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Fès)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誉为“摩洛哥的灵魂”,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风貌与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结构,使其成为该国最具魅力和最值得游览的城市之一。以下从历史渊源、城市格局、宗教地位、手工艺传统与文化象征五个维度,深入剖析菲斯为何在众多摩洛哥城市中脱颖而出。
 
---
 
一、千年古都:北非伊斯兰文明的活态见证
 
菲斯始建于公元789年,由伊德里斯一世(Idris I)建立,是摩洛哥四大皇城(马拉喀什、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中最古老的一座。作为第一个统一摩洛哥的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菲斯自诞生之初便承担着政治、宗教与文化中心的多重角色。  
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它历经穆拉比特王朝、穆瓦希德王朝、马林王朝、萨阿德王朝与阿拉维王朝的更迭,始终是知识与权力的交汇点。尤其在13世纪马林王朝时期,菲斯达到鼎盛,成为整个马格里布地区最重要的学术与宗教中心。  
如今,菲斯老城(Fès el-Bali)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1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阿拉伯城市之一,堪称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
 
---
 
二、迷宫之城:人类城市规划的奇迹 
 
菲斯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其独特而复杂的城市肌理。菲斯老城占地约3平方公里,拥有超过9,000条狭窄巷道,蜿蜒曲折,如蛛网般交织,形成一个几乎无法用现代地图完全解读的立体迷宫。  
这种布局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伊斯兰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强调社区私密性、防御功能与气候适应性。石板小径仅容一人通过,两旁是高耸的泥砖墙,既能遮阳隔热,又可抵御外敌入侵。  
游客穿行其中,仿佛步入时光隧道——驴子驮着货物穿梭于巷口,匠人敲打铜器的声音回荡在空中,空气中弥漫着皮革、香料与烤面包的气息。这种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在其他旅游城市中极为罕见。
 
---
 
三、宗教与学术之都:伊斯兰世界的“牛津”
 
菲斯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伊斯兰世界的知识灯塔。公元859年建立的卡拉维因大学(University of Al-Qarawiyyin)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运营大学”。最初作为清真寺附属的宗教学校,它逐渐发展成涵盖神学、法学、天文学、医学与语言学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中世纪时期,来自西班牙、突尼斯、埃及乃至安达卢西亚的学者汇聚于此,使菲斯成为伊斯兰黄金时代思想交流的重要枢纽。其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手稿,包括9世纪的《古兰经》抄本与科学典籍,至今仍在运作。  
这种深厚的学术传统赋予菲斯一种沉静而庄严的文化气质,使其区别于以奢华宫廷著称的马拉喀什或现代化的卡萨布兰卡。
 
---
 
四、手工艺圣殿: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
 
菲斯是摩洛哥传统手工艺的守护者与创新者。城内的工匠遵循代代相传的技术,延续着数百年的制作方式:
 
- 皮革染制:位于老城中心的丘韦里耶染坊(Chouara Tannery)是全球最著名的传统皮革工坊之一。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如藏红花、指甲花、靛蓝)与鸽子粪发酵处理皮革,工艺虽原始却环保且色彩持久。
- 金属工艺:铜器雕刻、黄铜镶嵌技艺精湛,灯具、托盘等制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 陶艺与瓷砖(Zellige):手工切割彩色釉面陶片拼接成复杂几何图案,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体现伊斯兰艺术对无限与秩序的哲学追求。
- 书法与装帧:阿拉伯书法艺术在此得以精进,许多手抄本仍由书法家一笔一划完成。
 
这些手工艺不仅构成菲斯经济的重要部分,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体现。游客可在家族作坊中亲眼见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实现深度文化互动。
 
---
 
五、多元文化的熔炉:柏柏尔、阿拉伯与安达卢西亚的交融 
 
菲斯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建城初期,伊德里斯一世吸引了大量来自突尼斯凯鲁万与安达卢西亚(今西班牙)的阿拉伯移民;14世纪,为逃避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数万名穆斯林与犹太人迁居菲斯,形成“安达卢西亚区”(Fès Jdid)与犹太区(Mellah)。  
这种多民族共存催生了独特的建筑风格、音乐形式(如安达卢西亚古典乐)、饮食文化(如用藏红花与干果调味的炖菜)与社会结构。至今,菲斯仍保留着摩洛哥最大的犹太遗产遗址之一,包括古老的会堂与墓地。  
这种包容并蓄的历史基因,使菲斯不仅是一座“摩洛哥城市”,更是一个地中海文明交汇的缩影。
 
---
 
结语:一座城市的灵魂重量
 
如果说马拉喀什代表摩洛哥的华丽表象,撒哈拉象征其自然壮美,那么菲斯则承载着这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它不以宏伟宫殿或现代设施取胜,而是以其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信仰与手艺打动人心。  
在这里,旅行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正因如此,菲斯不仅是“最值得游览”的城市,更是理解摩洛哥文明不可或缺的心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