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的中国味道
境外游的魅力在于欣赏异国风光,品尝当地美食,但有时候,偶遇中餐馆,吃到熟悉中国菜,更能慰藉我们的“中国胃”。
克罗姆洛夫的上海味道
在捷克小镇克罗姆洛夫,我们一行人在广场上欣赏着“五一”节的管弦乐队演出。不经意间,瞥见乐队背后的店铺中有一家名为“上海饭店”的中餐馆。心中一阵激动,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踏进饭店,老板娘操着上海话,端出一盘盘地道的上海菜。当一碗“咸菜肉丝”摆上桌时,众人个个双眼发直,斯文、矜持统统抛诸脑后,七嘴八舌地抢食,瞬间碗底朝天。几个浙江团友也与我们熟络起来,犹如“他乡遇故知”。
圣托里尼岛的雪菜肉丝面
在希腊圣托里尼岛的黑海滩,日复一日的烤鱼、香肠、面包、乳酪早已让我们倒胃口。偶然间发现一家小饭店门口写着汉字,如获至宝地冲进去点了一碗“雪菜肉丝面”。鲜咸的雪菜,嫩滑的肉丝,一碗热汤面下肚,温热舒坦,仿佛让我的中国胃伸了个懒腰。出门碰到几拨团友,立刻广而告之。心满意足地逛到海边,才发现曾有攻略推荐黑海滩的烤鱼和鱼汤不可错过。刚才一激动,什么都忘了。
四处旅行中的中国风味
出国旅游,开始几天西餐很受青睐,但日子一长,“中国胃”就开始腻了。在土耳其时,每日饕餮大餐,一周后,面朝爱琴海的平台上,一盘生鲜黄瓜拼番茄成为我的“小欢喜”;在澳洲时,顿顿有海鲜荤腥,某日晚饭,看见自助餐台上的赤豆粥、南瓜粥,大喜过望,挥勺各来一小碗。真想吃它个三大碗!高加索一带,曾留下古丝绸之路足迹,我们尝过土豆泥、果酱馅料的饺子,开水煮的肉包子,口感怪怪的,但大家都欣然笑纳,因为有中国风味,有亲近感呀!
伦敦的东北味道
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的伦敦,一家小饭店的老板是一位东北汉子。炖牛肉、大盘鸡……量足味浓,很解馋。尤其姗姗来迟的大葱炒豆腐干,吊起几个东北老知青的胃口和谈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商量,豆腐嘛,自费再加一盘!请导游转告老板,片刻导游来回话,加不了,厨房存货都用完了。大家只能刹住话头,遗憾走人。随后导游解释,这里的豆腐比牛肉还贵。原来如此……豆腐干竟成了压轴硬菜,国情不同么!
结语
最早的味觉来自妈妈的味道,成年后漂泊外地,聊寄乡情的是上海味道。退休后出国看世界,陡增满意度的,永远是中国味道。无论走到哪里,“中国胃”始终是对家乡最深切的思念。希望每一位在外旅行的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