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748
金币
812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00
斑龄
194
道券
105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2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9:59



    科技加速迭代,医学领域随之迎来格局重构。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脑机接口的出现打破了大脑与外部设备沟通的壁垒;而DeepSeek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医学领域带来无限可能……
这些看似神秘、复杂的前沿科技,在临床医生眼中是怎样的存在?在它们的助力下,医学领域还将发生哪些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诊断难度极高、治疗棘手的脑部神经系统疾病,AI 是否能另辟蹊径,给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案?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颅底与神经血管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专家Sean P. Polster博士,深入探讨这些前沿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挑战与未来趋势。
革新与创造
如果要问创新科技对医学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那肯定是临床医生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从事神经外科多年的Polster博士可以说是变革的亲历者。
“在神经外科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优化了治疗方法的适用性。以植入手术为例,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及相关软件,无论是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还是颈部固定手术,都能以极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完成。”Polster博士结合临床实际谈到。
而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的应用则大幅提升了医生发现细微病变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误诊率,还使得一些原本只有少数专家才能开展的高端医疗技术得以普及,向基层延伸。
在Polster博士眼中,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人工智能最有优势的。“在急性中风的诊疗过程中,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堵塞,帮助医生快速确定治疗方案,缩短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医院,也能及时开展干预治疗,增加救治成功率。对医生来说,患者的救治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无论是手术机器人还是AI影像,都已经在临床展开普遍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和最新的技术,那些长期以来只在理论上认为可行的操作,正在逐步变成现实。Polster博士预测,未来五年内,AI影像产品将在美国大多数医疗机构落地。


挑战与应对
随着 AI 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也接踵而至。其中,如何赢得患者对 AI 的信任,便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这不仅要求患者对 AI 的诊断能力抱有信心,更需让他们确信个人隐私不会遭到 AI 系统的窃取。
对于如何获取患者信任这一问题,Polster 博士指出,现代医学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医患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而 AI 仅作为助力医生达成这一目标的辅助工具。因此,想要患者接纳并信任 AI,前提是他们对医生充满信任。
AI 模型的性能与基础数据的质量紧密相关,高质量数据输入是 AI 发展的关键,却也是其最薄弱的环节。Polster 博士进一步表示,长期以来,很多国家的隐私保护标准一直维持在极高水平,严格的法规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AI 的推广速度,但这是保障患者隐私的必要举措。值得庆幸的是,将影像数据与患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离相对较为容易。据其所知,目前市面上相关产品尚未出现因影像数据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隐私侵犯事件。
在 AI 迅猛发展的当下,临床医生的工作范畴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问诊与治疗。过去,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病情,并为患者挑选适宜的治疗方案。但如今,他们还需承担新的职责,比如向患者解释 “为什么在AI工具上获取的医疗建议并不准确”。
Polster博士指出:“在看到 AI 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它们远不能取代医生,因为只有人才能提供医学人文关怀。” 在他看来,医生的工作极具综合性,除诊断与治疗外,还需整合各类信息,充分考量患者的意愿和偏好。以手部运动区域长肿瘤的患者为例,如果患者是一名古典钢琴家,与从事对双手精细操作要求不高的职业的患者相比,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肯定会考虑职业特殊性和生活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治疗决策有显著差异。
医生要拥抱AI,更要利用好AI。尽管未来计算机解读和人类医生解读各自的角色定位仍有待深入探讨,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AI 距离取代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未来与共赢
技术不断迭代,我们还能期待什么?脑机接口也许值得关注。
据 Polster 博士介绍,人工耳蜗的问世,是脑机接口领域的重大里程碑,让失聪群体重获听觉。近年来,科研力量大量涌入运动控制领域,一方面助力脑部受伤致使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恢复瘫痪肢体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全力恢复肢体的空间感知,即本体感知能力。攻克这一难题,不仅需要深入探究大脑的生物学特性,还要研究大脑在受损情况下,如何适应新信息。尽管挑战巨大,但也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迭代。
Polster 博士强调,当下是医学领域各方开展深度合作的黄金时机。医学的未来发展路径错综复杂,过去几十年,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大多得益于多方协作。中国在医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凭借大规模、高产出和发展迅速的优势,为全球医学技术的进步注入强劲动力。在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应用时,国际合作更是不可或缺。
“如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深刻变革着医学领域。但在追求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其带来的挑战,实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医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Polster 博士说。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6165
金币
98626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41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7:25
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现有应用
手术辅助
在神经外科领域,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精准度。以植入手术为例,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及相关软件,无论是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还是颈部固定手术,都能以极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完成。这种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治疗方法的适用性,让手术操作更加可靠1。

医学影像分析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医生发现细微病变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误诊率。例如影像AI可以帮助医生处理高强度重复的阅片工作,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据《2023医疗健康AI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AI医学影像已有超过60个三类证产品获批上市,行业渗透率预计将由2020年的0.7%上升至2030年的41.3%。同时,它还使得一些原本只有少数专家才能开展的高端医疗技术得以普及,向基层延伸。

急性中风诊疗
在急性中风的诊疗过程中,人工智能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堵塞,帮助医生快速确定治疗方案,缩短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医院,也能及时开展干预治疗,增加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率。

药物研发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一直是药物研发流程中的支柱,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帮助制药行业找到了创造新化学结构的方法。算法可以处理大量数据,确定新药的工作原理,包括确定哪种分子最适合特定过程。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与疾病相关的靶点并预测它们与潜在候选药物的相互作用,使药物研发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临床试验
人工智能可开发设计记忆工具,帮助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制造商捕捉和组织与临床试验开发相关的所有文档、学习和管理事件。过去需手动收集数据,现在人工智能能更快速地连接事件、文档、决策和其他数据,深入了解未来如何改进流程。

提升患者服务
例如医渡科技的双中台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医疗数据从治理到智能化应用的贯通,为医、教、研、管和产业转化各个场景的应用提供支持。此外,ChatGPT医疗产品如技易答可以扮演设备工程师的角色,7×24小时随时待命,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指导,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体验。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面临的挑战
患者信任问题
如何赢得患者对AI的信任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现代医学强调构建医患间相互信任的关系,AI仅作为助力医生达成这一目标的辅助工具,所以患者接纳并信任AI的前提是他们对医生充满信任。

数据质量问题
AI模型的性能与基础数据的质量紧密相关,高质量数据输入是AI发展的关键,但这也是其最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很多国家严格的隐私保护法规虽保障了患者隐私,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的推广速度,不过目前市面上相关产品尚未出现因影像数据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隐私侵犯事件。

未来趋势
AI影像产品普及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颅底与神经血管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专家Sean P. Polster博士预测,未来五年内,AI影像产品将在美国大多数医疗机构落地。随着AI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那些长期以来只在理论上认为可行的操作,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多领域融合创新
深度学习与医疗大数据结合:通过分析海量医疗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规律,为医疗保健领域带来更多创新。
多模态人工智能应用:多模态人工智能可以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为医疗保健领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服务。
跨学科合作: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需要医学专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推动,国际合作在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应用时也不可或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0847
金币
60499
道行
1977
原创
2368
奖券
2519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0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1:33
在医学领域,前沿科技如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临床实践和治疗策略。根据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颅底与神经血管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专家Sean P. Polster博士的观点,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优化了治疗方法的适用性,并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提升了医生发现病变的能力。

对于手术机器人,Polster博士提到,它们在植入手术中表现出极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无论是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还是颈部固定手术。此外,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误诊率,并使得高端医疗技术得以普及。

面对脑部神经系统疾病,AI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AI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堵塞,帮助医生快速确定治疗方案,这对于急性中风的诊疗尤为重要。Polster博士预测,未来五年内,AI影像产品将在美国大多数医疗机构落地。

然而,随着AI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挑战。赢得患者对AI的信任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作为基础。同时,AI模型的性能与基础数据的质量紧密相关,高质量数据输入是AI发展的关键。

Polster博士还强调了医生在AI时代的角色。尽管AI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它们不能取代医生,因为只有人才能提供医学人文关怀。医生需要整合各类信息,并充分考量患者的意愿和偏好。

最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也值得关注。人工耳蜗的问世是脑机接口领域的重大里程碑,而运动控制领域的研究正在助力恢复瘫痪肢体的运动能力。Polster博士认为,现在是医学领域各方开展深度合作的黄金时机,国际合作对于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应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前沿科技正在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医生的角色在AI时代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拥抱并利用好AI技术,同时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实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