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海底6000米、深潜32次!人类历史上首次踏足这一“生命禁区”,硬核揭秘→[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你见过海底6000米以下的世界吗?在黑暗无光的海底,是否存在神秘生物?有没有暗藏着重要资源?本期《开讲啦》邀请我国首位载人深潜航次女性首席科学家杜梦然,与观众分享人类历史上首次踏足“生命禁区”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的故事和神奇发现。

在6000米以下的海底深渊

能看到什么?

你知道吗?深海里是没有植物的!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完全黑暗无光的深海世界,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动物。它们的生存智慧,近年来也不断地被我国科学家揭秘。

目前人类已知栖息在海洋最深处的鱼是深渊狮子鱼,它们堪称极限水压环境中的“生存大师”。作为我国深潜次数最多的女性科学家,杜梦然告诉大家,深渊狮子鱼对于深潜人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物种,曾经很多前辈跟她讲过,一辈子能够亲眼看到这样一个神奇的物种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没想到在她人生的第一次下潜就看到了。当时她是跟随我国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直接一口气下潜到6699米深处时发现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深渊狮子鱼。它和过去大家在北半球看到的深渊狮子鱼大不一样,并不是常见的白色,而是红得发紫的渐变色。当时他们猜测,深渊狮子鱼身上的颜色也许跟它们的食物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南极有大量富含虾青素的磷虾。更为奇特的是,深渊狮子鱼为了适应这里的超高压环境,竟然自行把头颅分裂张开。

海洋深处,随着深度不断增加,环境压力也随之剧增。在更深的万米海底,为承受住超高的静水压力,很多生物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存活下来。比如有些生活在深渊的生物,由于没有食物可吃,它们就会吸食地壳中释放出来的热能,并将其转化成有机质,供自己生长所需。杜梦然说,随着下潜的见闻越来越多,他们也日益觉得,深海并不是所谓的生命禁区,很多生物在这里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被7米高的海浪掀起

就像在坐跳楼机!

被7米高的海浪掀起是什么感受?杜梦然的回答是:“整个人就像起飞了一样,像坐跳楼机!”作为为数不多没有晕船的人,她调侃自己是“天选打工人”。

杜梦然一行踏足的海域被称为“魔鬼西风带”,那里常年盛行着6~7个超强气旋,导致海浪高度几乎都在5米以上。让她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一次高达7米的海浪,近乎3层楼高度的起落让作业难度超过了之前所有载人潜水器作业规范的上限。但杜梦然说,他们不想也不能退缩,所以尽量去摸清楚这片海域的“脾气”,找到“秘籍”,利用海浪起伏之间的一个相对平静的间歇下潜,虽然这个短暂的时间窗口甚至只有几秒钟,但他们还是成功完成了应急情况下的布放和回收。

中国载人深潜

在“生命禁区”创造下潜纪录

10倍完成KPI是什么体验?面对恶劣的海况,杜梦然坦言,船上很多同事对下潜作业是不抱希望的,在这片深海研究的无人区海域,也许整个航次下潜3~5次,就已经完成任务。但杜梦然作为首席科学家,并不想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她带队一次次挑战极限。“当时的情况就是,即使我们的船被大浪冲垮了,我们就地烧铁补船也要破这个浪。”杜梦然说。凭着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完成了32次深潜,获得了丰富的来自普伊斯哥海沟的生物和地质样本!

科学家眼中的

“深海浪漫”长这样

节目中,一位青年画家带来画作《一鲸落,万物生》,描述了艺术工作者眼中对于鲸落现象的浪漫想象。对此,杜梦然分享了她作为一名科学家首次看到鲸落的感受。2022年,当他们第一次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鲸落的时候,瞬间就被震撼到了。当一头鲸沉降到海底以后,它能够长达百年地滋养一个生态系统。比如有些食骨蠕虫会去消化掉鲸骨,那么就会有一些微生物继续长在这些鲸骨之上,成为其他物种的食物,逐渐地,一系列生命的循环依托一次鲸落生长起来。生命轮回、生生不息,这样美好的生命奇迹就是“深海浪漫”。

杜梦然在随“深海勇士”进行第500次下潜时,团队发现一艘满载瓷器的沉船,这让她仿佛“穿越”回到500年前,繁荣景象浮现眼前。科研团队也因此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3
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世界,确实存在着许多神秘生物和重要资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深海生物多样性:
   - 在深海中,由于缺乏阳光,植物无法生存,因此所有生物都是动物。这些动物适应了高压、低温和完全黑暗的环境,展现出惊人的生存智慧。
   - 深渊狮子鱼是已知栖息在海洋最深处的鱼类,它们能在极端水压环境中生存。杜梦然在6699米深处首次下潜时就发现了这种鱼,其颜色与北半球常见的白色不同,呈现出红得发紫的渐变色。

2. 深海资源:
   - 深海中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热液喷口周围的硫化物等,这些资源对于未来能源和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深海生物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它们独特的生理机制和生物活性物质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潜在来源。

3. 深海探索挑战:
   - 深海探索面临着极端环境的挑战,如高压、低温和黑暗。杜梦然描述了在“魔鬼西风带”遭遇7米高海浪的经历,这种极端海况对载人潜水器的下潜和回收构成了巨大挑战。
   - 尽管如此,中国科学家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技术,完成了32次深潜,获得了丰富的生物和地质样本。

4. 深海的“浪漫”:
   - 鲸落现象是深海中一种独特的生命循环。当一头鲸沉降到海底后,它的尸体可以滋养一个生态系统长达百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命网络。
   - 杜梦然还分享了在深海发现满载瓷器的沉船的经历,这让她仿佛“穿越”回到500年前,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繁荣。

总的来说,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世界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生物和资源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中国科学家通过载人深潜技术,不断挑战极限,揭开了深海的神秘面纱,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这片“生命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3
以下是对人类首次系统性探索海底6000米"生命禁区"的硬核揭秘,综合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整理而成:

🔍 一、深渊探索里程碑:人类首次系统性科考
历史性突破

2025年3月,中国与新西兰联合科考队首次下潜至普伊斯哥海沟最深处(深度超6000米),通过载人深潜观察到大量未知生命现象,采集到疑似新物种生物样本及岩石样本。
溟渊计划(MEER计划) 依托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32次深潜,覆盖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等145个站点,采集沉积物、钩虾、鱼类等2000余份样本,是人类首次系统性研究深渊生态系统。
极端环境定义
"深渊"指水深超6000米的深海区,具有1100倍大气压、永久黑暗、低温(约1-2℃)、构造活跃等特征,曾被视作"生命禁区"。以马里亚纳海沟为例(最深10909米),其压力可将珠穆朗玛峰完全吞没。

🧬 二、生命奥秘揭秘:深渊生物的生存策略
微生物:繁荣的"新物种宝库"

构建全球最完整深渊微生物基因集,鉴定7564个物种级基因组,其中89.4%为全新物种,数量与全球已知海洋微生物总量相当。
微生物通过 "精简型"(基因压缩)和"多能型"(多功能基因) 策略适应高压环境,支撑深渊食物链底层。
钩虾:基因扩增对抗高压

深渊钩虾基因组达 13.92GB(人类基因组的4倍),通过基因重复增强DNA修复能力,并与共生菌协作调控渗透压维持细胞完整性。
鱼类:颠覆传统抗压理论

研究11种深海鱼类发现:除依赖氧化三甲胺(TMAO)外,积累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细胞膜流动性、对抗高压的关键。
深海鱼类演化始于白垩纪,基因组揭示其代谢与环境适应性存在跨物种趋同进化。
🌐 三、科学价值与全球意义
改写生命演化认知
证明深渊存在复杂生态系统,生命通过基因创新(如巨型基因组)与协同演化(微生物-动物互作) 突破极端环境限制。

资源潜能与医学启示

新微生物物种或为新型抗生素、生物材料提供资源。
抗压基因机制为人类高压医学(如器官保存) 带来新思路。
推动全球深渊研究
中国团队计划建立全球最大深渊生物数据库并向国际开放,呼吁合作探索深海资源可持续利用。

💎 总结
此次探索首次绘制深渊生态系统全景,证实深海并非"生命荒漠",其生物适应机制与资源价值将重塑人类对地球极限环境的认知。未来深渊研究或为解决生物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挑战提供钥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