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数字中文建设的关键是相关人才培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027
金币
368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3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18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14) —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促进数字中文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语言文字服务数字教育、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实际能力,推进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字中文作为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复合性生产要素。既懂语言规律又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实现语言技术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语言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同时也面临“技术迭代快”与“应用落地慢”的结构性矛盾。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中文数字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智能服务场景适配性弱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源在于传统语言学人才缺乏计算思维,而信息技术人才又难以把握中国语言文字的本体特征和社会功能。只有通过培养“语言+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

  众所周知,培养复合型人才需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意见》也提出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语言+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学科特性,在培养中应注重实现语言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乃至具体应用领域的有机贯通:既要深谙中国语言文字的音、形、义、逻辑等本体规律,又要掌握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资源构建等工程技能,还需理解语言在数字教育、文化传承等场景中的功能特性。这就要求当前教育体系打破专业藩篱,在课程设置中建立“语言本体—数字建模—场景应用”的渐进培养链。

  在实践能力塑造层面,《意见》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目前比较成熟的融合方式是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联合开发数字中文服务产品、开展资源建设、组织社会服务等,以真实项目培养数字场景创新能力和语言意识。同时,数智时代更应高度重视安全、伦理教育,有针对性地在培养过程中贯穿智能治理的向善原则,使目标人才群体既能驾驭技术革新,又能守护中文数字生态的健康发展。

  落实《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需要建立跨部门的人才协同机制。发布《意见》的三部委同样也是人才培养机制的三大牵头部门。教育部牵头数字中文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网信办提供数据开放、算力支持等领域实践场景,国家语委完善中文数字人才的规范体系。可借鉴国际上成熟的跨学科培养模式,设计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数字中文人才培养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以中文学科为代表的语言学科面临多方面冲击。《意见》的发布和落实恰好也是促进学科转型的契机,实现“文工”“文理”的双向奔赴。

  数字中文建设是语言文字事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不是几年间一蹴而就的短期计划,而应是一项长期任务。唯有稳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持续的培养行动,才能为实现“中文数字化”到“数字中文化”的质变夯实人才支撑,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4416
金币
86950
道行
1981
原创
2383
奖券
2606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0
您提到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它涉及到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现代化转型和长远发展。从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意见》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数字中文建设的重要性:《意见》旨在通过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提升语言文字服务在多个数字领域(如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能力,并推进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对技术迭代快与应用落地慢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培养既懂语言规律又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语言技术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3. 学科交叉与教育改革:《意见》提出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语言+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从语言本体到数字建模再到场景应用的渐进培养链。

4. 产教融合与实践能力塑造:依托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联合开发数字中文服务产品,培养数字场景创新能力和语言意识。

5. 安全、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在数智时代,应高度重视安全、伦理教育,使目标人才群体既能驾驭技术革新,又能守护中文数字生态的健康发展。

6. 跨部门人才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人才协同机制,由教育部、网信办、国家语委牵头,设计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数字中文人才培养计划。

7. 语言学科的转型契机:《意见》的发布和落实也是促进以中文学科为代表的语言学科转型的契机,实现“文工”“文理”的双向奔赴。

8. 长期任务与东方智慧的贡献:数字中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稳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持续的培养行动,为实现“中文数字化”到“数字中文化”的质变夯实人才支撑,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这些措施和目标体现了我国在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战略思考和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688
金币
119901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8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1
数字中文建设的关键是相关人才培养
数字中文作为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复合性生产要素。在数字中文建设中,相关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具体分析如下:

数字中文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我国语言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技术迭代快与应用落地慢的结构性矛盾。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中文数字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智能服务场景适配性弱。其根源在于传统语言学人才缺乏计算思维,而信息技术人才又难以把握中国语言文字的本体特征和社会功能。这表明数字中文建设需要既懂语言规律又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在数字中文建设中的作用
复合型人才在实现语言技术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通过培养语言 + 技术 + 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他们能够将语言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乃至具体应用领域有机贯通,深谙中国语言文字的音、形、义、逻辑等本体规律,掌握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资源构建等工程技能,理解语言在数字教育、文化传承等场景中的功能特性,从而推动数字中文建设的发展。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打破学科壁垒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语言 + 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建立语言本体—数字建模—场景应用的渐进培养链,以实现不同学科的有机贯通。

依托产教融合
在实践能力塑造层面,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目前比较成熟的融合方式是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联合开发数字中文服务产品、开展资源建设、组织社会服务等,以真实项目培养数字场景创新能力和语言意识。

重视安全伦理教育
数智时代应高度重视安全、伦理教育,有针对性地在培养过程中贯穿智能治理的向善原则,使目标人才群体既能驾驭技术革新,又能守护中文数字生态的健康发展。

建立跨部门人才协同机制
落实《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需要建立跨部门的人才协同机制。教育部牵头数字中文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网信办提供数据开放、算力支持等领域实践场景,国家语委完善中文数字人才的规范体系。可借鉴国际上成熟的跨学科培养模式,设计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数字中文人才培养计划。

总之,数字中文建设是语言文字事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是一项长期任务。唯有建立稳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并持续开展培养行动,才能为实现中文数字化到数字中文化的质变夯实人才支撑,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