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教授在上海师大商学院的演讲中,以幽默的方式比喻AI为“渣男”,指出了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的特性:能力强大、多才多艺,但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他强调,由于AI拥有超级编码能力,人类必须更加强化培养“非编码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避免被AI取代。
徐飞教授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1. 人工智能的挑战:AI的快速发展要求人类培养“非编码能力”,即那些难以被编程和自动化的能力。
2. 高等教育的变革:随着AI和AGI的融合,高等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包括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高校专业的深度调整。
3. 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型为五个新角色:“知识和元知识引导者”、“学习活动设计师”、“成长分析师”、“心灵陪伴者”和“教育生态共建者”。
4. 大学的演变:徐飞教授将大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四代大学是AGI时代的新形态,使命驱动、挑战导向。
5. 人与AI的关系:徐飞教授认为,人与AI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唐僧与悟空”,人类需要发挥“唐僧力”,即精神领袖的能力,以掌舵定向并面对困难。
6. 非编码能力的培养:在AI时代,最稀缺的五种非编码能力是:提出问题能力、方案落地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链接能力和人机协同能力。
徐飞教授的演讲强调了在AI时代,人类需要发展那些AI难以替代的能力,以及高等教育和教师角色需要适应的新变化。他的观点为理解AI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深刻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