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天气一热,糖尿病人的血糖就像开了挂一样,一点点控制不好,就往上窜得飞快。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怎么天一热,血糖反而更容易升?看似离谱,这件事背后还真能从科学角度给出解释。
气温升高对人体生理状态产生诸多影响。一方面,基础代谢速度发生变化,皮肤血管扩张;另一方面,胰岛素在体内的 “工作时间” 缩短,胰岛素敏感性起伏明显。
再加上天热人就爱吃点凉的、甜的、软糯的,正好踩中了血糖升高的几个“陷阱”。
而偏偏这个时候,很多糖尿病人还习惯吃几样“看起来没事”的主食,觉得主食吃饱了才有劲儿,结果越吃血糖越乱,身体也就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那问题来了,气温回升后,到底哪几样主食最不适合糖尿病人天天吃?
玉米
很多糖尿病人对玉米有一种迷之信任,觉得它是粗粮,是植物,是天然的,吃了升糖不会快。
说白了,就是用“看起来健康”来给自己的嘴找借口。
但真相是,玉米这东西,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友好,特别是煮得软糯糯、热腾腾的时候,它的升糖指数其实已经直逼白米饭。
问题就在这里,玉米的升糖特性跟它的处理方式和吃的时间息息相关。
生的玉米胚乳里含有较高比例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对血糖影响确实小。
但抗性淀粉很脆弱,它一旦遇上高温、高压、长时间炖煮,就会彻底“变脸”,结构解体,成分转化成易消化淀粉,也就是那种吃完十分钟血糖就上去的碳水。
之前有个退休的中学教师,喜欢早晨来根热玉米当主食,觉得香又顶饱。三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比冬天还高,糖化指数也飙升。
追问饮食才发现,热玉米天天吃,升糖像坐电梯。
更坑的是,很多人吃玉米是当配菜,不减主食反增摄入量。一碗米饭加一根玉米棒,再来点小炒,嘴巴是满足了,血糖可就蹦了上去。
真正聪明的吃法,是把玉米当成蔬菜,而不是主食,更不能天天当早饭标配。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吃多,而是误以为“它没事”,这种假象比甜味更危险。
煎饼果子
很多糖友觉得早点摊上煎饼果子香又快,豆浆一配,元气满满。但你仔细看看,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表面是一层烫面糊,里面裹着油条、脆饼,有人还要加点甜面酱、火腿肠,这一套组合下来,不只是高脂高热,它对血糖的打击是三连暴击。
很多人以为煎饼是“杂粮”,有点绿豆粉、玉米粉就放心了。
可你别忘了,为了让面皮成型不破,大多数店家都要掺入大量高筋小麦粉,而高筋面粉里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升糖速度一点都不比白馒头慢。
再配上高油脂的油条、脆饼,血糖的上升速度就被推到极限。
关键还不只是油的问题,而是“温度+油脂+高碳水”三项同时打包,在肠道里的吸收速度几乎是秒吸型。热量进得快,血糖升得更快。
而且这种餐食结构在餐后两小时内几乎不引起饱腹感,饿得快,还容易再次进食,造成全天摄入量超标。
有个跑长途运输的病人,常年早餐靠服务区煎饼果子解决,自认为比泡面健康。
两年里空腹血糖始终不稳,餐后血糖浮动极大,连带胰岛素分泌也被拖垮。在分析了他的饮食结构后,立马叫停了这类“假杂粮”主食。
临床数据指出:当一份主食含有两种以上加工油炸物时,餐后血糖波动就会增加,而血糖波动本身就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杂粮,是不能吃假杂粮,被高热量包裹、被酱料欺骗的主食,才是最危险的“糖衣炮弹”。
粘稠米饭
有种主食,看起来没问题,摸上去却很“黏”,这类米饭是很多南方家庭的饭桌标配。
那就是“新米粥饭”——刚收割的新米煮出来特别香、软、糯、黏,有人一碗接一碗地吃,嘴里舒服,身体却吃苦。
很多糖友认为“不是糯米就没问题”,其实错得离谱。糖尿病人吃米饭,关键不是看它是不是糯米,而是看它有没有经过冷处理、颗粒结构是否紧实。
而新米刚煮出来颗粒松散、水分多,升糖指数非常高。
之前有个银行职员病人,平时不吃零食,也没喝含糖饮料,就是习惯晚饭吃热腾腾的“新米饭”。
结果糖化一直下不来,医生一查他的饮食记录,才发现问题不是吃多了,而是吃得太“软”。
研究指出:未经冷藏处理的新米饭,其GI值比冷饭高出许多,而这部分差异,正是源于支链淀粉结构没有经过再结晶过程。
糖尿病患者吃了这类食物后,餐后血糖会快速升高,而且升幅特别大,之后很长时间都降不下来。
软饭、烫饭、新米饭,这些都不是问题的表面,而是本质结构决定的。
哪怕你只吃一碗,如果这碗饭升糖快、结构松,血糖还是会跟着走高。所以啊,不怕饭吃得多,就怕你选错了饭的“状态”。
糖尿病人最怕的,是把“平常习惯”当成理所当然。
你以为的玉米粗粮,其实煮糊了就是升糖炸弹;你嘴里的煎饼杂粮,其实掺粉掺油早已变质;你那碗软米饭,再新鲜也不能骗过身体的反应。
很多主食,表面看不出来问题,甚至有些还挂着“粗粮”“健康”的标签,但这些看似无害的选择,正是在气温回升时,把血糖推向高峰的隐形力量。
宁愿多吃几口白菜、多添点豆制品,也别天天盯着这些主食不放,因为你“嘴里香”的时候,身体正在默默“受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人的主食选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