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阅读
  • 2回复

[奇观]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窍,眼耳口鼻肛为八窍,还有一窍是什么?[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47
金币
581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512
斑龄
193
道券
105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23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22) —


《——【·前言·】——》
古代皇宫里的规矩可真多,连妃子去世后都得按照严格仪式下葬。
其中最让人背后发凉的,就是“封九窍”——也就是堵住人体的九个孔洞,防止尸体变质。
但数来数去,眼、耳、口、鼻、肛才占了八个,那最后一个“窍”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连死后都要特意封住呢?

谁说贵族就好命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太后。
她生下皇帝却不能相认,活着的时候受尽屈辱。赵太后见不得她好,故意把她安排在宫里当个普通宫女。
每次看到自己亲生的儿子,她连喊一声"皇上"都战战兢兢。你能想象一个母亲,明明生下了皇帝,却连和儿子说句话都不行。

李宸妃年轻时曾是宫中备受宠爱的妃子,却因生下皇子而被剥夺了母亲的身份。有传言说,她曾经在深夜里偷偷潜入小皇帝的寝宫,只为远远地看上一眼。
即便是这样的行为也要冒着生命危险,因为赵太后派人日夜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这种求而不得的痛苦,恐怕比死亡更令人难以承受。
可是李宸妃去世后,赵太后倒是来了个大转弯。不光给她举办了皇后级别的葬礼,还特意在棺材里倒满了水银。

这一招真叫绝,水银不但能防腐,还让李宸妃的遗体保存得特别好。等到宋仁宗后来知道真相,去看他亲妈的时候,发现她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
据史料记载,李宸妃的葬礼不仅用了最珍贵的九窍玉塞,棺椁更是用了当时最名贵的金丝楠木。
礼制规格之高,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皇后待遇。这种反常的"厚待",反而更显示出人世间的无常和宫廷政治的残酷。

男女玉塞不同
说起九窍玉塞,以前大家都觉得神神秘秘的。直到考古队挖出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这事儿才算是真相大白。
刘胜和他老婆都是贵族,墓里的陪葬品特别讲究。考古专家们发现,男女用的玉塞形状还不一样呢!
男性使用的玉琮,其圆筒形状象征天;女性使用的圭形,其三角形状则象征地。这种设计绝非偶然,而是古人将宇宙观念融入丧葬文化的体现。

古人可真会琢磨,连这种细节都想得特别周到。不过你要说这些玉塞真能保住尸体不腐烂,那就纯属想太多了。
古人这么做,更多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在制作工艺上,玉塞的加工也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

工匠们需要根据不同窍穴的大小和形状,精确地打磨玉器。据传,一套完整的九窍玉塞要经过选料、开料、粗磨、细磨等数十道工序,往往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有些特别讲究的玉塞,甚至会根据逝者生前的面相特征来定制。

这九窍到底在哪儿
人有九窍,这话从古到今都这么说。七窍大家都知道: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再加上一张嘴。
可还有两个窍在哪儿呢?说出来你别害羞,就是肛门和生殖器。古人觉得这九个地方都得用玉塞堵上,这样人死了魂魄才不会散。
这种观念的形成其实与古代医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九窍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门户。
古人认为,人死后这些通道如果得不到妥善的保护,不仅会加速尸体的腐败,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死者在阴间的存在状态。
因此,九窍玉塞不仅仅是一种防腐手段,更承载着古人对生命延续的期望和对逝者的深切关怀。

每个窍都有专门的玉塞,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你别看这些玉塞个头不大,做工可都讲究着呢。
每一块玉都经过精心挑选,打磨得光滑圆润,生怕磕着碰着了逝者。
在古代,制作玉塞的工匠往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

他们不仅要精通玉器加工技艺,还要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每一件玉塞都要根据具体的窍穴特点来定制,不能有丝毫差错。
特别是眼部和耳部的玉塞,更要考虑到与面部轮廓的协调性。
有些考古发现表明,高等级贵族的玉塞往往会镶嵌珍珠或者宝石,显示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的秘密
提到古人保护尸体的法子,水银可是个厉害角色。秦始皇陵到现在都没人敢挖,就因为地下据说灌满了水银。
考古专家们猜测,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水银,秦始皇的尸体说不定到现在都保存完好。

这种使用水银防腐的技术,其实是古代的科学智慧。
水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却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考古发现表明,那些使用水银保护的贵族墓葬,其随葬品的保存状况往往比普通墓葬要好得多。

但水银的使用也是一门极其精密的技术,用量过多会损坏棺椁,用量过少则达不到防腐效果。古代工匠们经过无数次试验,才摸索出了最佳的使用方法。
古人用水银可有讲究了,得先用玉塞把九窍都堵上,再往棺材里灌水银。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水银跑到尸体里面去。水银虽然有毒,但只要用对了方法,确实能让尸体保存得更久。

在皇陵的设计中,水银的使用也是一项惊人的工程智慧。以秦始皇陵为例,考古探测发现,陵墓内可能存在着复杂的水银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能保持水银均匀分布,还能防止水银泄露造成环境污染。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能够设计出如此精密的系统,着实令人叹服。

皇室葬礼有讲究
古代办葬礼,特别是皇室贵族的葬礼,那可是大工程。
光准备这些玉塞就得好几个月。朝廷里专门有一帮人负责这事儿,从选玉石到打磨成型,每一步都得按规矩来。
皇室葬礼的规格之高,从皇帝驾崩的那一刻起,整个朝廷就要开始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

光是选择吉日就要请钦天监反复推算,挑选墓地更是要动用全国的风水大师。
葬礼期间,朝廷上下要严格遵守服丧制度,甚至连音乐演奏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些繁复的礼仪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就连一般的官员都用不起这么好的玉塞。

有钱人家图个象征意思,可能用点便宜的玉器,但要说这一整套九窍玉塞,那真是皇亲国戚才配用的。
在古代,丧葬用品的等级制度可以说是森严到了极点。皇室用的玉塞必须是上等的和田玉,而且要经过专门的玉工精心打磨。
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甚至连玉料的选择都要经过多轮筛选。

相比之下,普通官员可能只能用青玉或者普通玉石,而平民百姓更是只能用陶器或者木器来代替。
这种等级差异不仅反映在材质上,在造型和纹饰方面也有严格的区分。正是这些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缩影。

《——【·结语·】——》
古人这些讲究,说白了就是不愿意承认人死如灯灭的事实。
用玉塞、灌水银,想尽办法保住尸体不腐烂。可人这辈子活得怎么样才是真的重要。
就拿李宸妃来说,活着的时候受尽委屈,死了反而风光大葬。这事儿让人不禁感慨:死后再风光,也不如活着的时候活得痛快。

1条评分金币+14
wowoni 金币 +14 - 昨天 17:3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335
金币
26673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6:28
古代妃子下葬的九窍堵塞习俗
在古代中国,妃子下葬时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所谓的“九窍堵塞”。这个习俗源于古人对生死和灵魂的深刻信仰,认为通过封堵人体的九个开口(窍),可以保护逝者的灵魂不被泄露,确保其在阴间的尊荣延续。这九窍包括眼、耳、口、鼻、肛门以及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前阴)。

九窍的具体含义
以下是九窍的具体解释:

窍别    解释
眼    用于封堵眼睛,称为“瞑目”
耳    用于封堵耳朵,称为“耳塞”
口    用于封堵口腔,称为“玉琀”
鼻    用于封堵鼻孔,称为“鼻塞”
肛    用于封堵肛门
生殖器(前阴)    用于封堵女性特有的生理部位,具有封闭精气和护体的功用
材料与仪式
九窍堵塞的材料通常选用玉制器具,因为玉在古代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能够辟邪保平安。此外,还会使用水银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尸体的保存时间。

文化背景
这种厚葬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等级、宗法观念的执着和对死后世界的信仰。九窍堵塞作为厚葬文化的典型表现,反映了封建礼制对人们观念的深远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古代妃子下葬时要堵住的九窍除了眼、耳、口、鼻、肛门外,还包括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前阴)。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死、灵魂和来世的深刻信仰,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法观念的体现。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17:3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130
金币
1329932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38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皇宫中关于葬礼的复杂规矩和仪式,特别是“封九窍”的习俗。这个习俗涉及到用玉塞封闭死者的九个孔洞,以防止尸体变质。这九个孔洞包括七个显而易见的孔洞——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和一张嘴,以及两个较为隐私的部位——肛门和生殖器。古人认为封闭这些孔洞可以保护死者的魂魄不散,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延续的期望。

  李宸妃的故事则展示了宫廷政治的残酷和无常。她虽然生下了皇帝,但在生前却受尽屈辱,不能与儿子相认。她去世后,赵太后却给予了她极高的葬礼规格,使用了珍贵的九窍玉塞和金丝楠木棺椁,显示出对逝者的深切关怀。

  九窍玉塞的制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窍穴的大小和形状精确打磨玉器。这些玉塞不仅具有防腐的功能,还承载着古人对生命延续的期望和对逝者的尊重。

  秦始皇陵的秘密则揭示了古代使用水银防腐的技术。水银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尸体不腐烂。秦始皇陵内可能存在着复杂的水银循环系统,显示了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惊人工程智慧。

  总的来说,这些古代葬礼的规矩和仪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以及对生命、死亡和逝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尽管这些做法在现代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它们却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