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不要抢救我”!36岁女子胃癌晚期,拒绝一切治疗!带着尊严离开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307
金币
40806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11) —
“医生,我不要抢救。”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望着窗外的天,是高原初春的天,淡蓝色,风吹得轻飘飘的。


她36岁,胃癌晚期,骨瘦如柴,眼神却还亮着。那天,她拒绝了所有治疗,没有哭,没有闹,连一句埋怨没说,只是轻轻地说,“我想平静地离开,不要管我。”
这不是电视剧,也不是小说,这是我在西南某三甲医院见到的一个真实病例。她姓周,是个老师,教语文的,爱学生如命,也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
她不是不想活,是太清楚自己活不了。那种清楚,不是悲观,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从一个健步如飞的女人,变成连喝水都要人扶的病人。她能不明白吗?


胃癌晚期,不是说你吃点药、开个刀就能好的。她的胃已经穿孔,腹腔播散,肝上也有转移。说得通俗点,就是癌细胞像野草一样,已经在她身体里疯长开来了。医生一边分析CT,一边摇头,“太晚了。”
可她不是不知道自己有胃病。她十年前就有胃炎,常年胃胀、反酸,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可她总说,“没事,老师嘛,忙。”到后来,饭量越来越小,瘦了二十斤,还是说“最近压力大,睡不好”。等到真正疼得站不起来,来医院一查,已经是“癌中之王”——胃癌晚期。
你知道吗?胃癌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40万,死亡人数也接近40万。


也就是说,这种病一旦被发现,很多人已经没机会活着走出医院了。但我们身边多少人,连胃镜都没做过一次?
很多人说:“我胃不好,但我不想查,胃镜听着吓人。”可你知道吗?胃癌往往就是从“胃不好”开始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饮食,其实都在给胃癌埋下种子。
我见过一个快递小哥,每天吃方便面和辣条,三年没吃过一顿家常饭。肚子一疼就喝点苏打水,撑到实在不行才来医院。


结果一查,也是胃癌,才29岁。有人说这是不是遗传?也有可能。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是吃,是作息,是我们对身体的忽视。
人这一辈子啊,胃是最会“记仇”的器官。你熬的夜、喝的酒、吃的辣,全都记在它小本本上。它不吭声,不代表它不在生气。等它真的“翻脸”,你就追悔莫及了。
而且啊,现在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胃癌是“老年病”。其实年轻人得胃癌的比例正在上升。《柳叶刀·胃肠病学》里就提到,近十年来,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上升了将近15%。这不是个小数目。我们这一代人,吃得快,睡得少,情绪压抑,压力山大,胃早就撑不住了。


而胃癌最吓人的地方,不是它来的快,而是它来的时候你几乎全无准备。它不像感冒发烧,来得快去得也快。
它是那种“潜伏期特别长”的病,早期几乎无症状,就算有,也是些你以为“没事的小毛病”:胃胀、反酸、恶心、饭量变小、体重下降……你以为是胃炎,其实是癌变的前奏。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老头子,七十多岁,天天写毛笔字,喝茶,身体挺结实的。就是不爱吃饭,总说没胃口。


他女儿硬拉着他去做胃镜,结果查出早期胃癌。医生立刻安排微创手术,把病灶切了。现在三年过去了,老人家还在下棋、泡茶,身体硬朗得很。早发现,真能救命。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查。怕疼、怕贵、怕知道真相。可你不查,它就真能要你命。
再说回那个36岁的周老师。她其实也不是没机会。早在五年前,她体检时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医生建议她根除治疗。


她说,“我吃中药调调就好了。”可你知道吗?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Ⅰ类致癌物,和抽烟喝酒一个级别。它在胃里作祟,时间一长,就可能让胃黏膜萎缩,最后发展成癌。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其实不复杂,就是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连吃两周,治愈率高达90%以上。关键是你得愿意治疗啊。她那时候要是吃了药,也许还能多活几年,甚至根本不会发展成癌。
人哪,总是等到无路可退,才想起什么是“早知道”。可早知道从来都是最贵的药。


她拒绝治疗那天,我问她后不后悔。她笑了,轻轻地说,“我的命是我自己的,活得清醒,比活得长更重要。”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有些病人,比医生更懂生命。
她走的那天,天晴得要命。她儿子在病床边画画,画的是妈妈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她最后看了儿子一眼,说,“妈走了,别怕。”
我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她不是放弃,而是选择在尊严中告别。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预防胃癌。我说,不是你吃点什么灵芝、人参、保健品就能防的。
真正的防癌,是你每天三餐别糊弄,是胃不舒服别硬扛,是每年抽空做个胃镜,是幽门螺杆菌查了就治,是别总熬夜、别总生气。你对身体好一点,它真的会回报你。
还有一点,别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身体从来不是负责任的朋友,它不是说你对它好,它就立刻给你反馈。它是那种慢热型的,你日积月累地糟蹋,最后就是一朝反噬,让你措手不及。


我也希望你记住一句话:癌症不是突然来的,它是你生活方式的复利结果。你的一顿泡面、一晚通宵、一次暴怒,也许没事。但日积月累,就是命运的“加权平均”。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4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307
金币
40806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0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 核心结论
胃癌晚期患者选择拒绝治疗、追求尊严离世,需结合医疗伦理、患者意愿及家庭支持综合决策,安宁疗护是重要实现途径 51011。

📊 治疗选择对比表
选项    传统积极治疗(化疗/手术)    安宁疗护(尊严离世)
目标    延长生存期    减轻痛苦、维护尊严
适用场景    早期或可转化治疗的晚期患者    晚期无治愈可能、患者拒绝治疗
优势    可能延长生命    降低身心痛苦、尊重患者意愿
风险/局限    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    无法逆转病情进展
典型案例    沈女士3次转移后尝试中医缓解 2    黄秋芬主动放弃治疗后捐献遗体 5
🔍 关键信息分析
患者自主权与医疗伦理

《民法典》明确患者有权拒绝治疗,医生需尊重其意愿 11。
案例:黄秋芬主动放弃治疗后离世,并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体现个人意愿的尊重 5。
安宁疗护的实践

通过镇痛、心理疏导等手段减轻患者痛苦,如株洲天元医院通过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 4。
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晚期患者中超过90%因经济压力选择保守治疗,安宁疗护可缓解家庭负担 11。
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深圳等地试点“生前预嘱”立法,允许患者提前签署医疗意愿文件,避免无效抢救 11。
但公众认知不足,仅5万人注册相关服务,推广仍需时间 11。
✅ 建议与下一步
家庭沟通:提前与患者讨论治疗目标,明确其对生活质量的期望。
医疗资源选择:优先考虑提供安宁疗护的医疗机构,如肿瘤专科医院的舒缓医疗团队 10。
法律准备:可咨询律师或公益组织,了解“生前预嘱”等文件的法律效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164
金币
467748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9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胃癌:无声的杀手与预防之道

你描述的周老师的故事,让人深感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她的经历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是对社会健康意识的一次深刻警示。胃癌,这种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往往在被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1. 胃癌的高发与隐匿性
- 高发率: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40万,死亡人数也接近40万。这意味着,一旦被确诊为胃癌,很多人已经没有机会活着走出医院。
- 隐匿性: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炎或消化不良。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2. 生活方式与胃癌的关系
- 饮食习惯:不规律的饮食、高盐饮食、过多摄入烟熏和腌制食品等,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例如,快递小哥每天吃方便面和辣条,最终导致胃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Ⅰ类致癌物。感染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萎缩,最终发展成胃癌。
-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3. 预防与早期发现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胃癌,治愈率会大大提高。
- 健康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盐、烟熏和腌制食品的摄入。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旦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0%以上。
-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压抑也会对胃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适当的放松和减压对预防胃癌也有帮助。

4. 周老师的启示
周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不是靠“熬”出来的。她的选择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提醒我们,生命的质量有时比长度更重要。她拒绝治疗,选择在尊严中告别,这种勇气和清醒值得我们深思。

5. 结语
癌症并不是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复利结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某种神奇的保健品或药物来预防癌症,而是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

希望周老师的故事能引起更多人的警觉,让我们更加珍惜健康,关注身体的每一个信号。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