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频繁提及“金玉良缘”的原因剖析
全书中“金玉良缘”的提及情况
全书中直接或间接提到金玉之事一共有11次,而由黛玉提起的次数高达7次。具体如下:第5回,太虚幻境里《终身误》中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第8回,宝钗向宝玉展示金锁,作者描写金锁和通灵玉外观,莺儿点出金锁来历;第19回,黛玉和宝玉玩闹时说“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第28回,宝钗心理描写提及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第29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虽未直接提金玉之论,但宝玉砸玉泄愤;第32回,黛玉感叹“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第34回,薛蟠和宝钗吵架提到“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第36回,宝玉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薛家对“金玉良缘”的态度
对于薛家人而言,“金玉良缘”更多是理智层面的利益考量,而非像黛玉一般的感情问题。宝钗虽对宝玉有好感,但强大的理智可将这份好感控制得很好;薛姨妈和薛蟠更是将此事视为可权衡的事情,不会过于在意。因为宝玉还小,且涉及家族联姻,需要慢慢谋划,所以他们不会将其视为时刻挂在心头的烦心事。
林黛玉在意“金玉良缘”的原因
情感方面
爱情的排他性:林黛玉深爱贾宝玉,爱情具有排他性,“金玉良缘”所代表的宝钗与宝玉的结合,对她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她害怕失去宝玉的爱,所以通过提及“金玉良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对这份感情的珍视。
感情难以宣之于口:黛玉对宝玉的感情见不得光,连作者都只以“下流痴病”代替,她难以亲口向宝玉表达自己的心意,更无法亲自求证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因此,只能借着“金玉良缘”试探宝玉,每一次提及都像是在问宝玉“你心里到底是不是只有我”等问题。
竞争压力方面
假想敌强大:宝钗各方面素质与黛玉相当,且有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支持,实力似乎强于黛玉。再加上“金玉”这样的天降信物制造舆论攻势,让黛玉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所以时常提及“金玉良缘”。
心理安全感缺失
在感情前期,宝玉心思未定,他的一些行为让黛玉不放心,比如“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黛玉为了确定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便时常借着“金玉良缘”来试探宝玉,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直到宝玉说出“你放心”后,黛玉明白了宝玉的心意,便释怀了“金玉良缘”之事,此后再未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