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余华心中的文学故乡
海盐:余华成长的摇篮
海盐位于浙江省嘉兴市钱塘江入海口处,是余华成长的故乡。这里有大片的海域,不过海水大部分是黄色的。余华幼年时期随家人搬到浙江海盐生活,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他在海盐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熟悉这里的一切。嘉兴的山水草木养育了他的审美,嘉兴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他的视野,他曾说“我的文学创作是在嘉兴开始的”,“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足以见得海盐对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故事
小时候,余华见到的大海颜色是黄色的,课本里说海水是蓝色的,这让他心生疑惑。有一天,他在海边走着走着,兴致上来就跳下海游泳,心中想着一定要一直游,游到海水变蓝。在贾樟柯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拍摄时,余华在家乡海盐县的海边给导演讲了这个故事,该纪录片原名《一个村庄的文学》,也因此而改名。这不仅是一个童年的趣事,更蕴含着余华对未知的探索和追求,象征着他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梦想的精神。
海盐在余华文学创作中的印记
余华文学创作中的小镇深深烙印着海盐的痕迹,只要一打开余华的小说,为海盐人熟悉的地理名词便会纷纷出现。比如《河边的错误》里的老邮政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中的虹桥新村 26 号 3 室;《命中注定》中的汪家旧宅等。即使不写具体的地名,他笔下的小镇、乡间也正是海盐在其小说中的生动再现,每一个故事都踏踏实实地踩在海盐这块土地上。可以说,海盐是余华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是他文学空间中永远徘徊的小镇。
余华与故乡海盐的深厚情感
余华虽然现在定居北京,但故乡海盐永远是他不曾远离的地方。他曾在自传中坦言,虽然人离开了海盐,但写作不会离开那里,过去的灵感来自于那里,今后的灵感也会从那里产生。2014 年他得了很严重的湿疹,整个手都裂开了,回到故乡海盐待了 5 个月后就痊愈了,这或许是故乡给予他的庇护,也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深厚眷恋和故乡对他精神上的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