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从学会学习到情感陪伴,AI智能学伴何以风靡中小学生群体?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4299
金币
505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6909
斑龄
185
道券
100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86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06-30


在热播剧《庆余年》中,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 「五竹」 在教范闲武功时,为了证明实力,直接跳下悬崖,范闲震惊道:「 还是不是人啊?」

图源:电视剧《庆余年》剧情截图
「五竹」确实不是人,而是一个高科技的人工智能!他神秘,日常以蒙眼形象示人,一直陪伴和保护男主范闲长大。除了「功能」强大,他还具备人类的一些情感:能识别情绪,会自我反思。简单来说,这位「超级 AI 五竹叔」,能给人类提供情绪价值!
从 AlphaGo 到虚拟助手、数字人、无人驾驶汽车……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教育、汽车、制造、交通、医疗、文化等各行各业,人类日常都在与技术交互,并适应、接受、融入这种「改变」。
比如在 OpenAI 官方发布的视频中,其邀请可汗学院的可汗和儿子一起适用GPT-4o ,来辅导孩子在可汗学院上做数学题,一些颇受辅导功课所扰的家长发出灵魂感叹:这个家教好,情绪稳定,不会「发飙」,亲子关系上大分。
科幻小说超越现实,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AI 真的能提供情绪价值?在教育科技行业趋于稳定的这一年,对于教育领域的参与者来说,如何才能更「平滑」的对接新用户、新场景、新需求?
或许,从当下风靡中小学生群体的 AI 智能学伴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PC 时代,教学内容从教室被搬到线上网页,部分教学资源的透明度和流转速度得到了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开始泛滥,教与学的资源匹配问题成为了新的痛点。
彼时,在众多学习工具中,「洋葱学园 APP 」的前身「洋葱数学」凭借教辅同步的课堂有益补充、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内容、精益求精的动画微课设计,获得了行业和一批中学生的认可,靠优质资源脱颖而出。
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学生们开始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来帮助他们学习和获得成功。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智能工具那么多,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从月狐数据 5 月份发布的一份《 K12 教育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2024 》中似乎有所验证。据报告显示:在「 2024 年一季度 K12 教育 APP 季均 MAU 榜单」中,前 5 名只有洋葱学园为「 AI 智能学伴」,其他均为搜题或者作业工具。

数据来源:月狐iAPP
「AI智能学伴」凭什么?
与「 AI +作业」模式的产品不同, 「 AI 智能学伴」往往将重点放在了用AI技术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上,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进行设计,解决的是学生个性化、多层次、全流程的学习需求。
精准覆盖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 「 AI 智能学伴」以学生的日常实际需求为中心,不止解决作业问题,还会覆盖教材同步学、日常练习、精准备考和总复习等各类场景,从学到练,再到纠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拒绝死记硬背,主打「启发式」的学习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它抓住学生爱探索、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各科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画短视频中,从源头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在练习和考试中熟练的运用知识。
「鼓励式」教育培养学习的成就感,自信成长。它会给学生设计定制化的任务体系和多样化的成就系统,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奖励,学生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学习上的愉悦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学习上的内驱力。
「情感化」的价值陪伴,关注学生内在情绪世界的搭建。无论是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的一方,而在「AI 智能学伴」的世界,学生和机器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学习互动、求知答疑、刷题练习、弹幕分享中不存在任何心理压力,学习氛围更轻松,也能消除学习的孤单感。
分享与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价值。成长的过程,烦恼不可避免,那些不愿跟家长、老师、同学分享的心事,都可以讲给树洞听。比如,在洋葱学园APP 中,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暖暖 GPT 」,可以满足学生族群渴望情感倾诉的需要,给与学生提供情感关怀与心理慰藉,是一种健康、安全的良性互动。

用生动有趣的常态化学习内容「唤醒」学生,用陪伴式的个性化学习体验「黏住」学生,这正是 AI 智能学伴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愿意使用、用出效果,并习惯过程中的引导、鼓励与陪伴。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I 智能学伴的价值不止局限于学生群体,其「发展韧性」正在逐层被激发……

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深刻的变革中发展,双减、新课标以及 ChatGPT 的横空出世,关于教育革新的讨论愈加火热,什么样的教育最能适应如今世界的变化?
在 5 月 24 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曾预测:未来的教育将会形成「师-机-生」的三元模式,教师、机器、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化教育发展,以「人机协同」的新智商超越人类自身智商的局限性。
人类自身智商的局限性在哪里?信息流转方式、成长路径规划、社交关系壁垒、价值理解能力……
在过去传统的 「师—生」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授课,仅仅是传道授业的承担者,授课方式也较为固定和呆板,负担极重,他们也渴望个人数智素养的提升,将更多精力放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思维创新、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等复杂工作中。
学生被动学习,再加之家长的外部施压,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感、把控感非常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便无从谈起,其次,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速度不尽相同,传统教学模式也很难照顾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节奏和诉求。
当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参与到教育中,完全可以将老师从机械重复性的「广播式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作为一个 100 %人机交互的智能学习平台,AI 智能学伴就在扮演着和老师学生一样的互学习、同进步、共成长的角色。
像前文提及,AI 智能学伴中「启发式」的教育资源,是课堂的有益补充,可以代替部分讲解的工作。老师原本需要 20-30 分钟才能解释清楚的知识,全部浓缩到 5-8 分钟的视频课程中,自己的教学压力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课程气氛轻松后,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如何让学生对【地球】这一地理知识有具象化的了解?AI 智能学伴就选择从大家都很熟悉的「微信开屏界面」开始讲起,迅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地球是个球体吗?用不同历史阶段中人类对地球的探险,比如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的航海史等等,来科普地球形状的确认过程。这是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地球有多大?用「家到学校的距离」加深学生对「 4 万千米」的理解,这中间还包括了数学中圆周率的知识,是地理与数学的跨学科融合。


人机协同,用可视性的跨学科融合知识,来替代原本枯燥的书本内容,课堂生动起来,学生听得进去。这是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无法做到的。

此外,课程还加入了 AI 交互的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选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并用大量的自适应练习,巩固知识。在常态化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势必产生大量的交互数据,这些数据得到有效采集和利用,将再次反哺传统教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完成情况都变得可读、可视、可量化,老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及时进行辅导,继而去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关系,而发展为协同合作关系,去完成同一个目标:对抗学生的学习惰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方向一致,课堂氛围更轻松,对话趋向平等,良性的沟通体系得以长效发展。
而机器在被老师和学生反复的「训练」中更「聪明」,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反馈,去优化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升级功能,进一步推动学习关系的改变与教学模式的革新。
人机协同,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促进中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事物在革命的进程中,都并非一帆风顺,势必面临质疑与挑战。
每一个学生都有智能学伴,每一个家庭都有智能导师,每一本教材都有配套的智能讲师,每一个教师都有智能教学帮手……以 AI 技术为依托的学习方式种类繁多,为师生和家庭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也令一部分人陷入了学习方式改变的焦虑之中:我不能拒绝用 AI 吗?AI 能让孩子成绩更好吗?
事实上,AI 的本质是让效率提升,这是大部分人都认可的,而AI时代教育变革的关键,更聚焦于「帮孩子学会学习」:即提倡一种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强调高阶思维的跨学科素养,这是一种彰显个性自主的智能化学习方式。
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临风今年 4 月在一次广东实验中学的分享中,曾提到:「 人工智能时代,为学生尝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机会。」 探索式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智能学习的过程中,旺盛的好奇心、周全的思考、精准的表达能力、快速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都能在时间中得以积累。这种更高阶的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面对未来教育环境的挑战。
智能学习的核心并非技术,而是学习流程和体验的重塑:知识传递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学生愿意「留下来听和看」,互动体验扫除学习的孤寂感,学生愿意与之互动并进行数据反馈,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AI 智能学伴能够风靡中小学校园,构建出一种新型学习关系的前提,同样是学习流程和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满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他们,把兼具引导、鼓励、陪伴的情绪价值同样给予他们。
在这基础之上,AI 才能在教育场景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陪伴学生成长,辅助家庭教育,促进老师发展。
尽管没有华丽的技术,但却有着不俗的产品实力,靠优质资源和学习体验脱颖而出的洋葱学园 APP ,如今能够发展成为 1.1 亿中小学生、336 万名老师使用的 AI 智能学伴,恰恰也证实了这一点。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5145
金币
684933
道行
1947
原创
1841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7-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8
在热门剧集《庆余年》中,人工智能角色「五竹」的设定,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文化娱乐领域的潜力。而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在教育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限于提供教学资源和服务,更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从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AI智能学伴」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 **个性化学习**:通过AI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学习,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 **启发式教育**:AI学伴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短视频,将知识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化陪伴**:AI学伴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工具,它能识别学生的情绪,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4. **鼓励式教育**:通过设定任务体系和成就系统,AI学伴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予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5. **数据反馈与优化**:AI学伴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洋葱学园APP」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AI技术如何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以上这些功能,从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生态。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角色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包括:

- **人机协同**:教师和AI学伴将共同参与教学,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 **跨学科教育**:AI学伴将提供更广泛的跨学科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 **情感与社交技能培养**:AI学伴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情感和社交技能。

当然,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考虑伦理和实际的问题,比如保护学生隐私,确保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平衡技术辅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等。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