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3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AI有没有直觉?张朝阳、张亚勤、傅盛激辨:有直觉,但对世界没有好奇心、也没有梦想[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78
金币
27516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5月17日,由搜狐主办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激发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本届论坛线上线下结合,开启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下午的现场环节,由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嘉主持的“问道智能”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究了智能的奥秘。

人和机器应该如何相处?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以及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三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跨界思辨。

嘉宾由左至右分别为张朝阳 张亚勤 傅盛

张朝阳认为,物理研究的很多东西都是一种自洽,能够自我解释。也许AI方面,人脑的思考是有限的,不能一下子全局思考,所以AI能够通过寻找这种自恰性,也许是以它的方式理解了物理,理解了世界。

但是人有直觉,但是AI能产生吗?如果它产生不了,还是不如人聪明。人总是心生一计,产生自洽性之外的东西,所以AI和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是不是对人类的威胁?

张亚勤指出,从人诞生以来便一直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直到1865年蒸汽机发明之前,人类的发展一直是按照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演化进程。蒸汽机发明之后,人类智能开始与机器智能相融合,这个时候人类进化已经是非线性了。而到了AI时代,人的智能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

所以,以后讨论人类发展的问题时,需要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就像在蒸汽机时代,人类的劳动力成倍增长。“我认为人类还是发展的主宰,机器或者机器人还是我们的附属辅助工具;AI还是一个智能体,应该是为人服务的。”

傅盛则认为,张朝阳讲直觉这件事,AI完全是有的,所谓我们定义的直觉,比如当年在AlphaGo和李世石下棋的时候,下出来一手,那种在很多时候叫智能涌现,就是我们以前定义为直觉的东西,它突然来的。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智商的放大器,因为智能和意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更大的计算器。我认为AI比人聪明,现在已经达到了,它的智商水平已经比我们高,但是并不影响我们使用它,机器人这个事儿也是如此。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

傅盛认为,人工智能有直觉,但是它没有起心动念,它不会今天想着发明一个定律,只能说给它一个任务发明一个定律,它可能会做,它对世界没有好奇心,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我们所谓梦想的东西,它就是放大器的角色,包括机器人在很长时间内也会是这样一个角色。

“但它并不代表它不会给人类带来威胁,比如坏人掌握了它,或者下达的命令不明确,当中有法律法规的问题或者制定的问题,这是更复杂的问题。” 傅盛分析称。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78
金币
27516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9
  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问道智能”圆桌论坛上,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就人与机器如何相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认为,虽然AI可能通过寻找自洽性来理解物理和世界,但人类拥有直觉,这是AI所不具备的。他质疑AI和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是否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指出,自从蒸汽机发明以来,人类智能开始与机器智能相融合,人类进化已经是非线性的。他认为人类仍然是发展的主宰,机器和AI是为人服务的工具。

  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则认为,AI是有直觉的,它在AlphaGo下棋时展现出了所谓的智能涌现。他将AI视为智商的放大器,认为AI的智商水平已经超过人类。但他强调,AI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好奇心和梦想,只是一个放大器的角色。同时他也指出,如果坏人掌握了AI或者命令不明确,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威胁。

  总的来说,三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人与AI的关系。张朝阳关注AI可能对人类的威胁,张亚勤强调人类对AI的主导地位,而傅盛则认为AI是智商放大器,但同时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这表明人机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1
金币
26502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9
关于AI是否具备直觉的问题,张朝阳、张亚勤、傅盛三位专家在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展开了深度讨论。综合各方观点,核心论点可归纳如下:

一、对「AI直觉」的界定与分歧
张朝阳(人类直觉不可替代论)

认为AI可以通过大量运算寻找知识体系的自洽性(如物理公式推导),但这种能力与人类直觉存在本质差异。人类思维的突破性往往产生于「自洽性之外」,例如对波粒二象性的本质理解或物理理论的原创性构建,这种直觉是AI无法复制的。
提出AI的“直觉”仅是算法对海量数据的概率性拟合,而人类直觉包含主动的创造性联想6。
傅盛(功能主义视角的AI直觉论)

主张从输入输出有效性定义直觉:若AI能基于输入稳定输出正确结果(如AlphaGo的创造性落子),即可视为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本质是海量数据训练下概率函数的涌现,与人类直觉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相似性。
强调AI直觉与人类直觉的差异在于动机缺失:AI不会主动探索世界,其行为完全依赖预设目标与数据驱动。
张亚勤(结构化知识处理优势论)

指出AI在数学公式、编程逻辑等结构化知识处理上远超人类,但对模糊概念(如物理本质、哲学思辨)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其“直觉”局限于数据关联性推导,无法突破算法框架。
二、共识:AI缺乏好奇心与自主意识
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当前AI的核心局限在于无主体性:

无好奇心:AI不会自发探索未知领域,所有行为均由人类设定的任务和数据范围驱动。
无梦想与动机:AI的“智能”本质是工具性延伸,不具备情感、欲望或长期目标,仅是人类智能的放大器36。例如,AlphaGo下棋仅为赢得比赛,而非享受围棋艺术或追求自我突破。

三、对AGI发展的预测与反思
张亚勤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需突破信息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三大难点,预计实现周期为15-20年。
傅盛认为中国在工程化落地(如Agent场景应用)上有反超潜力,但需加强底层算法与算力创新。
张朝阳呼吁关注人类直觉的不可替代性,避免过度依赖AI导致原创性思维的退化。

当前AI的“直觉”是数据驱动的概率涌现能力,与人类直觉的创造性、主动性存在本质差异。未来AI发展需平衡工具属性与人类主体性,警惕技术对思维方式的单向度塑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