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老屋与壁虎的故事
乡下的老屋,由于近两年不常去住,已经悄然成为了各类小动物的乐园。野猫、蝙蝠在廊檐下找到了栖息之地,鸟雀也在树丛中筑起了巢。而在这众多小动物中,个头不大、行动迅疾的壁虎,更是成了我家的常客,仿佛是我们家的邻居一般。
壁虎的形态与习性
家乡的壁虎体型相对较小,连头带尾也就5厘米至15厘米。它们头部长而扁平,眼睛大而明亮,眼周一圈的黑斑格外显著。壁虎的身体扁平,体表以灰色为主,杂着乳白色的斑点和条纹,尾巴似乎比身体还要长两倍。它们拥有四肢,前腿短而后腿长,透过光线可以看到它们腿上有许多像小水泡一样的结构,四个脚趾上还有许多有黏性的细小肉垫,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虽然听说壁虎是卵生动物,但遗憾的是,我至今还未曾见过壁虎产的卵。夏秋季节是壁虎最为活跃的时候,而到了冬天,它们则会像蛇一样进入冬眠状态。壁虎昼伏夜出,白天它们会潜伏在屋外的墙缝、瓦檐下或是屋内的橱柜背面等隐蔽的地方;而到了夜间则出来活动,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有害昆虫,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的误解与真相
民间常将壁虎与蛇、蜈蚣、蝎子、蟾蜍并列为五毒,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而“壁虎尿有毒”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我曾经不小心被壁虎的尿液溅到过手上,但并未感到任何不适。只是壁虎的长相可能不那么讨喜,尤其是它们“自切”的习性——在受到惊吓时,壁虎会折断自己的尾巴以逃脱——这一行为虽然让人毛骨悚然,但也是它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壁虎的奇妙之处
前不久,我回乡时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我上楼打开二楼晒台的玻璃门时,突然一条弧线从眼前划过,随即从门框上掉下了一截灰不溜秋的物件,在地板上不停地扭动。我细细打量后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壁虎的尾巴。壁虎在受到惊吓时,尾巴会折断以助它快速逃跑。而折断的尾巴里仍有许多神经,在离开身体后还会摆动一段时间,这是为了吓唬对手、掩护它逃命的防御措施。神奇的是,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的能力,过不了多久就能重新长出来。
壁虎的价值与应用
壁虎不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药中被称为守宫、天龙,具有祛风通络、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因其药理作用,有些地方甚至开展了人工养殖壁虎。而壁虎的谐音与“庇护”相近,因此有些地方将其视为吉祥物,并应用于民间艺术中。同时因其性情温顺且易于饲养管理,壁虎也被一些年轻人当作宠物来养。
乡下的老屋与壁虎的故事还在继续着。这些小小的壁虎不仅为老屋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些身边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