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红楼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2267
金币
151852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一提到读书人,很多人会想到“书呆子”三个字,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读书的人明事理不假,但确实也有些呆气,甚至不通世务,不懂人情世故,其实不是这样。
你看贾雨村说的那句“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就很好,说明他没有把书读死,是个思想比较开放,也很懂得变通的人。
对落魄时的贾雨村来说,他最需要的是时间,要进京赶考,路途遥远,一刻也不能耽搁。管它什么黄道黑道的,能尽早赶到京城不耽误科考就是好道啊。
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也因为自幼酷爱读书,所以祖父最疼。因此,成家后的他,也最喜欢结交读书人,所以一见了贾雨村就格外喜欢,很快为他谋了应天府的缺儿。
而贾政一直不大看得上儿子贾宝玉,也是因为宝玉总不喜欢读书,这里说的读书,自然是读正经书,因为这个是古代男性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以,宝钗、湘云才不断地劝宝玉读正经书,因为在过去,如果一个富家子弟不读书,将来是很难撑起门庭继承家业的。
你看湘云劝宝玉的话: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她这话有错吗?没错啊!放在现在也是金玉良言,可惜贾宝玉完全听不进去,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其实如果不是关系亲近,别人才懒得劝他读书上进呢。
如果一个人在正当读书的年纪,不好好去读书,而是整天瞎逛胡混,不务正业,甚至早早辍学在家,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遗憾。等到后悔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宝玉的结局是什么?出家为僧!出家之前呢,还有过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讨经历,因为他曾经的不学无术,导致贾府败落后,连生存能力都没有!
比起闺中的那些姊妹,贾宝玉可是差太远了!
有句俗语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很多女子都不读书,但在红楼梦里,这个带有偏见“铁律”被曹公打破了。
你看黛玉一出场:(父母)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几个字。后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到了黛玉的房里,看到的是什么?满架子的书,以为是哪个哥儿的书房!
你看宝钗一出场,他父亲在的时候,也是酷爱此女,并令其读书识字,她的悟性、才情高过哥哥薛蟠十倍!宝钗自己也说过: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
而宝钗的堂妹宝琴更厉害: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她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了万里路。妥妥的一边读书一边看世界,两不耽误。



你再看贾府三春一出场,贾母说有远客到,今天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说明,贾府的女孩都是要读书的。你再看李纨一出场: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也正因为李纨早早地接受了教育,所以她嫁给了同样酷爱读书,品学兼优的荣府公子贾珠。贾珠是十四岁就进了学,显然是其父贾政亲手栽培,可惜早夭,不然定会有大成就。
还有一些丫鬟小妾,贫寒出身的小姐,不得志的公子,也都慢慢走上了读书的道路,甚至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香菱逮到读书的机会,第一时间拜黛玉为师,学习写诗,她读书学习的态度,让贾宝玉这个不喜欢读书人的人都忍不住感叹,而宝钗也不失时机地来一句:你能够像她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是啊,世人读书如果都有香菱学诗这样的态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头扎进去,做什么有个不成的呀。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香菱最终虽然没有逆天改命,但至少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读书,让短暂的人生照进了一束光亮,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让她在大观园绽放了自己的芳华。
还有邢岫烟,出身贫寒的她,父母自然无钱为她请老师,但好在她与妙玉自幼相识,而妙玉恰恰是读书仕宦人家的小姐,这难得的机会,被邢岫烟抓住了。
相伴十年的时间里,妙玉教邢岫烟读书识字,为她原本黯淡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尤其她面对贫寒生活如闲云野鹤一般淡然处之的态度,令人钦敬,而这正是读书带给她的。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邢岫烟也正因读了书,所以即便家境贫寒,即便荆钗布裙,衣衫单薄,拱肩缩背,她立于贾府群芳之间,也从未觉得自卑,更不觉得低人一头。
她是穷,因为生活贫苦。但不卑,因为腹有诗书。她的这种高贵的品格,不是父母赐予的,也不是原生家庭带来的,而是后天的努力向上,从一页页书卷里慢慢滋养出来的。
她从默默无闻到被众人欣赏,甚至被薛姨妈看中选做了侄媳,读书让她跃升到了更高的阶层,也遇到了更优秀的人。
甚至就连袭人这样的丫鬟,都知道读书是好事,她曾对宝玉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究怎么样呢。
是啊,正当读书的年纪,如果不去读书,以后要靠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靠你的单纯善良吗?靠你特别能吃苦吗?其实无论古今,各行各业,没有知识和文化,都是玩不转的啊。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交代后事也提到了一条,要在祖坟周围多置田亩房舍,因为这个不入官,因为: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
你看,在她的潜意识里,依然把读书看得很重,甚至排在了务农之前。有一句对联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耕读智慧,传了一代又一代。
其实即便现在,在讲究科技兴农的今天,传统的务农显然无法真正让农人致富,而要想通过农业致富,甚至带动更多人富起来,依然需要科技,需要知识,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离不开读书!



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进贾府的初衷,也是为了读书,因为没有人比他父亲秦业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所以即便家里贫寒,秦业依然想尽办法供秦钟读书。这与我们今天的父母何其相似啊。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常说一句话,只要你好好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上。虽然父母祖辈们多少代都面朝黄土,没什么文化,但他们骨子里最朴素的认知告诉他们,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只有读书,才有希望!
可秦钟不争气,那么好的读书机会,结果生生地学坏了。不仅气死了老父亲,就是姐姐秦可卿知道了,也是气的吃不下饭,气的就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
结果如何呢?气死父亲不说,还葬送了自己的小命,死的时候远方的七八姑八大姨的都来了,为何?等着分绝户的财产!如果秦钟发奋读书,显然不会是这个结局啊。
很多人羡慕柳湘莲萍踪浪迹,仗剑走天涯的生活,觉得很酷,其实原文不是这么说的,柳湘莲做游侠也是有一半不得已的,因为他“父母早丧,读书不成”,所以就成了到处闲游的冷二郎。
这就好比今天的孩子,父母不在了,甚至爷爷奶奶也不在了,没人管没人问的孩子,要么学不好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做牛马,要么发愤图强背水一战逆天改命,没有别的路可走。
说到这,不得不佩服贾雨村,他的家世跟柳湘莲差不多,都是一家人只剩他一个了,但柳湘莲读书没有读出名堂就放弃了,而贾雨村即便卖字作文为生,也势必要跟读书死磕到底。



不看他后来的人品,单看他落魄时不坠青云之志的学习态度,他将来必有所成,因为他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凄凉、贫穷和寂寞,所以后来考中了进士。
元春让宝玉搬入大观园,也存了一份长姐的苦心的,她是想着让宝玉进去跟姊妹们住在一处,仍继续读书。她何尝不知道,娘家的未来,多放在了这个弱弟身上。
如果宝玉再不读书上进,不只是贾府败落那么简单,还要搭进去多少无辜的女孩啊。看看贾府几个女孩的婚姻就知道,在男子不务正业、坑家败业的情况下,为了延缓家族的败落,他们只能祭出更多的女孩。
好在,虽然宝玉不读书,贾兰是个爱读书的,这一点,自然离不开母亲李纨的教诲和培养,对于孤儿寡母来说,没有什么比通过读书将来出人头地更能让人扬眉吐气的了。贾兰也终究没让她失望。
就是贾环这个人人眼中的坏小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明白,想在一个大家族中崭露头角被长辈夸奖看重,不是靠背后使绊子用毒计就能达成的,而是要正儿八经认认真真的读书。
贾琏的小厮兴儿曾对尤二姐说过这么一番话: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这说的是贾宝玉不喜欢读书的话,自然有夸张的成分,因为贾府子孙,除了宝玉,不读书的太多了。



你像贾琏、贾珍,都是不怎么读书的,但再往上一代,就不是这样的,贾政酷爱读书,而贾敬更是进士出身,从他们的名字里我们看得出,这一代人应该是贾府子孙中学习最努力最重文的一代人。
因为他们的名字里,带有个反文旁,而这显然来自于他们父辈对于读书学知识的重视,因为贾府早年以武立家,而新朝初定后,自然会重文,所以要想永葆家族繁盛,不读书是不行的。
正因此,酷爱读书的贾政,深得祖父也就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疼爱,而贾敬能考上进士,也少不了父亲也就是二代宁国公贾代化的耳提面命。
遗憾的是,这两个将来可以分别支撑宁荣二府门庭的人,一个后来被皇帝额外赐了官,放弃了通过科考进入仕途。而另一个则在考中进士后,好像完成了家族使命一般直接出家炼丹去了。
假设一下,如果贾政通过科举也考中了进士,而贾敬考中进士后没有放弃仕途,贾府以这哥俩的双进士开局,贾府的寿命怎么着还得再延长个二三十年没问题!
当然,我们读书最终并不是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光宗耀祖,一定要功成名就,甚至一定要腰缠万贯。读书是为了不做睁眼瞎,更是为了开眼看世界,也为了让我们的一生活得更饱满丰盈。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2267
金币
151852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从《红楼梦》看读书的意义
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生存能力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因曾经不学无术,导致贾府败落后,连生存能力都没有,经历了“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讨生活,最终出家为僧。这从反面说明了读书学习对培养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性,若不读书掌握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发生变故时将难以立足。

提升个人修养与气质
书中的女子们大多接受了教育,展现出了良好的修养和才情。如黛玉房里满架子的书,宝钗悟性、才情高过哥哥薛蟠十倍,且她家也是读书人家,祖父爱藏书,她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了万里路。邢岫烟出身贫寒,但因读书,即便衣衫单薄、家境不佳,立于贾府群芳之间也不自卑,她的高贵品格是从书卷中慢慢滋养出来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改变人生境遇
香菱学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虽然最终没有逆天改命,但通过读书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大观园绽放了自己的芳华。邢岫烟抓住与妙玉相识的机会读书,从默默无闻到被众人欣赏,甚至被薛姨妈看中选做了侄媳,读书让她跃升到了更高的阶层,遇到了更优秀的人。

从社会和家族层面看读书的价值
为家族传承与延续提供保障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交代后事时提到,要在祖坟周围多置田亩房舍,即便家族败落下来,子孙还能回家读书务农,并且认为读书比务农更重要,体现出在她的潜意识里,把读书看得很重。“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对于家族的长久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读书对认知和阅历的丰富
增加人生阅历
阅读《红楼梦》可以增加阅历,它是一座丰富宝藏,值得读者反复挖掘。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阅读《红楼梦》又会给人以持续的新感悟,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洞察社会与人性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书中描写了几百个人物,展现了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特点。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感叹他人命运的同时,思考社会的未来,从现实中发现自身发展的一些征兆,明白很多事情并非不可知。

懂得人情世故
大观园好比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孩子能在其中见到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老师、朋友和家人。书中薛姨妈、王夫人的教育心法,宝钗、熙凤的高情商等,每一段关系都藏着生活和成长必须了解的事情。小朋友阅读后,随着学识的增长,会对这些故事和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