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除了文章里讲到的“鸭、饺子、豆腐、水果、米饭、糕饼”这六样“标配”之外,各地其实还有不少既讨口彩、又容易上手的应景食材/菜式,今天再给你补 5 个“好意头”小食,做法简单、寓意也好,祭祖、自吃两相宜。
1. 发糕(步步“发”)
谐音梗永不过时——“发”就代表着家运、财运一起旺。
懒人版做法:预拌发糕粉 200 g+冷水 160 ml 搅匀,倒进小碗八分满,撒点红枣丁,水开后蒸 12 min 即可。
2. 莲子银耳羹(连生贵子,圆圆满满)
七月十五暑气未退,来一碗清润的甜汤再合适不过。
干银耳泡发+莲子 20 g+百合 10 g,小火炖 40 min,最后放冰糖、枸杞。祭祖时可盛三碗排成品字形,寓意“连中三元”。
3. 韭菜盒子(长长久久,招财进宝)
韭菜“久财”,盒子“荷包”——把财气牢牢兜住。
面皮:中筋粉 250 g+热水 120 ml+冷水 30 ml,和好后醒 20 min。
馅料:韭菜碎、鸡蛋碎、虾皮、少许香油拌匀。
包成半月形,收口捏花,平底锅少油两面煎金黄即可。
4. 绿豆汤(解煞除秽)
民间认为绿豆能“压惊、解毒”,中元节熬一大锅,既给祖先“解煞”,也给自己一家老小解暑。
绿豆提前泡 2 h,加水 1:8 比例,大火煮开后小火 25 min,加冰糖、陈皮丝,放凉了喝更爽口。
5. 烤麸(“靠福”)
江南一带老传统,烤麸=“靠福”,配上木耳、花生、香菇一起红烧,福气满满。
懒人可用现成油炸烤麸,焯水后与泡发的木耳、香菇、花生米同炒,加生抽、老抽、冰糖、八角,小火焖 15 min,收汁后淋香油。
——小贴士——
• 祭祖时,把以上食物各取一点单独装盘,摆成“七星伴月”或“三牲四果”格局,既体面又有好寓意。
• 当天做的菜最好一顿吃完,不留隔夜的“冷灶”,民间说法是避免“好兄弟”留恋不走。
• 若怕麻烦,可提前一晚把烤麸、发糕、莲子羹做好冷藏,当天复热即可,味道不打折。
祝大家中元节平安顺遂,福财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