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设历程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与建设过程充满了创新与挑战。以下是对上海中心大厦设计与建设历程的回顾,特别是KPF建筑事务所的提案。
一、设计方案征集与评选
2006年,上海市政府面向全球征集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方案,吸引了包括SOM、Foster + Partners、KPF、Gensler、清华院、同济院等19家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参与。经过两轮评选,Gensler的“龙型”方案最终获胜。然而,KPF的提案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城市环境的深刻理解。
二、KPF的提案特点
1. 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 KPF的设计方案特别注重上海中心大厦与周边标志性建筑(如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和谐共生。
- 塔楼主体优雅的弧线巧妙呼应了邻近环球金融中心的曲线轮廓,提升了城市天际线的视觉高度。
2. 独特的建筑形态
- 建筑平面构思灵感源自水滴形态,整体造型蕴含着蓬勃生长与未来腾飞的寓意。
- 核心结构由塔楼外侧的斜交网格支撑杆与内部的巨型立柱共同构成,形成坚固的框架体系。
3. 功能布局与可持续设计
- 塔楼内部功能布局考究,办公区域与塔冠桅杆结构的交接处设计了多个明亮通透的中庭和空中花园。
- 塔冠桅杆本身兼具实用功能,容纳了电梯核心筒及消防通道。
- 电梯采用了通透的玻璃构造,乘客在垂直穿梭时可饱览塔内外的壮丽景观。
- 塔楼顶部配备了雨水收集系统,体现了可持续理念。
4. 建筑尺度
- KPF规划上海中心大厦高达688米(含120米高尖顶),主体高度约570米,可使用楼层高度约541米。
- 总建筑面积为450994平方米(包括地下面积72500平方米)。
三、最终实施方案
尽管KPF的提案在某些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但最终Gensler的“龙型”方案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对城市未来的前瞻性思考赢得了评委的青睐。Gensler的设计方案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美学和功能性,还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建设过程与成就
- 建设历程:上海中心大厦于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15年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
- 建筑成就:上海中心大厦以632米的总高度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超高层建筑。其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地上121层,地下5层,以“垂直城市”打造多维度创新高地。
结语
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乃至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典范。其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与挑战,为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无论是Gensler的“龙型”方案还是KPF的提案,都展现了建筑师们对城市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无限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