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形态对戏曲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争议
对于“新传播形态不利于戏曲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下面分别从支持该观点的理由和反对该观点的理由进行阐述。
支持“新传播形态不利于戏曲可持续发展”的理由
破坏戏曲审美价值与完整性
新传播形态缺乏现场性,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形式上传的戏曲片段或者身法动作,破坏了戏曲作品的完整度,影响了戏曲的审美价值。戏曲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其完整的剧情、表演体系和艺术氛围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碎片化的传播难以让观众领略到戏曲的全貌和精髓。
影响演员业务精进
网络的新传播形态容易让青年演员注意力转移,不专心精进业务。在新媒体环境下,演员可能更关注自身在网络上的曝光度和流量,而忽视了对戏曲表演技艺的深入钻研和提高,这对戏曲艺术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窄化观众认知和理解
新媒体平台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戏曲是高度综合艺术的本质特征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观众对戏曲认知和理解的窄化。观众可能只是通过碎片化的内容对戏曲有片面的了解,而无法真正理解戏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挤压传统戏曲生存空间
有人担心观众有了网上观演的便利,就不会到现场观看演出,艺术家们的“绝活儿”都在网上露了,传统戏曲演出就缺乏吸引力了,从而挤压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
反对“新传播形态不利于戏曲可持续发展”的理由
拓展观演时空
新传播形态以直播和录播的形式,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观演方便度。剧场时空是固定的,容量也是有限的,而媒介空间则相对自由,在线直播不受空间限制,网络平台上可反复观看的视频既不受时间亦不受空间限制,能满足无法到现场的观众观演需求。例如2021年国家京剧院与某新媒体平台合作的“云演播”,以及2022年湖北省京剧院开展的“云上京韵”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新观众群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演出、上传演出资料或进行宣传,是培养新观众群的有效途径。新传播形态不但不会挤压传统戏曲演出空间,而且会借助大众传媒推广戏曲文化,为传统剧场引流。尤其对于习惯使用新媒介的年轻观众,这种传播形态非常友好,他们在领略戏曲艺术风采后,未来可能会走进剧场体验现场的魅力。
生成新的艺术交流模式
在新媒体平台上,观众之间通过弹幕进行交流,弹幕的即时交流功能让以往在剧场中无声的观众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弹幕内容丰富,包含专业知识、观赏体验、奇闻轶事等,弥补了新传播形态下损失掉的剧场里的观演互动。
综上所述,新传播形态对戏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虽然存在一些可能不利于戏曲发展的因素,但也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新传播形态,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