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那些奇趣日用品
熨烫衣物——熨斗
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中能看到一把用于烫平衣服的熨斗,不过其造型与现代熨斗有所不同。唐诗《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也提及了用熨斗烫衣服。古代熨斗大多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长柄末端还饰以龙纹。例如扬州市邗江区文管办藏有西汉铜熨斗一只,全长31.2、柄长14.8、直径17.9、深5.6厘米,1985年扬寿乡宝女墩新莽墓出土,圆体,平底,宽口缘,长直柄,柄端饰以龙头。
指示方位——罗盘
在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里,有个算命先生,其腰间佩带着一个罗盘。这也是罗盘至迟产生于宋代的确证。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加热茶水——小炭炉
清代姚文翰仿宋人《茗园赌市图》(局部)中,有用来加热茶水的小炭炉,它非常精致小巧,可以随手携带,方便人们在不同场景下随时加热茶水。
辅助幼儿——学步车
明代的《童戏图》里的小推车,就像是古代的幼儿学步车,它能帮助幼儿学习走路,体现了古人在育儿方面的智慧。
测量风向——测风仪
在《清明上河图》虹桥的四角,立有四根木杆,每根木杆顶上都有一个鸟形之物,叫做“五两”,是由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它并非装饰,而是古代的测风仪,通过观察鸟头朝向就能知道风向。
消暑饮品——香饮子
《清明上河图》一个路边摊上,挂着写有“香饮子”的招牌,“香饮子”就是饮料。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有各色饮料出售,六月天还有冷饮消暑。《东京梦华录》记载,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
休息器具——隐几
隐几是一种供休息用的躺坐器具。《孟子·公孙丑下》记载“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中“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成玄英疏“隐,凭也。子綦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陆游《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放翁隐几对炉熏”;清洪升《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也都提到了隐几。
足部穿着——拖鞋
宋代《五百罗汉图》的一个局部图中有一双“人字拖”样式的拖鞋。古代人的拖鞋一般是木屐,跟现代日本木屐比较相似但有些许不同,木屐据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在魏晋时期开始盛行,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保留下来。
视力辅助——眼镜
从明代的《南都繁会图》中,可以找到好几个戴眼镜的老人,这说明在明朝,老花镜已是市井间的寻常之物。此外还有描绘眼镜铺的图画,一名顾客正在试戴时尚的墨镜。
躺杂镁摺梢�
相关图画表明,明清时期的人已经在使用携带方便、用着舒适的躺椅。
两用物品——枕凳
枕凳既可当作枕头使用,也可供中医请患者将手腕搭在凳上按听脉象。其凳面板微凹,长不及尺,高三寸许,凳上常备特制棉垫,用带和四足系牢。有的枕凳还是可收纳款,能叠起来方便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