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连环画的历史背景
《金瓶梅》原著的时代背景
《金瓶梅》成书于明代后期,当时中国“古代文明”似乎快要走完历史道路,社会机体中孕育出生产行为、经济生活的新因素,导致社会心理发生变化。在思想领域,王阳明把纲常伦理的规范由外在超验的“天理”变成内在主观的“良知”,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力。在此基础上,晚明思想家王畿、王艮、李贽、焦竑、何心隐等提出广泛思想解放的要求,希望从儒家圣贤偶像、经典权威以及理学蒙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和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尽管这一“晚明社会思潮”未从根本上突破时代质的规定性,也未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且很快夭折,但它是中国民族在中世纪黑暗中的一度觉醒,深入到社会“心理精神”文化各领域,形成了异于往古的思想文化运动。在这样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晚明蓬勃兴起了一个文学新潮流。
《金瓶梅》原著的文学地位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开拓性意义,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清初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其为第一奇书,清代刘廷玑认为它深切人情事务,文心细如牛毛茧丝,结构铺张,针线缜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其作者能文,描写世情尽其情伪。毛泽 东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以及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矛盾方面写得很细致。郑振铎也认为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称其全书将西门庆的好色行为与整个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
《金瓶梅》连环画的创作及流行背景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曹涵美先生绘画创作了《金瓶梅》连环画。最初它分数期刊登在当时《时代漫画》杂志上,后于1942年开始,由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印刷公司分十集成集出版、印刷并发行。该书一问世便呈风靡畅销之势。这一时期,连环画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能够以直观的画面和简要的文字讲述故事,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需求。而《金瓶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能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了解这部名著的内容和情节,这也是其能够流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