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其他]绣眼鸟光小叫为啥不大叫[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pplt16888

UID: 1582792

精华: 116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9097
金币
2600
道行
13200
原创
4
奖券
9
斑龄
23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7-13
最后登录: 2025-10-3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1
绣眼鸟光小叫不大叫可能是因为鸟笼之中的绣眼鸟不止一只,混养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它们不愿意发出叫声。即使发出叫声,声音也会比较小。也可能是因为绣眼鸟的年龄很小,或者没经过适当的训练和引导。还可能因为它们是雌鸟。跟雄鸟相比,雌鸟大叫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很多雌鸟都只会小叫,不会大叫。



一、绣眼鸟光小叫为啥不大叫
绣眼鸟是常见的宠物鸟之一,经常被人当做宠物来养殖。它们的叫声非常好听,尤其是在它们大叫的时候。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就喜欢让绣眼鸟大叫。不过,绣眼鸟有时候就会出现只小声叫不大叫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若是养殖的绣眼鸟数量不止一只,而是有很多只绣眼鸟在同一只鸟笼之中的话,绣眼鸟就不容易发出鸣叫声,即使发出鸣叫声声音也会非常小,而不是大叫。




另外,绣眼鸟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也还不会大叫,因为绣眼鸟大叫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可以,并不是天生就会的。还有,雄性绣眼鸟的声音相对来说会比较大,但词性绣眼鸟的声音本身就不会太大。所以,如果我们养殖的绣眼鸟是雌性的,也可能出现只小叫不大叫的情况。




二、绣眼鸟光小叫不大叫怎么办

上面已经介绍过绣眼鸟只小叫不大叫的原因,此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来采取应对的措施。若是鸟笼中的绣眼鸟不止一只的话,建议还是将它们分开养殖,放在不同的笼子之中,这样它们更容易发出大叫声。若绣眼鸟是因为年龄太小或者没有经过训练才不大叫,那么可以在之后养殖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让它们多听听其它大叫的绣眼鸟的叫声。若是绣眼鸟本身就是雌性的,那么也可以尝试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它们发出大叫声。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8621
金币
50959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14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55
绣眼鸟光小叫不大叫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详解

一、绣眼鸟光小叫不大叫的核心原因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绣眼鸟只发出小叫声而不大叫,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混养环境导致竞争与抑制
   - 群养抑制鸣叫:当多只绣眼鸟在同一笼中混养时,它们会因领地意识和群体等级而抑制鸣叫。群养环境下,绣眼鸟更倾向于发出低强度的“小叫”进行沟通,而非响亮的“大叫”。正如资料所述,“群养绣眼鸟时,一般很少会出现大叫的现象,大部分都是小叫,只要将它们分开养就行。”
   - 竞争与干扰:混养时,鸟儿之间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鸣叫意愿降低。雄鸟在群体中可能因争夺地位而减少鸣唱,或仅在特定情境下发出简短叫声。

2. 年龄与训练不足
   - 幼鸟尚未成熟:年轻的绣眼鸟(如“原毛”或“跳枝”阶段)生理和行为尚未发育完全,鸣叫能力有限,通常只能发出简单的小叫声。资料明确指出:“绣眼鸟年纪太小,并且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也会很难出现大叫的现象。”
   - 缺乏训练引导:即使是成年雄鸟,若未经过针对性训练,也可能不会主动大叫。训练不足的绣眼鸟对环境适应慢,鸣叫习惯未养成,导致声音较小。

3. 性别差异显著
   - 雌鸟鸣叫能力弱:雌性绣眼鸟的鸣叫本能远不及雄鸟。资料多次强调:“母绣眼鸟没有公绣眼鸟爱叫,在饲养的过程中很难像公绣眼鸟一样,经常发出大叫的声音,大部分都是发出的小叫声。”雌鸟的“淇——淇——”叫声单调且音量小,而雄鸟的鸣叫常带有尾音(如“淇切——淇切——”),且音量更大、更婉转。

4. 环境与心理因素
   - 陌生环境紧张:新入手的绣眼鸟对环境不熟悉,会产生应激反应,表现为胆小、不敢大声鸣叫。需安静、稳定的环境才能逐渐放松。
   - 缺乏刺激:若长期缺乏外界声音刺激(如同类鸣叫、主人互动),绣眼鸟的鸣叫欲望会下降。适当播放优质鸣叫声或遛鸟可激发其表现欲。

二、如何让绣眼鸟从“小叫”转变为“大叫”

针对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实行单笼饲养,消除群体抑制
   - 将混养的绣眼鸟分开,每只单独饲养在一个独立笼中。单笼环境能减少竞争压力,使雄鸟更愿意展示鸣叫能力。资料建议:“只要将它们分开养,就会逐渐出现大叫的现象。”

2. 科学训练与引导,提升鸣叫技能
   - 播放示范鸣叫声:每日定时播放高质量的雄性绣眼鸟大叫声录音(音量适中),让其模仿学习。选择音质清晰、鸣唱流畅的音频,持续1-2周可见效果。
   - 单独遛鸟与互动:每天带绣眼鸟到户外或阳台遛鸟,接触自然环境和新鲜空气。遛鸟时轻声呼唤或用食物诱导,增强其与主人的信任感,胆子增大后更易开口大叫。
   - 耐心等待换羽后:若为幼鸟,需等待其完成换羽(通常7-9月为换羽期)。换羽后羽毛丰满、体质增强,鸣叫能力会显著提升。换羽期间加强营养(如补充蛋黄、虾肉),促进发育。

3. 优先选择雄性个体,确保鸣叫潜力
   - 若以听鸣为主要目的,务必选购雄性绣眼鸟。鉴别雌雄可通过以下方法:
     - 叫声差异:雄鸟鸣叫有尾音(“淇切——”),雌鸟仅为单调“淇——淇——”。
     - 羽色特征:雄鸟喉胸部黄色羽毛更鲜艳,腹部至尾根有细黄线;雌鸟羽色偏淡黄,无明显黄线。
     - 体型与头型:雄鸟额头较宽,头顶羽毛薄,白色眼圈宽而隆起;雌鸟体型较浑圆,眼圈较窄。

4. 优化饲养环境与管理
   - 提供安静舒适的空间:将鸟笼放置在通风、采光良好且远离噪音的位置。避免频繁移动笼子或惊扰鸟儿。
   - 保证营养均衡:饲料以混合粉料为主(豆粉70%+蛋黄30%),辅以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昆虫(面包虫、黄粉虫)及熟甘薯。换羽期增加蛋白质(虾、瘦肉),冬季添加花生仁、核桃仁等高能量食物。
   - 定期水浴与清洁:水浴可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羽毛清洁。每周1-2次水浴,水温接近室温。及时清理笼底粪便和残留食物,保持笼具卫生。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避免强迫鸣叫:若强行刺激(如长时间播放高分贝声音),可能导致绣眼鸟应激反应加重,反而不愿开口。应循序渐进,尊重其自然习性。
2. 雌鸟不宜期望过高:雌性绣眼鸟天生鸣叫能力有限,即使训练也难以达到雄鸟的大叫声水平。若确认为雌鸟,可欣赏其小巧玲珑的姿态和温和的小叫声。
3. 警惕疾病影响:若绣眼鸟突然停止鸣叫且伴随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症状,可能是感冒、呼吸道疾病或寄生虫感染。需及时隔离并咨询兽医治疗。

总结

绣眼鸟“光小叫不大叫”的现象主要是由混养、年龄、性别及训练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单笼饲养、针对性训练、选择雄性个体及优化饲养管理等措施,多数绣眼鸟能逐渐改善鸣叫状态。关键在于耐心引导和科学养护,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然展现婉转动听的歌声。记住,每只绣眼鸟的性格和习性存在差异,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饲养效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