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阅读
  • 2回复

[猎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此人排名第一,最终却被逼自尽![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855
金币
602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5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2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9) —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鲜卑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是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长孙氏之兄。李世民即位后,长孙无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一,封赵国公。但是,于显庆四年(659年)被诬陷谋反,削爵流放黔州,被迫自缢而亡,这是为什么呢?


具体来说,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少年时即与唐太宗李世民交好,后又结为郎舅之亲。他在晋阳起兵后投奔李渊,成为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追随其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员。
武德九年(626年),面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步步紧逼,长孙无忌协助李世民策划、组织了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李世民成功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从而顺利登基称帝。李世民即位后,长孙无忌因为功劳巨大,所以被晋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

但是,长孙无忌不是骄傲自满之辈,因身为外戚,深以盈满为戒,遂力辞宰相之职,此后长期不担任具体职务,只保留司空、司徒、太子太师等荣誉虚职。当然,唐太宗还是非常敬重长孙无忌的,所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而且他还获得了赵国公的爵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萧瑀、李勣,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久之后,李世民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在这场继承人的争夺中,长孙无忌站到了李治这一边。不过,等到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却落下了凄惨的结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同年六月,在长孙无忌的辅佐下,李治成为唐朝第三位皇帝,史称“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一开始的时候,李治是十分信任长孙无忌这位舅舅的。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五年(654年),李治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在古代历史上,废立皇后是一件大事,往往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于是,李治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不仅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还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不过,面对李治和武则天的示好,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李治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
到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不仅得罪了武则天,也引起了李治的不满。永徽六年(655年),李治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当时,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后者是坚决反对李治废后的。但是,李治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非常强势的,在她坐稳皇后的宝座后,自然不会放过长孙无忌等反对者。

显庆四年(659年),中书令许敬宗指使人向李治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在此之前,许敬宗支持武则天成为皇后,堪称她的心腹了。李治现在已经对长孙无忌失去了信任,就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

尽管李治不相信长孙无忌真的造反,但是,在许敬宗的劝说下,或者说是武则天的影响下,李治还是下诏削去这位舅舅的官职和封邑,流徙于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李治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自尽后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的结局算是比较凄惨的,也即不仅自己不得善终,连带着家族也告别了唐朝的大舞台。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05-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912
金币
27881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01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9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背景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表彰那些在建立和巩固大唐王朝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们,而命人绘制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被陈列在凌烟阁内,供后人瞻仰和缅怀。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居榜首。

长孙无忌的生平与功绩
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兄长。他出生于鲜卑族,但一说他出生地为河南洛阳。

政治生涯与贡献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即位后,成为了唐朝的重要宰相和外戚。他在贞观年间主持修订了《唐律疏议》,为后世奠定了法制基础。此外,他还参与了平定侯君集叛乱、安抚吐蕃等重要事务,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权力斗争与悲剧结局
尽管长孙无忌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但他的命运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发生了逆转。特别是在废王立武事件中,他坚决反对武则天册后,这不仅是因为维护李唐王朝的传统礼法,更是为了保护关陇贵族的利益。然而,这一立场使得他与当时的皇帝高宗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最终,在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诬告谋反,被迫自缢身亡。

结论
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第一名,他的政治智慧和贡献无疑是非常突出的。然而,他最终的命运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才华和忠诚的颂扬,也是对历史变迁和政治风云的深刻反思。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5-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0332
金币
292700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6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9
  长孙无忌之所以在显庆四年(659年)被诬陷谋反,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被迫自缢而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得罪武则天:长孙无忌在李治欲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明言反对,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坚决反对李治废后的褚遂良,从而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成为皇后后,自然不会放过长孙无忌等反对者。

  2. 李治失去信任:显庆四年(659年),中书令许敬宗指使人向李治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谋反。在此之前,许敬宗支持武则天成为皇后,是她的亲信。李治已经对长孙无忌失去了信任,在许敬宗的劝说下,或者说是武则天的影响下,李治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于黔州。

  3. 政治斗争牺牲品: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位高权重。但在皇权与外戚、新贵的斗争中,他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在武则天逐渐掌握实权的过程中,长孙无忌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4. 个人性格因素:长孙无忌虽然有文武之才,但身为外戚,权重而不专。他曾力辞宰相之职,只保留司空、司徒、太子太师等荣誉虚职。这种谦逊的态度虽然赢得了唐太宗的敬重,但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却未能保全自己。

  综上所述,长孙无忌之所以会有如此凄惨的结局,主要是因为他得罪了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最终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唐朝初期皇权与外戚、新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斗争。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5-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