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现中国三千年前甲骨文情况分析
发现概况
据《每日邮报》2015年7月9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州铭刻协会研究员约翰·罗斯坎普在新墨西哥州、加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俄克拉荷马州多地的岩壁上发现了商朝甲骨文。并且因为文字篆刻时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2800多年,所以有观点认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相关猜测与依据
印第安人是华人后裔
对于美洲印第安人是华人后裔的说法在学术界早已有之,从古代的历史文献记载中能捕捉到许多踪迹。例如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66年,牧野之战中商纣王兵败自 焚而亡,其下属在外征战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后来去向不明。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考证,这十余万部队连同家眷以及奴隶共25万余人,经历艰难后飘洋过海来到了美洲。
书中还提到这部分人登陆美洲后,见面互致问候是“殷地安”,一种说法是为了祝福家乡殷地安康,还有说法认为是为了纪念自己是殷部落所在地殷地安阳的人。随着越来越多证据的支持,使得印第安人是华人后裔的理念让更多中外学者持有并持续加以考证。
历史文献记载
航海技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着夏代命九夷,狩猎于大海,获大鱼,由此可见,那时中华民族的航海技术已具有一定水平。《诗经·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考据“截”是指北美大陆西部的地方,这表明在殷商时,中国可能已经涉足于美洲。
《山海经》考证:美国亨利艾特·默兹著的《几近褪色的纪录》,依据中国成书于4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大东荒》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他认为《东山经 - 大荒东经》所描述的都是北美到南美的地理山水,且按照《山海经》按图索骥,都能对应上,距离也完全吻合。
其他记载:早在1939年,中国学者陈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断想。70年代,香港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说,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达克岛去寻找美洲虎皮,后来,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
《左传·僖公十六年》中载“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既不是中原的特产,也不是古人的梦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2136年,殷人的后裔就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鸟。
DNA证据:1993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刊登文章提到,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以及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是相同的。后期出版的一些书籍也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古印第安人源于中国人的迁徙,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谁先到达美洲》。
争议与思考
虽然有上述诸多发现和观点,但目前“美国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三千年前的,且证明中国人三千年前登上美洲大陆”这一说法也存在争议。部分人认为仅通过发现的石刻甲骨文等证据,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商朝人或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到达了美洲。
需要更多科学严谨的研究和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进一步证实或证伪这一观点。在考古和历史研究中,对于此类跨地域、跨文化的重大发现,往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证据和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更为准确和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