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血脂的影响及降血脂食物推荐
玉米并非绝对的血脂“杀手”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血脂有着双向作用,并非绝对的血脂“杀手”。
有益作用: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如β - 葡聚糖)、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膳食纤维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表明每日摄入10克可溶性纤维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约5%;
植物甾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能在肠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每日摄入2克植物甾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约10%;维生素E作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脂蛋白免受氧化损伤,维持血脂的稳定。
不利影响:过量摄入玉米等高碳水食物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合成,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所以,适量摄入玉米是关键。
玉米降血脂的科学依据主要基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群的存在。以下是详细的科学依据:
1. 膳食纤维的作用
玉米中富含膳食纤维,这种成分能够帮助人体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膳食纤维通过增加肠道内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 维生素B群的作用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这些维生素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代谢和消耗。这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减少脂肪的积累,间接地对血脂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3. 其他有益成分
玉米中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等成分也被研究显示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控制饮食量,对于减肥和控制体重也有一定的帮助。
玉米并不是高血脂的“发物”,适量食用玉米不仅不会对血脂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对健康有益。不过,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玉米的摄入量应该适当控制,注重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玉米的营养成分分析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为人体健康提供诸多益处,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玉米中蛋白质含量可观,一般每100克玉米含蛋白质约4克。且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增长和维持。其中,糯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且氨基酸种类齐全。
脂肪:玉米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约占4.3%。并且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亚油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每100克玉米含碳水化合物约22.8克,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膳食纤维:玉米粉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的作用。其中,糯玉米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维生素
维生素B群:包括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 - 10倍,而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玉米中的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玉米黄质和叶黄素:玉米中所含的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黄斑性病变的产生。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
矿物质
钙: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
磷:对骨骼健康和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
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对造血功能至关重要。
硒:玉米中含的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
镁:玉米中含的镁有防癌抗癌作用,镁一方面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此外,镁元素还能调节心脏活动,降低血压。
钾: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跳动和神经系统功能
如果不想血脂飙升,建议多吃以下3种食物
燕麦
燕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全谷物食品,对调节血脂效果显著。它含有大量的β - 葡聚糖,这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形成黏性物质,阻碍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而且燕麦的饱腹感很强,用燕麦代替部分精细主食,如白米饭、白面包等,既能减少热量摄入,又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有助于控制体重,对血脂的管理非常重要。食用方式也很多样,早餐煮一碗燕麦粥,或者将燕麦片加入酸奶中食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深海鱼类
像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深海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同时富含对心血管健康极为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 - 3脂肪酸。ω - 3脂肪酸能够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此外,它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维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经常食用深海鱼类,可以改善血脂谱,使好胆固醇水平升高,坏胆固醇水平降低
蔬菜
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于血脂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这种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有助于降低血脂;菠菜富含叶酸、维生素K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血管损伤,进而对血脂产生积极影响
高血脂患者的饮食调理对于维持良好的血脂水平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饮食调理方法: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高血脂患者需要控制每日的总热量摄入,以避免体重增加。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帮助控制每餐的摄入量,从而维持健康的体重。
2. 减少脂肪摄入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应减少这些类型的脂肪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橄榄油、坚果等。
动物脂肪:减少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的摄入,以及动物内脏、鱼子、蟹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4。例如燕麦、黑豆、红豆等食物对高血脂患者的健康有益。
4.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适量,过多可能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建议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而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糖果等的摄入。
5.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应适量,建议选择瘦肉、鱼、虾、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6. 控制饮酒
饮酒会导致血脂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建议限制饮酒量,尽量不饮酒。
7. 注意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8. 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
建议采用蒸、煮、炖、拌等烹调方法,减少油炸、煎、烤等方法的使用。
9. 控制盐的摄入
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10. 定期体检
高血脂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饮食调理方法,高血脂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