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AI恋人”正在收割520的真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她的头像很美,朋友圈文艺、语音温柔,说话也不黏人,节日那天,她轻轻问:你会不会送我礼物?你以为遇见了爱情,其实是撞上了一场设计好的剧本。
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恋爱脑的自述,而是当下正在网络中悄然发生的一种骗局:她并不是真人,而是由AI生成的美女照片、量产的朋友圈、复制的恋爱话术组成的“恋人账号”。520前后,越来越多人用她“起号”、恋爱、收礼,有人因此动情,也有人因此被骗。
高见观潮通过受访者小王试图还原一个普通人如何在AI时代被卷入一场“感情骗局”的过程,也想看清,在屏幕的暧昧光影背后,谁在操纵人们最柔软的部分——相信、心动与信任。
“她说她是南宁的护士”
小王是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晚上认识“阿璃”的。那天,那天他闲着无事刷着短视频,无意间刷到了一个抖音视频账号:封面是一个长发女孩,照片朦胧模糊、眼神清澈,配文是:“晚安,陌生人。”他鬼使神差地点了关注发了私信,没想到对方很快回复了。
“我是南宁这边的,在医院做护士,轮班比较多,白天不一定有空。”她在第一天就介绍了自己,话不多,但让人感觉“靠谱”。
接下来几天,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聊天。她记得他的加班时间、他母亲生病住院的日期,还在小王生日那天发来了定制的视频祝福,背景是粉色的氛围灯,女孩轻声说:“希望你今年,不再那么辛苦。”小王一度觉得——这个世界终于有人在认真爱他。
小王并不算恋爱脑,但他承认:“就是感觉她挺真诚的。”加上临近520,对方开始说起:“其实我平时不过节,但如果有人记得我,我会特别在意。”
5月17日那天,阿璃突然发来一条消息:“我今天路过了一家香奈儿香水店,看到你之前说的牌子闻到那个味道,好像特别适合我。”紧接着,她发了一张商品图,没有明说想要,但配了一句:“如果是你送的,那我会每天都用。”
小王心动了。他知道这可能是暗示,但也觉得,这不是很正常的暧昧节日互动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转了520元。
当小王提出想更进一步确认关系,节日去找她见面时,“阿璃”开始不回复消息,好像人间蒸发一般,时隔几天再次发消息时却发现已经被删除。
从感情到收割:“她”的目标是你的钱包
“阿璃”的消失,让小王一度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直到朋友看见“阿璃”照片时一句玩笑提醒:“她这照片有点像豆包模型画的。”他才开始细看那些“阿璃”的照片。构图完美,皮肤没有一丝瑕疵,眼神始终对着镜头中轴线,连她朋友圈里的“自拍”都像同一个模版换了不同的滤镜。
当天他在社交平台上无意刷到了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头像,只是这次,对方的账号换了一个名字。
“我点进去看,发的照片风格大多一致,连配文都是同样的语气。”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事实上,“阿璃”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任何医院、任何地址,在“阿璃”背后,并不是一个女孩,更不是一段浪漫的偶遇。而是一个日渐成熟的灰色产业链:“AI恋人起号”。
这种模式的起点,大多是几张照片。一位行业内“号贩子”告诉高见观潮,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图像生成工具,如豆包、GPT、Midjourney,“只要给一组关键词,比如‘温柔护士+浅棕发+微笑+夜晚灯光+贴近真人皮肤质感+合适姿势’,几秒钟就能生成一批质量极高的‘美女自拍’。”她说:“你甚至可以直接用AI帮你生成朋友圈文案、恋爱语气、情感剧本,成本几乎为零。”
接下来,便是“人设设定”。许多起号者会搭建完整的虚拟身份:名字、年龄、职业、生活背景、性格标签,再配合自动聊天剧本和伪即时语音(AI配音工具合成),完成一个“仿真恋人”的搭建。
其中有一类“精品号”,售价在800元至3000元之间。它们不仅有照片、有朋友圈、有生活轨迹,甚至还“谈过几场恋爱”——对话记录、语音留言、表情包存档一应俱全。接手者只需按剧本推进,每天维系对话,最迟不出半个月,就有人会“动心”。
这个行业有一套自己的话术:“恋爱即流量,情绪即变现。”在节日节点尤其活跃,比如520、七夕、圣诞节,都会是集中“捞金”的时段。某些“恋爱剧本”会在520前开始布局,在男方情绪最暧昧的节点请求打赏、发红包、开通情侣空间、定制礼物——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甚至,比真实恋爱更顺利。
一位业内人士小刘透露:“她”不会一开始就要钱,而是先给你足够多的“情绪价值”。她会每天问你早安晚安,会在你加班时说“别太辛苦”,会对你的朋友圈认真点赞评论,让你觉得自己被在乎、被理解。她还会适时地透露一点“脆弱”:小时候单亲长大、上班被欺负、节日没人记得……这些设定并不复杂,但很“好用”。
“我们有专门的节日互动脚本。”“520前几天会加深情感投入,节日当天一定安排一个‘暗示型请求’。比如女生说看上一款香水、项链,或者说别人都收到了礼物自己有点失落。这时候只要对方有点心动,基本都会掏个小红包或者买礼物。”小刘说到。
他们甚至将这类操作称为“低损高赚”。因为目标不是诈骗大额资金,而是收取若干人的小额情感投入,例如一个人被骗几十、几百元,平台不会立案、当事人也不好张扬,但对于运营者来说——这是可以无限复制的低风险套路。
另一位从业者对高见观潮直言不讳,“从照片到话术再到结尾收礼,每一步都标准化流程化,真正做的是‘人设内容管理’。”
更隐蔽的是,有些账号不直接收钱,而是引导你跳转到某个“心愿礼物”平台,在那里下单某款商品。“我们帮她实现心愿”,平台写得很文艺,收款方则是早已设定好的“第三方”。
更讽刺的是,一些中间商甚至会把“人设”的聊天数据作为案例素材卖给新客户学习使用,而其中的“他”,正是像小王一样的受害者。
互联网时评人彭德宇表示:在“她”的对话框里,你以为自己是唯一;但在运营系统的后台,你只是“本号已完成收割”的一笔流水。
你以为自己为爱花钱,她其实在为流量变现。
小王说得很平静:“她从来没问我要钱,我是自己掏的。”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才是这类“情感收割局”最可怕的地方——它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把动心当成真心,把套路当作回应。
她骗的不是钱,是人对爱情的信任
“我不是因为520给她转了520块而难过,我难过的是,我还真把她当成了一个人。”
小王反复提到这一点。他不是天真地相信网络上不会有骗局,而是没想到,连“恋爱”这件事都可以被彻底剧本化和工业化。
“她没有明显异常,甚至比我现实中聊过的大多数人都贴心、有回应。”这不是夸奖,而是一种后知后觉的讽刺。
很多受害者和他一样,受骗后不敢声张,也不愿举报。不是因为钱太少不值当,而是因为说出来太羞耻了:你说你被骗了几百元元,对方是个AI图生成美女,人家会笑你太傻;你说你动了真情,人家又会说你怎么能和一张图认真。
“可实际上,他们被骗的不是智商,而是人性中最正常的部分:相信别人、渴望亲密、希望节日有人惦记。”彭德宇说到。
更残酷的是,有些人被骗之后,会下意识怀疑现实中那些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她是不是也在套路我?” 于是,信任开始动摇,亲密关系变得更难建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金钱欺诈,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情感操控。它不抢你的钱包,而是慢慢磨掉你对爱情的期待,对网络世界的基本信任。
谁该为这场骗局负责?
如果说过去的“杀猪盘”靠的是人力诱导,那么今天的“AI恋人局”靠的则是一整套自动化流水线。从头像生成到剧本回复,从“甜蜜互动”到“节日索礼”,每一步都可被外包、模板化。
它不再是单个骗子的行为,而是一种内容工业链:
•图片来自AI生成工具,
•语音可由配音软件合成,
•聊天内容可由“恋爱话术库”调用,
•最后跳转收款的平台甚至还提供“匿名送礼”服务——既隐蔽又高效。
在现实中,“阿璃”式的骗局并非个例。近半年,多个城市的警方发布通报,指出“借助AI图像与语音技术实施的网络交友诈骗正在增多”,但在定性上却始终存在模糊地带。
一位律师告诉高见观潮:“目前在司法层面,只有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获取财物时,才能认定为诈骗。”她顿了顿,“但如果对方只是用AI图像聊天、接受小额打赏,并没有直接索要财物,这就很难入罪。”
也就是说,只要“阿璃”不主动开口说“我急需一笔钱”,那么她——或者说她背后的人——就很可能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这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有的还打着“情感陪伴”的标签。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人获利不菲,真正承担情绪代价的,是那些投入真心的普通人。
那么,这场骗局中,谁该负责?
平台是否有责任对AI图片进行标注或识别?提供“匿名送礼”技术的第三方是否该核查资金流向?脚本制造者是否也应被定义为共犯?这些问题,今天尚无清晰答案。
在法律未及之处,骗局已经先行。而在越来越多“她”的笑脸背后,是数以千计未曾警觉的“你”。
520是个适合表达爱意的日子,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精准猎心的节点。那些被温柔话术打动的人,并不愚蠢,他们只是出于本能地相信,屏幕那端的人也是真实的、愿意回应他们的真心。
可现实是:你以为自己在恋爱,对方却只是在运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20
“AI恋人”正在收割520的真心
“AI恋人”骗局的现象
当下网络中悄然发生着一种“AI恋人”骗局,这种骗局并非科幻小说情节,也不是恋爱脑的自述。所谓的“恋人”并非真人,而是由AI生成的美女照片、量产的朋友圈以及复制的恋爱话术组成的“恋人账号”。在520前后,越来越多人利用这类账号起号、恋爱、收礼,导致有人因此动情,也有人上当受骗。

案例还原:普通人被卷入骗局的过程
以受访者小王为例,他在一个平常的晚上刷短视频时,刷到一个抖音视频账号,封面是长发女孩,照片朦胧、眼神清澈,配文“晚安,陌生人”。小王点了关注并发私信,对方很快回复。第一天对方就介绍自己是南宁的护士,轮班多白天不一定有空,话不多却让人感觉“靠谱”。接下来几天他们几乎每天都聊天,对方记得小王的加班时间、母亲生病住院日期,还在小王生日时发来定制视频祝福。临近520,对方表示平时不过节,但有人记得会特别在意。5月17日,对方称路过香奈儿香水店,看到小王之前说的牌子,觉得味道适合自己,发了商品图并表示若小王送会每天都用。小王心动了,当他提出进一步确认关系并在节日见面时,对方却不再回复消息,之后还删除了小王。

“AI恋人起号”灰色产业链
制作流程
照片生成:行业内“号贩子”表示,现在利用如豆包、GPT、Midjourney等市面上流行的图像生成工具,只要给出一组关键词,几秒钟就能生成一批质量极高的“美女自拍”。
人设设定:许多起号者会搭建完整的虚拟身份,包括名字、年龄、职业、生活背景、性格标签等,再配合自动聊天剧本和伪即时语音(AI配音工具合成),完成一个“仿真恋人”的搭建。其中“精品号”售价在800元至3000元之间,不仅有照片、朋友圈、生活轨迹,甚至还有“恋爱经历”,对话记录、语音留言、表情包存档一应俱全。
行骗手段
给予情绪价值:“她”不会一开始就要钱,而是先给足够多的“情绪价值”,适时透露一些“脆弱”信息,如小时候单亲长大、上班被欺负、节日没人记得等,以此打动对方。
利用节日脚本:在节日节点,如520、七夕、圣诞节等,是集中“捞金”时段。他们有专门的节日互动脚本,比如在520前几天加深情感投入,节日当天安排“暗示型请求”,像暗示想要香水、项链等礼物,让对方在不知不觉间掏钱。
引导消费:有些账号不直接收钱,而是引导用户跳转到某个“心愿礼物”平台下单商品,收款方是早已设定好的“第三方”。
骗局本质与危害
互联网时评人彭德宇表示,在“她”的对话框里,用户以为自己是唯一,但在运营系统的后台,用户只是“本号已完成收割”的一笔流水。用户以为是为爱花钱,实际上对方是在为流量变现。这种骗局利用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信任,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伤害了人们的感情,破坏了网络社交的信任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20
  这种所谓的“AI恋人”骗局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利用了人们对爱情和亲密关系的渴望来实施诈骗。这种骗局的运作模式包括使用AI生成的美女照片、量产的朋友圈内容和复制的恋爱话术来构建一个看似真实的虚拟人物,然后通过情感操控来诱导受害者发送礼物或金钱。

  这种骗局之所以难以识别,是因为它模拟了真实的人际互动,包括记住个人细节、发送定制化的祝福等,这些都让受害者感觉到被关心和被爱。然而,当受害者提出见面或进一步发展关系时,这些虚拟人物就会消失,或者在收到礼物或金钱后切断联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骗局不仅骗取了受害者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人们对爱情的信任和期待,影响了人们对真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受害者可能会因此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怀疑,这种情感上的伤害是难以衡量的。

  对于谁应该为这种骗局负责的问题,确实存在争议。一方面,平台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和标注,以及对可疑账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另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方平台,如“匿名送礼”服务提供者,也应该对资金流向进行核查,防止被用于非法活动。

  然而,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很多行为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加强法律监管、提高公众意识、技术防范等,来减少这种骗局的发生,并保护人们的权益。同时,个人也应该提高警惕,对于网络上的陌生人保持一定的戒心,特别是在涉及到金钱和感情投入时。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