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老年人吃得多,说明什么?吃得多的老人,更长寿?医生说出答案[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993
金币
286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16

不少人看到家里老人吃得香、饭量大,会松口气,觉得这说明身体没问题,甚至有种观念觉得“老年人能吃就是福”。

不少中老年人自己也觉得,吃得多代表消化好,吸收也就好。可这事真不能这么想,医生说起来也挺无奈,很多病例就是拖在了这种“吃得多”的误会上。
从营养学角度看,食欲的变化本来就是一种代谢信号,在不同年龄段的意义完全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吃得多反映的是生长发育活跃,代谢率高,热量需求大。
但人到中老年,基础代谢逐年下降,肌肉减少、脂肪堆积、器官功能也慢慢退化。
这个时候如果还持续出现明显的“饭量大”,而不是逐年减少,反倒成了异常信号。在医院里,内分泌科、老年科的医生对这类老人都格外警惕。

有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如果日均摄入热量超过2500大卡以上,且没有明显劳动量支撑,慢性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控制在1800至2000大卡之间的人群。
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痛风这几种,和“长期吃得多”有非常明确的数据关联。
有些人可能觉得老人吃得多是好胃口,不代表疾病。
但医生在临床上看到的情况常常是反过来的。有种代谢状态叫“假性健康”,就是各项体检指标都还没出问题,但身体内部已经进入高代谢压力的状态,吃得多就是一种代偿反应。
比如,有些老年人出现饭后困倦、口干多饮、多食易饿这些表现,一查血糖发现餐后已经超过12毫摩尔每升了,已经属于糖尿病的诊断范围。

还有一类人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特别是甲亢,导致食欲增强、心率加快、体重不减反增。
有个75岁的男性患者,三顿吃得比年轻人还多,但体重不升反降,家属还以为吸收出了问题,其实一查是亚临床甲亢。
更隐蔽的是,有些老人吃得多,是由于脑内信号紊乱。下丘脑控制食欲的中枢如果受到轻度病变影响,比如轻微脑梗、慢性缺血、退行性病变,就会让“饥饿感”这个信号持续放大。
明明营养已经够了,但大脑以为还缺。很多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记忆出现问题之前,就开始表现出食欲异常,包括饭量骤增、夜间进食频繁。
这种现象容易被家属忽略,因为老人的日常生活还算正常,只是吃得多。但实际上,正是脑部功能悄悄出现改变的早期提示。

有意思的是,一些人用“长寿地区的人饭量都不小”来证明吃得多和长寿之间的关系。比如日本冲绳、意大利撒丁岛这些地方的百岁老人似乎都不忌口。
他们的“饭量大”其实是“进食频率高、每次量小”,整体日热量摄入远低于平均水平。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冲绳地区百岁老人的平均日摄入热量为1785大卡,远低于日本平均水平的2100大卡。
而且他们摄入的食物种类非常有限,红肉、油脂、糖类几乎极少,这种饮食结构和“饭量大”根本不是一回事。误解的根源,是对“吃得多”的定义不清。
还有些医生从心理学角度观察过老年人的饮食行为变化。有部分独居老人、丧偶老人,会因为情绪空虚和孤独感,通过不断进食来获得短暂满足。

这种行为被称为“情绪性进食”,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
表面看是饭量增加,本质是心理失衡。而持续的情绪进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胃肠负担加重、甚至肥胖性睡眠呼吸暂停。
这些慢性改变会一点点破坏老人的代谢系统,让一些原本不严重的小病变成大病。
从细胞老化机制来看,限制热量摄入在延缓老化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实验基础。
医生也发现,有些老人吃得多,是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性紊乱。
胃排空变慢、胆汁分泌紊乱、胰酶活性下降,会让他们感觉饥饿感延长,必须通过不断进食来缓解胃部不适。

吃进去的食物,并没有被高效吸收,反而带来肠道胀气、胃食管反流、便秘这些问题。
很多老年人说自己“吃得多但不长肉”,这种情况其实更危险,因为很可能身体已经进入了“假营养状态”——
看起来吃得不少,但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达标,脂肪和糖分摄入超标,这类状态下,免疫系统会逐渐失调,感染风险上升。
老年人的食欲并不代表消化吸收能力,而是多种生理、心理、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吃得多”这一表现,不能评判健康与否。
更不能简单和“长寿”挂钩。有些人的确天生基础代谢高、胃口好,但只要身体代谢稳态没被打破,问题就不大。

但当一个老年人突然从少食变为食欲旺盛,或者持续食量异常却没有体重变化,医生就要特别警惕是否存在隐性代谢病、神经系统问题或者恶性肿瘤早期。
特别是癌症相关的恶病质综合征,早期也可能表现为短时间内食欲不受控,主要见于胰腺癌、胃癌、肝癌等。
在代谢异常的状态下,肿瘤细胞释放的一些细胞因子会干扰正常的饥饿和饱腹机制,让人持续进食但体重下降,肌肉快速流失。
这类变化容易被忽略,因为食欲增加常被当作“胃口好”,而不是疾病信号。
在监测老年人饮食行为时,除了观察饭量,还有什么指标能帮助更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医生的建议是,要结合饭后的生理反应、体重变化、排便习惯和精神状态一块看。比如饭后有没有明显的嗜睡感、腹胀感;

体重是不是在三个月内波动超过5%;排便是否规律、有无油性便;是否突然变得情绪不稳定或兴奋;有没有夜间反复起夜或吃夜宵的情况。
这些都比单纯“饭量大”更能揭示内部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能定期结合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指标做检查,更能准确判断“吃得多”背后的真正原因。
老人能不能吃,不是问题,关键是吃了以后,身体怎么回应。真正的健康不是饭量决定的,是身体整体的代谢逻辑决定的。
1条评分金币+25
妞妞乐乐 金币 +25 - 昨天 09:4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280
金币
117529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2
老年人吃得多的原因及与长寿的关系
老年人吃得多可能说明的情况
身体状况良好
有些老年人生活规律、心情舒畅、适度运动,身体各项机能维持在较好状态,自然会有较好的食欲。例如70岁的老张,每天早上晨练后能吃两大碗粥,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疾病征兆
糖尿病:一些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导致血糖升高,身体却处于饥饿状态,从而表现出食欲旺盛。
消化系统功能退化:部分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退化,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需要增加食量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心理因素影响
孤独寂寞:一些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孤独寂寞,可能会通过吃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担心健康:有些老人担心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会强迫自己多吃,认为这样能补充营养、保持健康。
吃得多的老人不一定更长寿

吃得多带来的健康风险
肥胖: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若吃太多,易导致身体能量过剩,多余能量会转换成脂肪蓄积在体内,从而引起肥胖。而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癌症、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
增加肠胃负担:过量的食物摄入会给胃肠道带来极大负担,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引起消化系统紊乱,时间长了还会引发胃肠道疾病。
影响肝脏健康:大量脂肪进入肝脏会超过其负荷,导致肝脏正常功能受损,容易诱发脂肪肝、肝脏损伤等问题。
加速身体衰老:美国《细胞代谢》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吃得过饱会导致身体衰老速度加快。

科学研究表明适当少吃可能更长寿
《Nature》上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加,体内基因转录速度会增加,使基因产物质量受影响、更易出错,而限制饮食、抑制胰岛素信号可逆转脑内大部分与衰老相关的变化,让基因转录速度下降。
2022年《Science》期刊发表的小鼠实验显示,限制进食(饭量减少1/3)的小鼠平均寿命比不限制饮食的小鼠延长了10.5%,在小鼠新陈代谢活跃时刻喂食加上限制饮食,可让其寿命延长35%。不久后刊登的真人实验研究结果也显示,适当减少食物摄入可起到改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作用,包括提高工作记忆、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减轻体重等。

老年人健康饮食建议
控制食量
所谓的适量并不代表节食,老年人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每顿饭吃到7 - 8分饱为宜。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限制饮食组可改善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提高寿命的作用。

食物多样化
建议每日摄入的食物不少于12种,每周保持25种以上的食物摄入,以保证身体摄入多样化的营养。

细嚼慢咽
吃饭时细嚼慢咽,让食物充分咀嚼后再进入体内,这样可以减轻胃部负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食量。

饭后适度休息
饭后不要马上进行散步、睡觉、洗澡等活动,建议先做一些幅度小的运动,如擦桌子、扫地或者站立,半小时后再进行其他事情

老年人食欲旺盛的原因
老年人食欲旺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整理的一些主要原因:

生理现象
老年人食欲旺盛可能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可能会减缓,但食欲和睡眠需求可能不会减少。

疾病因素
老年人食欲旺盛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包括食欲亢进、体重减轻、怕热、心悸、失眠等。糖尿病则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表现为食欲亢进、口渴、多尿、乏力、疲劳、睡眠障碍等。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食欲,例如抗抑郁药可能会增加食欲。

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食欲。如果老年人情绪不佳或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出现食欲旺盛但面色不佳的情况。

病情恢复
如果老年人在患病期间食欲不振,病情好转后消化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可能会出现食欲大增的情况。

运动量增加
老年人如果前一段时间运动量减少,最近突然增加了运动量,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可能会导致食欲旺盛。

综上所述,老年人食欲旺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既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如果老年人的食欲旺盛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昨天 09:4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908
金币
83873
道行
1980
原创
2380
奖券
2604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2
  您提到的这些观点非常重要,它们揭示了老年人饮食与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确实,老年人的饭量和食欲并不总是健康状态的准确反映,而是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代谢变化: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肌肉量减少而脂肪增加,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因此,中老年人如果饭量不减反增,可能是异常信号。

  2. 热量摄入与慢性病: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如果日均摄入热量超过2500大卡而没有相应的劳动量支撑,慢性病发病率会增高。

  3. 假性健康:有些老年人可能体检指标尚未出现问题,但身体内部已处于高代谢压力状态,吃得多可能是代偿反应。

  4.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老年人饭后困倦、口干多饮、多食易饿可能是糖尿病征兆;而食欲增强、心率加快、体重不增反降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迹象。

  5. 脑部信号紊乱:脑内信号紊乱可能导致食欲异常,如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可能表现为食欲增加。

  6. 情绪性进食:部分独居或丧偶老人可能因情绪问题而增加饭量,这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胃肠负担加重等问题。

  7. 长寿地区的饮食习惯:长寿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的是高频率小量进食的方式,整体热量摄入较低,与“饭量大”不同。

  8. 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老年人可能因为胃排空变慢、胆汁分泌紊乱等问题而感觉饥饿感延长。

  9. 假营养状态:老年人可能看起来吃得不少,但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和感染风险上升。

  10. 监测指标:除了饭量,饭后生理反应、体重变化、排便习惯和精神状态都是监测潜在健康问题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饮食行为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不能单纯以饭量大小来判断健康状况。医生和家属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变化,并结合其他生理和心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定期体检和针对性的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的整体代谢逻辑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的饭量。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昨天 09:4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