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影响全球0.5~1.0%的人口,其特征是关节的慢性炎症和进行性恶化,从而产生疼痛和僵硬。
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的表现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各地区的患病率不同,大概在随着RA病情的不断进展,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定期参加专业活动,并导致残疾,进而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关节疼痛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很常见,但远端、非关节部位也有疼痛报告。
慢性疼痛的后果及其对睡眠、情绪和精力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个体遭受整体痛苦,因此,减轻疼痛应该是风湿病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RA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
抑郁症和焦虑症在RA患者中非常常见。在RA患者常见的三种合并症中,分别为焦虑、抑郁及高血压,所以对于RA患者除了药物治疗手段外,对其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疼痛
很早之前,疼痛的概念,甚至是慢性疼痛,都取决于可识别的器质性病理学表现和患者报告的症状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预计疼痛的程度与“导致”疼痛的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
只有在没有可识别的病理学并且疼痛可以被标记为“心因性”的情况下,心理因素才被认为是疼痛的主要机制因素。

RA疼痛机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患者首要关心的问题。疼痛可能是由于关节炎症所致,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的滑膜炎症可导致传入伤害性纤维的激活或致敏。
对于非炎症因素引起的疼痛,考虑是关节结构损伤、糜烂或中枢系统的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调节通路失调)而出现疼痛。除此以外,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也影响着RA 患者的疼痛。

RA疼痛与焦虑抑郁
抑郁症在RA患者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诊断为抑郁症的RA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显著降低,且疼痛感觉增加,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研究显示,精神健康问题的出现与RA疼痛是双向影响。且纵向研究虽然有限,但有一些证据表明,肌肉骨骼疾病患者的疼痛存在双向效应,即抑郁影响疼痛,疼痛导致抑郁 。
但是在临床诊疗实践当中,不应该为了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而陷入徒劳的追逐原因当中。而应以减轻患者的首要诉求为目的,以此来开展临床工作。RA疼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RA疼痛—焦虑抑郁
RA疼痛导致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疼痛是一种具有感官、情感和认知维度的不愉快体验。研究表明,通过对RA患者实施系统全面化的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自信心,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

在RA患者当中,疼痛、疲劳和功能障碍非常常见,会影响身体机能和心理方面,抑郁、焦虑和压力就是主要的心理合并症。
因此,对于RA疼痛的患者,应及时治疗,以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低情绪状态会增加医务人员治疗RA的难度。

焦虑抑郁—RA疼痛
RA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使患者出现疼痛的症状,或加重了疼痛的表现。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是影响RA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风湿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并联合精神科医师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临床当中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RA患者的情绪低落,伴有抑郁的表现,不管炎症程度如何,则往往会报告有严重疼痛的表现。因此,说明RA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低情绪状态会导致疼痛的出现或加重。与RA相关的慢性疼痛通常发生在焦虑、女性和炎症状态升高的患者中。

对于非炎症状态的RA患者,疼痛仍然会变严重,这种原因可能通过患者的身体残疾和精神疾病导致。因此,需要对抑郁症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以尽量减少与RA相关的疼痛和残疾的发生。

RA疼痛——中介——焦虑抑郁
RA患者疼痛的临床表现,引起患者疲劳、睡眠障碍、恐惧疼痛的心理等,从而诱发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由于RA炎性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关节疼痛肿胀,诱导了患者的睡眠障碍,若睡眠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研究显示,RA患者长期经历着疼痛的不适感,影响这患者的睡眠质量, 当睡眠质量低下时,体内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患者的疲劳感加重,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许多研究报告称,与患者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的关心反应(例如,对疼痛行为的支持或担忧的表达,或工具性支持)和惩罚反应(例如,对疼痛行为感到沮丧或愤怒的表达)与疼痛增加、疼痛行为增多、就诊次数增多有关,以及与更严重的残疾都是相关的。
这意味着,患者身边关系密切的人物对这些RA患者疼痛行为的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疼痛接受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此外, RA患者的疼痛感受,使其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出现,从而引起RA患者的焦虑敏感性(AS) 增加,它被定义为一种特征,使某人容易经历对疼痛的恐惧并发展为焦虑症。
研究显示,RA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可能是通过疼痛处理的失调,表现为疼痛敏感性增强,从而导致关节疼痛。

RA疼痛伴焦虑抑郁治疗
健康心理教育
作为RA的一级预防,加强对RA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能够改善RA的症状及预后。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他们通常会遇到影响疾病进程的社会心理因素,例如社会关系差、与环境的沟通障碍以及工作中的不快乐和抑郁。
此外,还教导患者如何进行预定的锻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关节。

参加该计划的患者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临床预后相关的残疾都有所改善。 研究表明,正念疗法可以缓解RA患者的疲劳感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并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音乐
在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一种名叫五音疗法正与其对应。运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来治疗疾病。五种音调分别对应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
在应用五音疗法治疗疾病时,应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状态、病因病机等多个方面分析病情,结合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等理论,对症诊疗。

饮食疗法
饮食的因素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被认为是影响RA 的发病和进展的原因。饮食控制已被用于控制RA患者的症状,主要是通过增加抗氧化剂水平和改变脂质谱以及改变肠道菌群,如地中海饮食(MD)。
研究发现,MD能够降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改善RA患者的关节炎疼痛症状,延缓骨破坏。

研究显示,通过对DAS28的记录,禁止肉类、麸质和乳糖的饮食与均衡饮食两组饮食方法, 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当RA患者的树立健康的饮食态度时,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会降低,生活质量会提高。因此,加强对RA 患者个性化的的饮食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选择。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疾病进展的相关结果,包括关节功能能力和患者的全身表现。
研究显示,瑜伽练习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 焦虑、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对身体是有益的,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有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中医传统养生运动—八段锦,在RA患者后期病情的调护过程中,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 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适当推广。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法主要是通过艾灸、针灸、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等方法,达到活血痛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
既可以高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晨僵等症状,又可以减轻口服用药的毒副作用,具有整体调节的优点。

研究显示,温针灸及普通针刺治疗均可降低寒湿痹阻型RA患者的VAS评分,缓解关节疼痛,但督脉膀胱经温针灸治疗相比于普通针刺疗效更加显著,总有效率更高。
研究表明, 穴位贴敷可以减轻RA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缩短晨僵时间,提高患者的病情疗效满意度。
研究表明,通过对RA患者进行中药熏蒸以及手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可以有限缓解患者关节局部的疼痛,改善手部各关节的活动状态,减少晨僵时间,对RA患者临床干预结局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抑郁药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直接镇痛和抗抑郁作用的相对重要性尚不清楚。研究显示,度硫平可有效缓解RA患者的疼痛,减少晨起僵硬的时间。
因此,疼痛的减轻与焦虑抑郁的改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研究表明,复发性重型抑郁中的抑郁发作是RA患者疼痛慢性化的重要因素,及时选择有效的抗抑郁或抗焦虑的精神药物治疗,可以缓解RA患者的高强度疼痛。

目前,对于RA患者疼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说法不一。但无论是疼痛影响抑郁还是抑郁影响疼痛,都无关紧要。我们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所陈述的病情进行研究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且,对患者的心理加以抚慰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