的父母只有恩来这一个孩子,但还是把他过继给了贻淦。
两个月之后,贻淦逝世,周恩来只得由嗣母陈氏抚养。
陈氏仅仅只有二十二岁就守寡,但她出生于读书人家,所以非常重视周恩来的读书教育,也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了周恩来的身上。
从小,陈氏就对周恩来非常严格,每天天刚刚亮就叫周恩来起床读书,空闲的时候也会教他背诗,给他讲故事。陈氏早年的教育,对周恩来之后的人生影响深刻,四十年后,他也曾深情地说道:如果没有母亲的启发,他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
但在周恩来的童年,他的生活并不安稳,1908年,陈氏逝世之后,周恩来只得带着两个弟弟回到了淮安,当时周恩来只有十岁但他已经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
直到十二岁那年,伯父周贻赓升任科员,他们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好转。
十二岁那年,是周恩来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伯父无儿无女也非常喜欢周恩来,所以便邀请他来到了东北,在伯父的身边,周恩来逐渐走上革命道路,在这之后,也才有了遇上鲁迅的机会。
周恩来最早知道鲁迅的名字可能还是在辛亥革命那一年,当时周恩来还是一位少年,住在绍兴。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周恩来剪去了辫子,族叔只觉得他的行为好笑,但少年周恩来却认真地说道:革命成功,大地光复,这种民族压迫的遗物应该剪掉。


鲁迅
而就在这时,鲁迅也组织了武装演说队,上街宣传革命,在鲁迅的带领下,革命思想深入绍兴,也影响了周恩来,或许在得知鲁迅是民主革命者时,周恩来对他只有一种单纯的敬意。
1912年3月,鲁迅应邀离开绍兴到中央教育部工作,而周恩来也已经来到了东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鲁迅在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吹响了五四革命的号角,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五四的浪潮,而此时周恩来也已经成为了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周恩来特地邀请鲁迅到天津演讲。
其实,在鲁迅在收到这封邀请之前就已经对周恩来有了大体的了解,当时周恩来参与编写了话剧《新村正》,而话剧的内容正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内容相似,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一想法,两人不谋而合。


鲁迅
后来,鲁迅还是没能如约演讲,而这件事也让周恩来在五十年后谈到这件事时也深感遗憾,他说道,其实当时到了那天,鲁迅先生因为有事走不开,所以就派了他的弟弟周作人前来。
虽然同学们非常失望,但与其交谈过后也认为他是可以到学校演讲的,于是,就请周作人先生去学校演讲了。
那个时候,鲁迅刚刚从绍兴搬到北京,他正在修理北京刚买下的房子,走不开所以只好让周作人去代替。
而周作人在演讲中,讲的是新村的事,也提到了武者小路实笃先生。因为在这一年,鲁迅曾翻译过武者小路实笃的四幕剧《一个青年的梦》,显然周作人在天津的演讲内容是与鲁迅商量过的。
1926年8月,鲁迅离开了北京来到了福建厦门大学任教,第二年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育主任。
大革命失败之后,鲁迅离开广州来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正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革命的需要,革命文学团体积极宣传着马克思主义,就当时的环境来看,这样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对。
但在这过程中,他们却做了一件非常不正确的事情,他们把鲁迅视为革命文学的障碍,常常在文章中奚落鲁迅几句。


鲁迅
对此,鲁迅当然非常愤怒,那个时候鲁迅有一位叫做任国桢的朋友邀请他为自己写序,而在信件中,鲁迅也向好友倾诉了自己的处境。
当时周恩来正在莫斯科参加中国共 产 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途中正好遇到了楚图南和王德三,便把鲁迅写给任国桢信件的内容告诉了周恩来。
周恩来得知后,义愤填膺,不管是因为鲁迅是本家还是革命家,周恩来都认为这样指责鲁迅是不对的,于是,周恩来也暗暗地在心底记下此事,回到上海之后,会安排团结鲁迅的工作和安排。
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文艺界做出了不少工作,终于消除了文学团体对鲁迅的成见。
随后还成立了以鲁迅为主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和周恩来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鲁迅得知他们到达陕北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动,于是便和矛盾联合发出祝贺长征胜利的电报:“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冯雪峰一家与鲁迅一家的合影
党中央收到鲁迅的电报之后,马上派鲁迅的学生冯雪峰到上海寻找鲁迅,并恢复党组织的工作,
1936年7月6日,周恩来在给冯雪峰的信中,也曾提到了对鲁迅的关心,信中这样说道:
“你的老师与沈兄好吗?念甚。你老师送的东西虽是因交通的关系尚未收到,但我们大家都很感激。”
而这里的“老师”指的就是鲁迅,这封信件是我们如今所能见到的,周恩来与鲁迅最直接的最近的一次通信。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党中央发出了对鲁迅评价极高的唁电,在电文中还建议国民政府将绍兴县改为鲁迅县。
尽管鲁迅和周恩来是同时代的人,但在同一时空中他们却并未见过面,而在周恩来的心中,鲁迅却始终都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


周恩来和毛泽 东
1938年,周恩来与毛泽 东等人,发起在延安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这一年的上半年,《鲁迅全集》出版,正在武汉主持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对此非常上心,不仅自己订购了多部,也帮助大力宣传。
而在延安毛主席窑洞中的那本《鲁迅全集》就是周恩来送去的,上面也留下了毛主席圈点的痕迹。
鲁迅生前,周恩来就非常尊重鲁迅,因此在鲁迅逝世后的几十年间,周恩来也曾多次参加与鲁迅有关的活动。
1938年10月19日,武汉街头上人迹罕至,而在黎黄陂街10号美国海军青年会二楼,却人声鼎沸。数十人聚集在一起纪念着鲁迅,而这天正是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纪念会。
日军进犯,武汉局势危机,尽管如此,周恩来还是抽空出席了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纪念会并进行题词。


周恩来
周恩来在讲话中说明了自己出席此次纪念会的必要性,他说道:“去年纪念鲁迅先生,正是上海抗战危急,而今年纪念鲁迅先生,又是武汉危急的时候,所以使我们更易想到劲草忠臣的鲁迅先生。”
周恩来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舞着在场的所有人,虽然鲁迅已经逝世,但在周恩来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将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抗战决心。
此时,周恩来已经将鲁迅视为抗战的标杆,鲁迅在世时,写了不少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的文章,不仅如此,当国民党对鲁迅威逼利诱时,鲁迅也并没有丝毫的动摇,在这之后他组建了左翼作家联盟,直到逝世,他都没有屈服。
鲁迅的身上具备的不仅仅是在面对困难和绝境时的坚强和决心,在周恩来看来,他也有着伟大的政治远见。
“他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却没有离开社会,离开现实,特别是在晚年指出中华民族解放之大道,我们钦佩他的政治远见。”


周恩来
周恩来在演讲中的这一番话也让身处艰难抗战形势中的武汉人,指明了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而在此次纪念会上,周恩来也第一次提出了他与鲁迅同宗的问题。在演讲的开头,他就说道:
“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而却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生在绍兴城的周家,所以并不如郭沫若主席所说以来宾资格讲话。”
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时,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绍兴,这次是他随伯父从淮安回绍兴探亲之后,第二次回到绍兴。
因为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周恩来始终觉得自己和鲁迅定有着什么联系,于是在此次回到家乡时,周恩来多次查询了“百草园”的鲁迅和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有同族关系,查阅了周族家谱。


周恩来和邓颖超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情,周恩来还询问了自己的亲戚。
1939年3月30日,周恩来从重庆出发到安徽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途中,在绍兴待了三天。一天在晚饭过后,周恩来在和绍兴大明电灯公司工人座谈时,席间还询问了他的姑父王子余:“周家跟鲁迅是否同族?”王子与则说道:“同姓不同族,鲁迅是鲁圩周,你是后马周。”
周恩来听后点了点头,只是说了一句“鲁迅是革命的硬骨头”。
能够想象到,周恩来在得知自己与鲁迅的关系时一定非常失望,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掩埋了内心的情绪,对姑父礼貌点头示意,要学习鲁迅的精神,要把抗战坚持到底。
周恩来非常重视纪念鲁迅逝世的活动,在解放前就参加过五次,并作了多次演说。
1940年是鲁迅逝世四周年的日子,周恩来在重庆参加了纪念会并作了重要演讲,他在会上论述了鲁迅先生的四大特点,简单而又全面地概括了鲁迅一生的品格。在大会上,他高度赞扬“鲁迅是伟大的文化战士,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斗士!”


鲁迅
可以说,在当时如此的绝境中,鲁迅的精神是支撑着周恩来不断向前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出席鲁迅逝世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在鲁迅的巨幅画像前,周恩来也在鲁迅先生的画像前立下誓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
第二天,他和邓颖超、李维汉等人到万国公墓给鲁迅扫墓,在烟雨蒙蒙中种下了两棵松柏。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国事繁忙,也并没有忘记鲁迅,关心着鲁迅纪念馆的建设。
1950年11月,周恩来特意为鲁迅纪念馆题名,在这之前,还批示鲁迅夫人许广平去上海指导纪念馆筹备工作,并邀请她一同参观纪念馆。
与此同时,周恩来也没有忘记继续调查自己和鲁迅的关系。
最终,经过调查之后终于搞清楚了两人的关系,他们确实是同宗同族:鲁迅属于周氏鱼化桥支履盆桥分支,他属于周氏鱼化桥支保佑桥分支。他和鲁迅应是本家,因为二位都属周敦颐的后代。
在确定了自己的关系之后,周恩来也能正大光明地认亲了。
1952年的一天,许广平来周恩来家中做客,在闲聊中,周恩来认真地说道:“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哩!”
许广平比周恩来的年纪也小很多,她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鲁迅和许广平
多年以来,周恩来对鲁迅如此看重,不仅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和鲁迅是亲戚,更是因为在民族危亡之时,鲁迅始终带着一种倔强奋斗、至死不屈的韧性在战斗,在他的身上,周恩来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的书架上,书籍经常被调换,但《鲁迅全集》却始终摆放在其中,一尘不染……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4663
金币
679890
道行
1947
原创
1833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7
周恩来和鲁迅确实有一定的亲属关系。据家谱记载,鲁迅(原名周树人)和周恩来是同宗同源的亲戚关系。鲁迅是周恩来的远房叔叔。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经亲自揭开了这个谜底,确认了他与鲁迅的亲戚关系。这一发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的特点。

周恩来是中国共 产 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他的家庭背景是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母亲则是一位贤淑的家庭主妇。周恩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就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成为了中国共 产 党的一员。他在党内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包括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周恩来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周恩来在外交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他作为中国的外交部长和总理,成功地处理了许多国际事务,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他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外交准则。

周恩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