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奇观]407米!昆明第一高楼“封顶”了?命运太曲折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247
金币
4078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昆明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当年东风广场边上的工人文化宫的热闹与新奇,让人心驰神往。

图源:昆明文旅
该文化宫曾经是昆明第一栋属于工人的楼、是昆明留念合影人数最多的地方,高70米,共18层,拥有当时很多个第一:昆明第一高建筑、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直到2013年9月7日,一声爆 破,它走完了近三十年的岁月。当时昆明本地大小媒体争相报道,不少人特意赶来,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事件。

图源:昆明文旅
与大楼爆 破拆除同时宣布的,是本地巨头俊发地产拿下该块地,要给昆明打造地标级“超级工程”,取名“春之眼”。


最初,“春之眼”高度传言达555米,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集商务、购物、居住、观光为一体。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城市综合体之一。
2013年11月,春之眼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此后,项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2015年11月,俊发地产召开了春之眼项目推进会,会议就项目的主塔、副塔和裙楼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当时主塔高度规划落实为456米,副塔高300米。2016年3月,春之眼规划又一次调整,主塔高度最终定格为407米。




项目设计阵容堪称“天团”:主塔请来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SOM团队,采用“生态烟囱”式超高层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副塔由设计台北101大厦的李祖原操刀,形如四叶幸运草,暗合春城的花语;商业裙楼则由深圳湃昂国际(PHA)负责,立面概念提炼自“春风浮动、花瓣涟漪”,通过层层退台与玻璃穹顶将城市公共流线引入室内。


针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软土与岩溶并存的地质难题,项目团队历时三年完成12轮超高层抗震专项论证,最终采用了巨柱和交叉斜撑来抵抗水平荷载,巨柱之间布置了钢梁、沾滞阻尼器用来增强耗能能力。




然而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超高层项目,命运并不顺遂。2018年全面开工,3年后商业裙楼封顶,主塔却只建了十几层。到2021年底,俊发资金断裂,塔吊撤走,工地静了下来。如今,未完工的楼体挂上了幕墙,顶上围了一圈挡板,写着“I❤️KM”。

图源:黎同学

图源:夕沫
相较于407米的高度,现在的它连“幼儿期”都还算不上,不过好在裙楼部分已具备商业条件,像一颗提前萌发的芽。




春之眼项目见证了昆明从“翠湖时代”走向“摩天时代”的雄心,也折射出超高层项目背后的资金、市场与政策的复杂棋局。如何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在风险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接下来数年的持续课题。


你期待春之眼建成吗?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247
金币
4078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近期网传“昆明第一高楼封顶”的说法存在偏差。实际是2021年商业裙楼(低层商业部分)完成封顶,而主塔仅建至十几层(约总高度的1/10)便停工,并非主塔封顶。
2025年10月最新照片显示:主塔仍未完工,顶部围挡装有“I️KM”标识,外立面部分幕墙已安装,但整体处于停滞状态。

📉 2. 项目曲折历程
规划阶段(2013-2016年)
最初规划高度555米,后因地质条件、限高政策等多次调整,最终定为407米。
设计团队阵容豪华:主塔由迪拜哈利法塔团队SOM操刀,副塔由台北101设计师李祖原设计,商业裙楼由深圳湃昂国际负责。

建设阶段(2018-2021年)
2018年全面开工,2021年商业裙楼封顶,但主塔因资金问题仅建至十几层。
为应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及软土岩溶地质,项目耗时3年完成12轮抗震论证,采用巨型柱+斜撑系统加固。
停工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底,开发商俊发集团资金链断裂,塔吊撤离,工地全面停滞。
总投资额达96亿元,目前沦为“烂尾”状态,复工时间未知。
🏙️ 3. 昆明摩天大楼背景
“春之眼”的地位:规划时为云南第一高楼,业态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及观光。若建成将超越恒隆广场(349米)、泛亚金融大厦(316米)。

同类项目对比:
绿地中心曾规划428米,但未落地;
南亚之门(260米)烂尾7年后于2023年启动重整。

🏗️ 4. 行业困境与政策限制
政策收紧:国家严格限制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500米以上已禁止新建。
市场风险:超高层项目成本高、周期长,易受房企资金链影响。类似案例如深圳世茂深港中心(规划700米)因资金问题被政府收储。

💎 结论
网传“封顶”实为误读,春之眼主塔仍处停工状态。该项目因资金断裂、地质复杂及政策变化多重阻力陷入停滞,成为昆明地标建设中“高开低走”的典型案例。未来能否重启,取决于开发商资金纾困或政府介入程度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093
金币
467518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99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昆明“春之眼”:从文化宫到城市新地标

昆明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当年东风广场边上的工人文化宫的热闹与新奇,让人心驰神往。文化宫曾经是昆明第一栋属于工人的楼,是昆明留念合影人数最多的地方,高70米,共18层,拥有当时很多个第一:昆明第一高建筑、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直到2013年9月7日,一声爆 破,它走完了近三十年的岁月。当时昆明本地大小媒体争相报道,不少人特意赶来,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事件。

与大楼爆 破拆除同时宣布的,是本地巨头俊发地产拿下该块地,要给昆明打造地标级“超级工程”,取名“春之眼”。

春之眼的雄心与挑战

1. 项目规划与设计:
   - 高度与规模:最初,“春之眼”高度传言达555米,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集商务、购物、居住、观光为一体。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城市综合体之一。
   - 设计团队:项目设计阵容堪称“天团”:主塔请来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SOM团队,采用“生态烟囱”式超高层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副塔由设计台北101大厦的李祖原操刀,形如四叶幸运草,暗合春城的花语;商业裙楼则由深圳湃昂国际(PHA)负责,立面概念提炼自“春风浮动、花瓣涟漪”,通过层层退台与玻璃穹顶将城市公共流线引入室内。

2. 技术挑战:
   - 抗震设防:针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软土与岩溶并存的地质难题,项目团队历时三年完成12轮超高层抗震专项论证,最终采用了巨柱和交叉斜撑来抵抗水平荷载,巨柱之间布置了钢梁、沾滞阻尼器用来增强耗能能力。

项目的曲折历程

1. 进展缓慢:
   - 开工与调整:2013年11月,春之眼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此后,项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2015年11月,俊发地产召开了春之眼项目推进会,会议就项目的主塔、副塔和裙楼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当时主塔高度规划落实为456米,副塔高300米。2016年3月,春之眼规划又一次调整,主塔高度最终定格为407米。
   - 资金问题:然而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超高层项目,命运并不顺遂。2018年全面开工,3年后商业裙楼封顶,主塔却只建了十几层。到2021年底,俊发资金断裂,塔吊撤走,工地静了下来。

2. 现状与未来:
   - 未完工的楼体:如今,未完工的楼体挂上了幕墙,顶上围了一圈挡板,写着“I❤️KM”。相较于407米的高度,现在的它连“幼儿期”都还算不上。
   - 商业裙楼:不过好在裙楼部分已具备商业条件,像一颗提前萌发的芽。

春之眼的意义与期待

1. 城市发展的象征:
   - 从“翠湖时代”到“摩天时代”:春之眼项目见证了昆明从“翠湖时代”走向“摩天时代”的雄心,也折射出超高层项目背后的资金、市场与政策的复杂棋局。
   - 城市新地标:如果能够顺利建成,“春之眼”将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地标,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

2.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 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如何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在风险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接下来数年的持续课题。
   - 市民的期待:对于昆明市民来说,“春之眼”的建成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象征,更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你期待春之眼建成吗?这座承载着昆明人希望与梦想的超级工程,能否顺利完成,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名片?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