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猎奇]如果朱标偷偷穿龙袍,朱元璋真会主动退位吗?看完你就明白了[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282
金币
323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3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16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2) —

网上有人说,要是朱标想抢朱元璋的皇位,老朱能乐呵呵地把龙袍递过去,还得帮着系好腰带。这话听着特暖心,可要是真信了,那可就掉进“历史臆想坑”里了。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杀功臣的狠人,连蓝玉、李善长都没逃过他的刀,亲儿子真敢动歪心思,他能饶了?今天就来这对父子的真实关系,看完你就明白,朱标当太子那25年,过得可没网传的那么舒坦。

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正带着人马跟元朝浴血奋战,打到滁州,马皇后在一个叫陈迪的农户家里生了个大胖小子,就是朱标。这时候朱元璋正全力进攻应天,听说生了儿子,非常高兴。
朱元璋打小爹妈就没了,颠沛流离半辈子,突然有了儿子,那心情自然就好了,总算觉得“有家了”。
也正因为这份稀罕,朱元璋对朱标那是真上心。朱标还不到4岁,就请了浙东大儒宋濂当老师,教他念书;后来朱元璋当吴王,立马立朱标为世子;登基当皇帝后,更是把全明朝最能打的徐达、最会算的李善长、最敢冲的常遇春全派去太子府当“兼职老师”。
这阵容,说是“东亚顶配教育天团”都不为过,朱元璋的想法也简单,我打天下,我儿子得会治天下,还得是个仁厚的皇帝,别像我似的一身杀气。

可问题是,朱元璋嘴上说要培养“仁君”,手上的权力却攥得比谁都紧。洪武五年,老朱说“儿子长大了,该练练手了”,让朱标处理政务。
看似是放权,实则并没有。据《明实录》记载,朱标干的活儿大多是“祭祀太庙”“主持礼仪”这类场面活,看着隆重,其实没有实权。真正的军国大事,还得朱元璋亲自过目。
有一次朱标想发表点意见,朱元璋立马喊来李善长:“你帮太子看看,别让他弄错了。”等李善长处理完,朱元璋还得看一遍,生怕出错。
朱元璋特别喜欢把朱标带在身边“言传身教”,一件小事都能唠叨半天。还经常对朱标说对百姓要仁慈,别动不动就杀人,可他自己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胡惟庸案牵连上万人,蓝玉案又是一片血光。

朱标看着老爹说一套做一套,也不敢顶嘴,只能听着。这对父子真正的摩擦,在几件事上暴露出来。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标的老师宋濂因为孙子被牵连,朱元璋二话不说就要把宋濂拉去砍了。
朱标急了,拉着马皇后一起求情:“老师没参与谋反,饶了他吧!”朱元璋瞪着眼骂:“等你当了皇帝,再放他也不迟!”朱标被吓得出门就投了河,幸亏被人救了,这才保住宋濂一条命。虽说这事细节可能有夸张,但朱标在老爹面前的憋屈,是藏不住的。还有更惊险的,洪武七年,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去世,朱元璋让朱标领着弟弟们给孙贵妃“扶丧”。朱标不干了:“我是嫡子,亲娘马皇后还在,给庶母扶丧,不合周礼!”
老朱一听就火冒三丈,当场拔出宝剑就要砍:“让你磕个头,能把大明磕亡了?”朱标哪敢硬刚,撒腿就跑,最后还是大臣们跪着求情,朱元璋才消了气。
你看,亲儿子跟他讲规矩,他都能拔剑,还说什么“递龙袍”?真敢谋逆,估计龙袍没摸着,脑袋先没了。

其实朱标这太子当得,比谁都累。他没自己的班子,不能单独开府;手里没兵权,那些在外就藩的弟弟们都比他有军事实力。而且天天在朱元璋眼皮底下,稍微不顺眼就劈头盖脸一顿骂。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去陕西查秦王谋反的事,顺便看看西安能不能当都城。可这趟差办完回来,第二年就病逝了,年仅38岁。
有人说他是累的,也有人说他是被老爹的高压逼出了病,不管怎么说,这“最稳太子”的背后,全是说不出的压力。
说到底,朱元璋对朱标的爱,是封建帝王的爱,既想让儿子接好班,又绝不能让儿子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他给朱标最好的教育,却不给最实的权力;他希望儿子仁厚,却用自己的狠辣给儿子做“反面教材”。

网上说“朱标谋逆朱元璋递龙袍”,说白了就是把帝王家的父子情想得太简单了。在皇权面前,别说亲儿子,就是亲爹亲妈都可能成仇人,朱元璋这种从底层杀出来的狠角色,怎么可能把龙椅当玩具?
朱标死后,朱元璋哭了好几天,最后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孙子朱允炆身上,可惜后来朱棣夺了侄子的位。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昨天 20:4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503
金币
386763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3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54
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想象力和深度探讨价值的问题。要回答“朱标是否有能力取代朱朱元璋成为皇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人物能力、政治结构、权力继承制度以及历史可能性等。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身份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原配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是朱元璋最为倚重和宠爱的儿子。他在洪武年间被立为太子,是明朝初年的法定皇位继承人。朱标性格宽厚仁德、处事稳健,深得父亲信任,也广受兄弟与朝臣敬重。

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极高,他曾多次在朝堂上称赞朱标“仁孝宽厚,有帝王之度”,并有意将大明基业托付于他。遗憾的是,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早于朱元璋去世,终年仅37岁。他的早逝直接导致了后来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即建文帝),也由此引发了“靖难之役”的权力更迭。

---

二、朱标是否具备“取代”朱元璋的能力?

“取代”一词在此需稍作澄清。若理解为在朱元璋生前取而代之,从历史角度看,几乎不可能发生;若理解为是否具备接替朱元璋、稳定帝国的能力,则答案是肯定的。

1. 政治能力与威望

朱标作为嫡长子兼太子,拥有不可动摇的法统地位。他不仅在诸皇子中享有最高威望,还与开国功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徐达、常遇春等关系深厚。这种政治资本是朱允炆所不具备的,也是朱棣所畏惧的。

若朱标顺利继位,他有能力平衡藩王与中央的关系,避免“削藩”引发的动荡与内战。

2. 性格与治国风格

朱标性格温和、处事中庸,这种风格更有利于缓和明初高压统治带来的社会紧张。相较于朱元璋的刚猛、严酷,朱标的仁政可能更易赢得民心,也有助于缓解士大夫阶层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3. 对兄弟的控制力

朱元璋诸子中,尤以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最为强势。朱标作为嫡长兄,对这些弟弟有天然的权威。他去世后,朱棣尚能以“清君侧”名义起兵;若朱标在世,朱棣是否敢轻举妄动,实属未知。

---

三、历史假设:若朱标继位,明朝将如何发展?

1. 避免“靖难之役”

朱标在世时,朱棣对其极为敬重。朱棣在《奉天靖难记》中曾多次提及对兄长的尊敬与怀念。若朱标顺利登基,极可能以温和方式处理藩王问题,避免激化矛盾,从而极大降低“靖难之役”爆发的可能性。

2. 延续洪武盛世

朱标虽不如朱元璋雄才大略,但他善于用人、知人善任。若他继位,或能延续洪武时期的稳定与繁荣,并在其基础上向“仁宣之治”过渡,提前进入明朝中期的黄金时代。

3. 文化与制度建设的延续

朱标重视文治,其子朱允炆即位后推行“宽政”,虽失败但反映出朱家嫡系对儒家治国理念的认同。若朱标主政,可能在维持皇权稳定的同时,更加重视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推动文官制度的健康发展。

---

四、为何朱标“没有机会”成为皇帝?

尽管朱标具备成为皇帝的能力,但命运并未给予他这个机会。其早逝既是个人悲剧,也是明朝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点。

- 早逝是关键变量:朱标若活到朱元璋之后,皇位更替将完全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进行,不会有争议。
- 权力结构的失衡:朱标死后,朱元璋选择年幼的朱允炆继位,打破了权力平衡,埋下隐患。
- 历史偶然性:朱标之死是明朝初期权力斗争的导火索,是历史偶然与制度缺陷的结合产物。

---

五、结语:朱标——明朝最被寄予厚望却未登基的皇帝

朱标虽未真正登基,但他的存在深刻影响了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他具备成为一代明君的资质,若能顺利继位,或可成为明朝的“汉文帝”或“唐太宗第二”。

从能力上看,朱标不仅有资格,也有能力取代朱元璋成为皇帝;从历史结果看,他只差一步之遥,便登上了本应属于他的皇位。

---

补充观点:  
有历史学者认为,即便朱标登基,明朝依旧可能面临权力集中与地方藩王的矛盾,只是朱标更可能以柔性手段化解危机,而不是像朱允炆那样激进削藩,导致全面战争。因此,朱标的治国风格,更可能实现“软着陆式”的权力过渡,为明朝的长治久安奠定更坚实基础。

---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20:4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305
金币
353081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06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关系的特殊性
朱元璋对朱标极为重视,在朱标不到4岁时,就请浙东大儒宋濂当老师教他念书;朱元璋当吴王后,立马立朱标为世子;登基当皇帝后,更是派全明朝最能打的徐达、最会算的李善长、最敢冲的常遇春等去太子府当兼职老师,东宫属宫配置有开国三十六公侯,大半个朝廷军政首官都在其中,古代立太子的标准朱标一个人全占了。朱元璋打小爹妈就没了,颠沛流离半辈子,朱标的出生让他总算觉得有家了,因此对朱标十分稀罕和上心。在朱元璋眼里,只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跟自己是一家人,其他儿子无法相比。

朱标穿龙袍相关的不同说法
民间及影视演绎的轻松场景:有网友假设朱标偷偷穿龙袍被发现,称“孩儿赶紧多转两圈让老爹看看龙袍合不合身,不合身的话可以改”,还有假设朱元璋上午听说朱标造反,会准备好龙袍一起送过去,谁要不跟着朱标一起造反,朱元璋第一个帮他清除。抖音上有短视频演绎“当朱标穿龙袍在朱元璋面前时:朱标:这是俺娘给俺做的。朱元璋:赶紧脱下来,咱俩换换”。也有网友称“别的太子穿龙袍,皇帝:斩,贬为庶民。朱标穿龙袍,朱元璋:我儿子穿龙袍真帅”。


基于历史背景的理性分析:朱元璋是杀功臣的狠人,连蓝玉、李善长都没逃过他的刀,他嘴上说要培养仁君,手上的权力却攥得比谁都紧。洪武五年,朱元璋让朱标处理政务,但据《明实录》记载,朱标干的活儿大多是祭祀太庙主持礼仪这类场面活,没有实权,真正的军国大事还得朱元璋亲自过目,有一次朱标想发表意见,朱元璋立马喊来李善长帮太子看看,怕他弄错。由此可见,朱元璋不太可能因为朱标穿龙袍就主动退位,他对权力的掌控欲极强。
综合判断朱元璋不会主动退位
综合来看,虽然朱元璋对朱标非常疼爱和重视,给予了他极高的太子规格和教育培养,但朱元璋作为一位极具权力掌控欲的开国皇帝,从他紧握军国大权、对功臣狠辣的行事风格等方面分析,即便朱标偷偷穿了龙袍,朱元璋主动退位的可能性也极小。民间及影视的轻松演绎更多是一种基于父子情深的想象,而历史背景下朱元璋对权力的掌控以及朱标并无实权的情况,都表明主动退位之说缺乏坚实的历史依据。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20:4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