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2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疆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GPT-4会诊系统,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AI正在从“工具”跨越到“伙伴”,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创新实践,更为广大患者特别是慢病患者带来福音。

  如借助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设备,可实时采集慢病患者的多项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数据等,为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监测资料;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得以深度分析与挖掘,医生能更精准地评估病情风险、治疗效果,预测疾病走向,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建议、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同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短信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和复诊等;医生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在此基础上,不少医院还开发了数智化慢病大数据管理平台,这日渐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健康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力量。比如一些医疗机构采用专业的慢病专科随访+AI随访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对建档的门诊和出院患者进行分级随访管理,实现精准随访。如此,社群中的各个角色就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精准干预和帮扶,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会得到更强的干预。而且,系统也会长期追踪患者接受干预后的行为,确保认知教育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改变,最终带动疾病向好发展。如南京中医院打造的智慧慢病管理平台,融入了中医体质辨识、辨证论治等核心理念,借助大数据分析、远程服务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能够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健康管理方案,涵盖膳食指南、运动建议和心理干预等。

  可见,能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的AI,不是在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领域,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向更积极的“早预防、早干预、早见效”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赋能医学潜力巨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综合施策加以应对,包括打造慢病管理混合服务模式,实现线上就诊咨询和线下实体检查优势互补;鼓励医疗机构参与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系统建设,形成在线与实地、专科与全科相结合的医疗资源共享格局;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数智化能力与水平;等等。

  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及时修复系统隐患,明确数智化医疗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范,为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的便捷、合规提供技术助力。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浙江嵊州下王镇卫生院就利用AI技术自动检查识别病历、药方、单据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其开通的医保“刷脸付”功能,得益于“人脸识别+实名+实人”AI安全核验技术,患者在就诊缴费时,只需在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前进行人脸识别,系统便能迅速完成医保结算。不仅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AI+”应用创新发展。笔者认为,AI与医学融合,短期是学习探索,重点是构建学习与教育体系,明确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定位与应用逻辑,开展场景化试点;中期是深化应用,通过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全场景融合,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应用范围,并取得系统化的实际经验;长期是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新生态,覆盖科研、临床、管理全链条。

  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的治理框架。这其中,须确保医疗决策权始终在医生手里,通过多系统交叉验证、算法迭代和数据质量优化,进一步提升AI辅助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具体来说,可统筹算力、语料库等数字基建,通过导诊服务先行先试、核心诊疗严格测评等方式,推动“技术—场景—人才”协同发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7
您提到的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GPT-4会诊系统,AI正在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医生的合作伙伴。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慢病管理:AI通过智能设备如手环和血压计实时监测患者生理数据,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病情评估和治疗规划。

2. 个性化治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建议、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在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3. 远程监控与提醒: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和手机应用,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和复诊。

4. 数智化慢病管理平台:许多医院开发了数智化平台,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对患者的精准随访和管理。

5. 中医结合:如南京中医院的智慧慢病管理平台,结合中医理念,动态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6. AI的角色:AI在医学领域的角色是拓展而非替代医生的工作,推动“早预防、早干预、早见效”。

7. 挑战与应对:尽管AI在医学领域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挑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打造混合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参与数字化建设等。

8.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为数字化慢性病管理提供技术助力。

9. 政策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指引,积极推进“AI+”应用创新发展。

10. 发展阶段:短期学习探索,中期深化应用,长期形成新生态。

11. 评价体系与治理框架:确保医疗决策权在医生手中,提升AI辅助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这些内容展示了AI如何在医学领域内发挥作用,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7
以下是关于“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疆域”的相关信息:

AI在医学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实时监测    通过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设备,实时采集慢病患者的多项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数据等,为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监测资料。
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评估病情风险、治疗效果,预测疾病走向。
个性化治疗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建议、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
远程监控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数智化平台    开发数智化慢病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健康管理精细化。
AI随访系统    采用专业的慢病专科随访+AI随访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对建档的门诊和出院患者进行分级随访管理,实现精准随访。
综上所述,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医生的助手,通过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个性化治疗、远程监控、数智化平台和AI随访系统等服务,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不是替代医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