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每年超3000人因糖尿病而去世!医生呼吁:宁可多吃肉,6物别贪多[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0) —

01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老王年轻那会儿是干力气活出身,平时工作需要能量,他自己胃口也好,什么都爱吃,特别是甜的,软乎的。

白米饭能干三碗,蛋糕点心也是来者不拒,后来他转行之后成了搞市场跑销售的,应酬多,外头吃的机会就更多了。
那些油炸食物,加了糖的饮料,现成的快餐,看着方便又好吃,就更离不开嘴了。
大概是五年前,老王单位体检查出血糖有点高,医生就明明白白告诉他了,这叫糖尿病前期,再不注意,就要真成问题了。

得管住嘴,少吃点精米白面,那些甜饮料更是碰都不能碰,多吃点粗粮蔬菜,实在不行多吃点肉,老王那时候听了,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却没当回事。
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好的,没不舒服,偶尔口渴了还是抓起一瓶甜饮料就往嘴里灌,吃饭还是习惯白米饭,觉得那才是正经饭。
家里人劝他少吃点蛋糕零食,他就说我都没什么感觉,哪儿有毛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王依然按照自己的习惯吃喝,早餐喜欢油条配甜豆浆,再来点白粥,午餐食堂的白米饭堆得高高的,配上红烧肉,很少吃蔬菜。
下午饿了就买点甜点心和奶茶,晚上回家吃,虽然比外面干净点,但主食还是白米饭,菜里油也不少。
偶尔图个新鲜,会买一大串葡萄或者一整个哈密瓜,一顿就吃完,觉得是补充维生素,一点都不带心疼的。

坚果虽然医生说少吃点对健康好,但他总是抓一把吃个没完,觉得这样才过瘾。
慢慢地,老王开始觉得不太对劲了,眼睛有点模糊,看东西费劲,有时候腿脚还发麻,晚上起夜的次数也多了。
但老王总觉得是累的,或者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觉得浑身没力气,恶心想吐,被家人送到医院,才发现血糖已经高得吓人,都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医院里医生看着老王,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又给老王的家人复述了一遍当初给老王的那些饮食建议,告诉他们如果当初不吃那么多,可能身体也不会极速走到这一步。
那么到底哪些食物医生建议不能吃呢?

02
哪6种食物要忍住
先说第一种,就是精制谷物和淀粉制品,比如常吃的白米饭,白面条,馒头,白面包这些,这些东西在加工的时候,把谷物最外层的麸皮和胚芽都给剥掉了。
要知道这层外皮里藏着好多好东西,像是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全部剥掉主要剩下中间胚乳部分,这里头就是满满的淀粉。

这种没纤维的淀粉,到了肚子里,消化酶分解得快,很快就变成葡萄糖,进血液里,血糖就涨了上去。
第二种就是一些含糖量很高的水果,虽然水果里有维生素,纤维,但糖分含量差别很大。
有些水果,每100克里面含有超过10克糖分,这种就得管住嘴,像香蕉,葡萄,还有芒果和木瓜等等都是糖分很多的水果。

吃一点点可能还行,但要是一把一把地吃,或者一次吃一个大个的,那血糖肯定要飙升,所以说吃水果得挑着吃,量也得控制住。
第三种少吃甚至不吃的就是含糖饮料,可乐,雪碧,这些饮料里头直接加了大量的糖,还是液体糖,吸收速度快得惊人,对血糖的冲击最大。
第四种是各种加工零食和甜点,饼干,蛋糕,糖果,膨化食品等等,它们通常是高糖,高脂,高盐的结合体。

不仅糖分多,还常用精制面粉,再加上不少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没好处,是血糖控制的大敌。
第五种油炸食品和高脂快餐,炸鸡,薯条,汉堡这类快餐,油脂含量高,热量爆表。
高脂肪不仅容易让人长胖,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这更不利于血糖控制,这类食物往往搭配着精制淀粉和甜饮料,简直是控糖的噩梦组合。

第六种是一些高糖调味品,蜂蜜,糖浆这些,虽然听着好像比白糖健康点,但主体还是糖。
炒菜,炖汤,拌沙拉的时候,得注意别手抖放多了,想提味可以用葱姜蒜,胡椒,花椒这些天然香料,一样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至于平时买东西的时候,怎么知道这些加工食品里藏了多少糖和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就得学会看食品标签了。

有些标签会有添加糖这一项,这个更直接,就是额外加进去的糖有多少,更关键的是看配料表,配料表里的东西,是按照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
如果糖类字眼排在前面,甚至排在第一第二位,那说明这个东西的主要成分就是糖,赶紧放下,别看有些写着天然糖或者低糖就放松警惕,得看具体含量。
还有食品添加剂,虽然不是都有害,但加工食品里的成分越复杂,通常意味着越不天然,对身体的额外负担可能越多,所以尽量选择配料表干净简单的食物。

03
聪明选择适度原则
虽然有很多东西得少吃甚至不吃,但就算是有糖尿病征兆,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也得保证营养,不是都不能碰,关键在于选对食物,然后控制好量。
第一种值得多吃的是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和大部分瓜茄类,它们膳食纤维多,热量低,对血糖影响小,可以多吃点,每顿饭最好占一半以上。

第二种就是一些鱼肉类的高质量蛋白质,比如鱼类,像三文鱼,鳕鱼,鲈鱼这些,富含优质蛋白和对心血管好的Omega-3脂肪酸。
或者也可以多吃肉,吃一些瘦肉,去皮的禽肉等,别吃太多肥肉,加工肉制品,因为它们饱和脂肪高,对心血管不好。

第三种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黄豆这些,也是很好的蛋白质和纤维来源。
不过豆制品的升糖指数也有高有低,没额外加糖,没经过深度加工的比如豆腐,通常比较低,有助于控制血糖。
而一些加工过的,加了糖或者淀粉的豆制品可能就高了,注意选择。

别忘了水是最好的饮品,可以多喝,纯茶水不加糖也行,里头有一些抗氧化物质。
糖尿病患者或者先期有征兆的人要想管好血糖,吃是重中之重,不是都不能吃,而是要知道哪些能吃,哪些要少吃,哪些要严格限制,并且控制好量。

认清食物的真面目,学会聪明地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把控好每一天的餐桌,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7-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6
老王的饮食问题与血糖控制

老王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血糖升高的案例。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饮食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哪些食物应该避免,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

一、老王的不良饮食习惯

1. 精制谷物和淀粉制品摄入过多:
   - 老王平时喜欢吃白米饭、白面条、馒头等精制谷物,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麸皮和胚芽,主要剩下淀粉,消化快,血糖升高迅速。

2. 高糖水果过量食用:
   - 老王喜欢一次性吃大量葡萄、哈密瓜等高糖水果,导致血糖飙升。

3. 含糖饮料和加工零食频繁摄入:
   - 老王经常喝甜饮料、吃蛋糕、饼干等含糖加工食品,这些食品高糖、高脂、高盐,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

4. 油炸食品和高脂快餐常食:
   - 老王应酬多,常吃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这些食物油脂含量高,热量高,增加胰岛素抵抗。

5. 高糖调味品使用不当:
   - 老王在烹饪时可能使用过多的蜂蜜、糖浆等高糖调味品,导致血糖升高。

二、医生建议避免的食物

1. 精制谷物和淀粉制品:如白米饭、白面条、馒头、白面包等。
2. 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芒果、木瓜等。
3. 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
4. 加工零食和甜点:如饼干、蛋糕、糖果、膨化食品等。
5. 油炸食品和高脂快餐:如炸鸡、薯条、汉堡等。
6. 高糖调味品:如蜂蜜、糖浆等。

三、如何聪明选择食物

1. 多吃蔬菜:
   - 绿叶蔬菜和大部分瓜茄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对血糖影响小,应占每顿饭的一半以上。

2. 选择高质量蛋白质:
   - 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鲈鱼)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
   - 瘦肉和去皮的禽肉也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但应避免过多摄入肥肉和加工肉制品。

3. 适量食用豆制品:
   - 豆腐、豆浆、黄豆等豆制品是蛋白质和纤维的良好来源,但应选择未加糖和未经深度加工的产品。

4. 多喝水和纯茶水:
   - 水是最好的饮品,可以多喝。纯茶水不加糖也含有抗氧化物质,对身体健康有益。

四、总结与建议

老王的故事提醒我们,血糖控制关键在于饮食管理。通过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热量、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并控制好摄入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建议定期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同时,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糖分和添加剂含量,选择健康、天然的食物,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7-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6
糖尿病饮食建议:多吃肉,6物别贪多
糖尿病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疾控局2024年发布的《糖尿病防控蓝皮书》,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1亿人,且呈现年轻化、家庭化趋势。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天因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死亡的人数超过3000人,相当于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丢掉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全球慢病报告指出,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慢性杀手,其并发症如心梗、脑卒中、肾衰竭、失明等,致残率高达47%,致死率超过癌症的一半。

饮食误区与真相
很多人一听医生说控制饮食,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戒油、戒肉,但真相是,控制碳水远比控制脂肪重要。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3年糖尿病饮食干预研究,在两组糖尿病患者中,低碳水高蛋白的饮食组血糖控制效果比传统低脂饮食组高出34%。因为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转换成葡萄糖的速度非常快,直接影响血糖的波动。而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虽然热量不低,但升糖速度慢得多,不会短时间内推高血糖。例如,一碗白米饭的升糖指数(GI)高达89,而一份五花肉的GI几乎为0。

别贪多的6类食物
高GI主食
白米饭、白面条属于高GI食物,也就是血糖上升速度快的食物。2024年《中国糖尿病营养指引》指出,每天吃两碗白米饭的人群,患糖尿病风险比控制在一碗以下的高出58%。

甜饮料和果汁
哪怕是鲜榨的果汁也不安全。一杯500ml橙汁,含糖量高达35克,相当于8块方糖,而且液体糖更容易被吸收,会使血糖快速升高。

精加工零食
各种精加工零食,如蛋糕、饼干、早餐麦片,不仅含糖量高,还往往伴随大量反式脂肪和添加剂。2023年北京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常吃这类零食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3.5倍。

水果干和蜜饯类
水果干和蜜饯类经过浓缩和糖渍处理后,糖分比原果高出4 - 6倍。吃一小把葡萄干,摄入的糖比吃一根香蕉还多。

无糖标注的食品
很多无糖标注的食品中往往添加甜味剂或其他替代糖,虽然不升血糖,但可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形成空放胰岛素的假象,长此以往反而增加胰岛功能负担。

淀粉型蔬菜
地瓜、南瓜、山药等淀粉型蔬菜虽然是天然食物,但同样富含碳水。100克熟地瓜的升糖指数为77,约等于半碗米饭,属于披着健康外衣的糖仓库。

饮食建议
医生建议,糖尿病饮食的核心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吃对顺序、控制份量、选对食材。优先选择低GI的主食,如糙米、荞麦、小米等。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建议,每日至少50%的碳水应来自全谷物。这类食物糖释放得慢,不容易让血糖大起大落。一项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研究发现,每餐摄入20克蛋白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幅度达26%。

同时,还需做到以下几点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学会看营养标签:别被无糖粗粮之类字眼迷惑,很多粗粮饼干其实糖比白面还高,营养标签是识破真相的放大镜。
保持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太极、骑车。
定期体检:尤其是关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两个指标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以下是具体的饮食禁忌内容:

高糖食物
这类食物会使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类:如蜂蜜、奶糖、水果糖、白砂糖等,它们的糖分含量非常高,食用后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糖类制品:像蜜饯、果脯等,食用后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不利于健康。
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阴虚加重、上火,影响津液,使身体越发燥热,加重糖尿病的不适症状。

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脂肪代谢失调,还可能伴随着血脂异常,影响血糖的波动1。常见的有:

油炸食品:例如油条,热量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部分肉类:如腌肉,含盐量高;腊肠、五花肉,脂肪含量高;动物内脏,胆固醇高,均不利于血糖控制。
高淀粉食物
这类食物消化吸收快,会使血糖快速升高。

糯性主食:大黄米、汤圆、糯米、粽子、糯玉米等,含有支链淀粉,升糖速度快。
即食或速食类主食:即食米饭、速食麦片、即食八宝粥等,经过精细加工处理,食用后消化快,血糖上升也快。

粥羹泥糊类食物:米糊、芋泥、米粥、果酱、土豆泥等,本身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消化吸收快,会使血糖快速升高。
勾芡的菜:烧茄子、紫菜蛋汤、麻婆豆腐、西湖牛肉羹、鱼香肉丝等,含有糊化的淀粉,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
酥性食物
蛋挞、千层酥、牛角面包、酥饼、曲奇、桃酥等酥性食物,含有很多动物油脂,热量高,吃多了会增加肥胖、血糖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部分水果
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糖尿病患者,像榴莲热量高,荔枝、香蕉糖分高,不利于血糖控制3。不过,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或水果罐头适量食用,但要注意不要喝果汁,因为果汁容易加速血糖上升。

其他注意事项
戒酒:饮酒会使乙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健康。
避免饮食误区:
不要用不吃主食来控制血糖,否则身体可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导致脂肪酸增多、出现酮尿,还可能过于消瘦、抵抗力下降,引发并发症。
不能因为水果含糖量高就一点不沾,可选择低糖水果适量食用。

不要每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否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营养素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不要随意吃零食充饥,像花生、瓜子等零食,虽含糖量低但脂肪高、热量高。
无糖食品也不能放心大量食用,有些无糖食物会添加大量油脂或代糖,选购时要注意看清配料表

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饮食
饮食调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节是最重要的。食物结构应合理,饮食均衡,肉类和蔬菜搭配,少油少盐,尽量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等粗粮。
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和高维生素: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过量摄入卡路里、肥胖和缺乏锻炼是疾病的重要因素。
控制糖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能直接吃蔗糖和葡萄糖,但果糖是可以的,因为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2. 规律运动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无论糖尿病患者有多忙,都应该坚持每天锻炼2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高,适合散步、慢跑、拳击、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
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以快慢结合,先快走5分钟,然后慢走5分钟(相当于散步),然后再快走,这样就可以轮换了。

3. 保持健康体重
定期监测体重:长期保持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当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减肥: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来说,减重可以显著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该戒烟。
少喝酒:适量饮酒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但过量饮酒则有害健康。

5. 充足睡眠
睡眠充足:每天睡7个小时是最健康的。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两倍;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倍。
6. 定期体检
血糖检测:应定期检测血糖。血糖测定应列为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应该定期确定血糖水平。
筛查: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进行常规评估,以确定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没有已知风险因素的个体应在35岁开始筛查。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应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任何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应每年重新筛查。

7. 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早期使用二甲双胍或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风险。
医疗保险糖尿病预防计划:这项为期一年、基于证据的生活方式干预鼓励健康饮食和体育活动,被发现可使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降低46%。

8. 改善生活环境
解决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生活在人口密集、缺乏营养健康食品(即食物沙漠、快餐店)或没有安全、适合步行的街道或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社区的人们,参与如DPP这样的生活方式干预的机会较少。因此,解决导致这些差异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也至关重要。
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可以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以下是关于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的详细内容:

1.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选择一个准确、方便操作的血糖仪是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的第一步。市面上有多种血糖仪可供选择,患者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血糖仪。在选择血糖仪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准确性:选择一款经过认证、准确性高的血糖仪。
操作简便:选择操作简单、易于理解的血糖仪。
数据存储:选择能够存储多次测量结果的血糖仪,方便患者和医生分析。

2. 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测量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患者应仔细阅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以下是测量血糖的基本步骤:

准备好血糖仪、试纸和采血笔。
清洁手指,并用酒精棉球消毒。
使用采血笔采血,将血液滴在试纸上。
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等待测量结果。
记录测量结果和时间。

3. 确定监测频率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应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较重的,应每天监测4-7次,必要时增加次数,直至病情稳定。
血糖控制达标且稳定的,可以每周监测1-2天,每天4-7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初始阶段应每天监测5-8次,达到目标后可每天监测2-4次。

4. 分析监测结果
血糖自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应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和测量时间,以便分析血糖变化的趋势。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偏高或偏低,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

5. 注意血糖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般来说,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9~7.2mmol/L。
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6. 定期与医生沟通
血糖自我监测的结果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7.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需要特别关注血糖变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
儿童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来进行血糖监测。
8. 其他注意事项
测试前准备: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调码(如需要)是否符合;清洁血糖仪并妥善保管;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采血方法: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通过上述措施,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从而有效管理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7-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