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奇观]苏州古城桃花坞,中式园林别墅里的极简之家[3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103
金币
467604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9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小时前
 
 转自:回响之外

©

纱帘低垂,如半透的宣纸,成了光的画布。建筑的飞檐斜斜切过帘幕,光影时深时浅,墨色晕染又收束。院中的树影也悄然攀上,枝桠疏淡,偶有风过,便簌簌地晃成一片水墨的皴笔。几何的纯粹线条、东方的朦胧诗韵,共同剥离掉所有杂音,室内宁静,因这一帘浮动的影而生动起来。

这是一栋位于苏州古城桃花坞附近的别墅住宅,700㎡的庭院不仅有江南园林之景,更是承托生活的诗意场域,室内1000㎡以最舒适的质感,承载着三代人的生活。

设计师张海华是苏州人,持续在思考“东方人文主义空间”的当代表达。在这栋别墅中,处理古典园林和意式极简之间的矛盾是设计的重点。

他找到的媒介是光,在静态的空间里,让光流动起来,让极简主义的家具与动态的光影实现双重构建,一静一动、一实一虚,相互叠加出独一无二的场域。不同时间光影投射在窗帘上,风一吹树影便晃动起来。室内空间的规划和家具特定的位置,让人获得了最佳的观赏感受。

南宋的山水画中,马远夏圭擅留白,笔少意多。西方建筑大师密斯创造了极简主义空间,强调“少即是多”。二者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内核却不尽相同。东方的“留白”是无我的状态,天地空阔而苍茫,西方建筑以人参与空间而获得丰富的感知。

张海华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他希望创造出具有国际化精神的作品。窗户是室内外的分界点,白天光影在室内形成动态的江南水墨画,室内的极简主义犹如美术馆;夜晚室内灯光明亮,户外庭园深深,从院子向内看,又像是一个意大利生活方式的美术馆落在东方园林中。

设计师在空间里隐藏了一条视觉中轴线,从户外庭院的假山及假山背后的文字书条石,递进到客厅南侧的两根阵列的柱子,到中堂太师椅和条案,再递进至楼梯,暗含了江南传统大宅的中轴线递进关系,也是儒家文化的表达。

晨光微熹时分,薄雾如素绢般轻笼庭院,意大利Molteni&C的沙发与明式条案在朦胧中静默对望。下沉式客厅以微妙的高差,将人的视线自然引向落地窗外的园林景致,玻璃窗外太湖石的纹理,翠竹黄花,皆是身体与空间的对话。

餐厅的边柜与圆桌同样来自于Molteni&C,优雅而简洁的线条含蓄地实现了空间所需的功能。待晨雾散去,光影渐次变化,空间化作立体山水卷轴,人在其中行走,捕捉着瞬息即逝的自然。

在这个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室内外空间里,一切都预示着真正的奢侈来自于工匠的对话。负责庭院造园的袁师傅60多岁了,什么样的石头放在哪里,横着还是竖着,袁师傅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说,一块石头有纹理,纹理就是表面的褶皱,也有轮廓造型,石头在假山的哪个部位可以起什么作用,山的走向朝哪个方向,山有山脉,要把朝向先定下来,然后定纹理。一座山的造型由很多因素决定,跟现场运来的石头关系很大。

院子里的地铺也是他介绍的老石匠,70多岁了,带着一帮人一起做。新买的石头匠人们称之为“火气重”,需要在现场经过搅拌去火气。第一遍搅了20分钟,磨得太圆,第二遍磨了10分钟,最后又买了打磨片,全部打磨一遍,把毛刺感都打磨掉。

很多园林公司按图纸施工,做出来像是”预制菜“。老石匠们可能没有图纸,但沿用着一代代造园传下来的图稿,用手一点点堆叠出来,有了真正的人的温度和感觉。

室内的每一件家具也蕴藏着意大利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前期设计师统一协调精准尺寸放样,中国工匠在完成预定的工作后,意大利工匠来到苏州负责内部安装和调试。定制衣柜系统以严密的模数控制收纳尺度,毫米级的精度嵌入墙面。

收纳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不同的物品因为大小、材质需要放入不同的储存空间,也是生活方式里枯燥的行为。如何在使用和完成后获得更高级的美学享受,是设计衣物储存空间的主要思考。留白的柜体与漏窗形成虚实共振、拉开抽屉的阻尼轻响、触摸丝绸面料的温度变化、眼里一瞥庭院景致,这些都是细微层面的空间叙事。

明式圈椅与条案来自苏州匠人,亲自打磨的铜制拉手,与欧洲的金属构件相映照;宋代瓷器的孤品被安置在悬浮展柜,与极简茶几共处一室。生活于此的人,既享受着现代的高效与洁净,又始终与园林中那株百年古树共享着同一片土壤的记忆。所谓的工匠精神是对所做器物的极致表达,这种精神能感染它的使用者,使之获得幸福。

住宅起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忠实地呈现出长久居住在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气候、风土,这是安藤忠雄对住宅的表述,“在地性的探索”是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材料特性、生活方式下的思考。

张海华希望在这个住宅里实践“东方极简人文主义”,把它作为中国设计走向国际的重要范式之一。其中最难的是寻找看不到的“精神”,用最纯粹的眼睛,注入自己的意志,通过国际化的视觉表达出来。

张海华把思考的方式拉回到了传统绘画所蕴含的审美精神上——在东方,极简主义风格从马远、夏圭,到晚清八大山人,他们的画面表达常常只寥寥几笔便呈现出强大的内核,是否可以把这种状态延续到建筑空间里?

在空间的规划里,客厅、餐厅、地下家庭阅读空间及休闲空间,以极简的手法留白,家庭成员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和生活空间,每个区域都配置了储物间,地下一层也设置了大 尺度的公共衣帽间,空空间(生活)和实空间(储物)之间自由切换,兼顾了生活功能和艺术表达的双重属性。

把江南作为方法,真正的江南方法,不是怀旧的状态,而是对未来的新思考,这也是张海华对他的设计的一个思考。

——

项目名称 | 平门里

项目类型 | 私人住宅

项目地点 | 江苏·苏州

室内面积 | 1000平方米

园林面积 | 700平方米

设计单位 | Z+H仁海设计

设计总监 | 张海华

设计团队 | 王晓、孙会会

软装顾问 | uliving设计生活

项目摄影 | 蔡云普

THE DESIGNER

张海华

Z+H仁海设计

人文主义室内建筑师

擅于高级酒店、私人住宅及艺术空间的设计与策划。

从业20余年,在客观思辨西方设计与文化,

深入钻研中国古典建筑及美学精髓的前提下,

探索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空间里的诗意转化与表达。

《AD》“TOP100最具影响力建筑师

……

©

平面设计| 俊儿

监制 | 子溪

新媒体运营 | JEAN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254
金币
407894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8小时前
以下是基于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式园林别墅特性,结合现代极简主义理念的设计方案,综合中的核心信息进行结构化阐述:

一、文化基因:桃花坞的江南美学底蕴
历史脉络

桃花坞自北宋章楶建庄园始兴,明代因唐寅《桃花庵歌》闻名,成为江南文人雅士的精神符号。
片区现存唐寅故居遗址、文昌阁等文化地标,承载苏州非遗工艺(如木版年画、苏作雕刻)。
空间意境

传统布局遵循“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理念,以叠山理水、月洞门框景实现“一步一景”。
极简设计可提炼“留白”哲学:如拙政别墅通过6米高墙围合庭院,屏蔽外界干扰,强化内向静谧。
二、极简设计策略:传统元素的现代转译
结构减法

平面布局:
借鉴苏州桃花源别墅“U型院落”与拙政别墅“垂直分区”,将功能区压缩为“主厅+私密厢房+禅意庭院”三级序列。
取消繁复游廊,以地下车行动线保障地面空间完整性(如拙政别墅方案)。
构件简化:
传统雕花窗棂转化为几何镂空金属隔断,保留光影韵律但弱化装饰密度。
材质纯粹化

本土材料再生:
地面沿用香山帮古法卵石铺地(日均1㎡的手工密度),但缩减拼花图案,以青灰单色为主。
墙面采用苏州金砖(参考拙政别墅工艺),表面做哑光处理,凸显肌理而非色彩。
新旧融合:
保留老宅拆解的古城墙砖作为庭院矮墙,与耐候钢景观构件形成时间对话。
**软装陈设的克制表达

家具选择明式骨架家具,去除纹样雕刻,强调线条流畅感。
点缀单件非遗器物:如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缩版水墨稿,或核雕茶器,聚焦“和”文化主题。
三、自然与光线的极简叙事
庭院微缩生态

借鉴苏州桃花源“四季院”组团逻辑,以单棵造型松+苔藓砂砾取代传统繁花密树,营造枯山水意境。
水体仅保留一处镜面水池,倒映建筑立面,增强空间进深。
光影装置化

利用砖雕气孔墙(参考拙政别墅)制造动态光斑,替代装饰性灯具。
顶部开窄幅天窗,使日光随时间在素墙上投射线性轨迹。

四、在地文化符号的极简植入
元素    传统形式    极简转译方案    来源
年画题材    浓艳《招财进宝》    墨色线刻版《一团和气》
2. 拙政别墅
创新启发:
“双客厅”理念:男性空间(会客厅)与女性空间(茶室)通过庭院对视,功能分离但视觉联通。
隐形科技:地暖管道嵌入金砖地下,空调风口隐藏于格栅墙。
设计要旨
“减形不减魂”:剥离明清繁饰,回归宋代园林的疏朗气韵,通过材质原生感、空间流动性、文化符号的凝练表达,实现“桃花坞基因”的当代极简重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103
金币
467604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9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0小时前
东方极简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张海华的设计作品“平门里”别墅,位于苏州古城桃花坞附近,是一次东西方设计智慧的完美融合。这座700㎡的庭院和1000㎡的室内空间,不仅承载着三代人的生活,更是对“东方人文主义空间”当代表达的一次深刻探索。

光影与空间的对话

在这座别墅中,张海华巧妙地利用光影,将静态的空间变得生动起来。纱帘低垂,如同半透的宣纸,成为光的画布。建筑的飞檐斜斜切过帘幕,光影时深时浅,墨色晕染又收束。院中的树影也悄然攀上,枝桠疏淡,偶有风过,便簌簌地晃成一片水墨的皴笔。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空间诗意的美感,也让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古典园林与意式极简的和谐共存

处理古典园林和意式极简之间的矛盾是设计的重点。张海华找到了光作为媒介,让极简主义的家具与动态的光影实现双重构建。一静一动、一实一虚,相互叠加出独一无二的场域。不同时间光影投射在窗帘上,风一吹树影便晃动起来,室内空间的规划和家具特定的位置,让人获得了最佳的观赏感受。

文化融合与工匠精神

张海华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他希望创造出具有国际化精神的作品。窗户是室内外的分界点,白天光影在室内形成动态的江南水墨画,室内的极简主义犹如美术馆;夜晚室内灯光明亮,户外庭园深深,从院子向内看,又像是一个意大利生活方式的美术馆落在东方园林中。

负责庭院造园的袁师傅和地铺的老石匠,都是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用手一点点堆叠出假山和地铺,赋予了空间真正的人的温度和感觉。室内的每一件家具也蕴藏着意大利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前期设计师统一协调精准尺寸放样,中国工匠在完成预定的工作后,意大利工匠来到苏州负责内部安装和调试。

生活方式与美学享受

收纳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不同的物品因为大小、材质需要放入不同的储存空间。如何在使用和完成后获得更高级的美学享受,是设计衣物储存空间的主要思考。留白的柜体与漏窗形成虚实共振、拉开抽屉的阻尼轻响、触摸丝绸面料的温度变化、眼里一瞥庭院景致,这些都是细微层面的空间叙事。

明式圈椅与条案来自苏州匠人,亲自打磨的铜制拉手,与欧洲的金属构件相映照;宋代瓷器的孤品被安置在悬浮展柜,与极简茶几共处一室。生活于此的人,既享受着现代的高效与洁净,又始终与园林中那株百年古树共享着同一片土壤的记忆。

东方极简人文主义

张海华希望在这个住宅里实践“东方极简人文主义”,把它作为中国设计走向国际的重要范式之一。其中最难的是寻找看不到的“精神”,用最纯粹的眼睛,注入自己的意志,通过国际化的视觉表达出来。他把思考的方式拉回到了传统绘画所蕴含的审美精神上——在东方,极简主义风格从马远、夏圭,到晚清八大山人,他们的画面表达常常只寥寥几笔便呈现出强大的内核。

这座别墅不仅是张海华对设计的一次探索,更是对生活方式和美学的一次深刻思考。通过这座别墅,我们看到了东方极简人文主义在现代生活中的完美呈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