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黄仁勋:美国低估了中国,他们现在能生产数百万颗AI芯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663
金币
51819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对英伟达最先进的人工智能(AI)芯片实施了对华出口管制,试图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依然惦记着中国市场。当地时间11月2日,黄仁勋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希望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让英伟达得到重返中国市场的机会。

黄仁勋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科技企业依然可以进入中国等市场并参与竞争,这有助于美国企业为技术设立“美国标准”,从而让美国“领导世界”。但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政府提高了出口限制,美国芯片制造商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他认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中美在关税等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他希望中美关系改善,让英伟达有机会回归中国市场。

黄仁勋还表示,美国低估了中国发展科技行业的潜力,现在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产业,不再依赖美国技术。他指出:“中国现在能生产数百万颗AI芯片,很明显,他们现在不依赖美国技术。事实上,中国现在也不再需要我们重返中国市场。”

黄仁勋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视频截图

此前,黄仁勋9月出席一档播客节目时也指出,中国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极强的潜力。当时他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且内部竞争激烈,“中国只落后美国几纳秒,所以我们必须去竞争。”

近年来,AI技术高速发展,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业务水涨船高。福克斯新闻称,在AI热潮的推动下,英伟达股价10月29日创造历史,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公司。

英伟达一直批评贸易限制措施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并积极开展游说,反对美国政府出台更广泛的芯片出口管制。10月28日,黄仁勋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首届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声称,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均采用英伟达系统,美国才能在AI竞争中胜出。

他认为,如果英伟达继续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美国遭受的损失将大于中国。

10月31日,黄仁勋在韩国发表讲话时表示:“我们一直希望重返中国市场,我认为英伟达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这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也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所以我希望两国政府有朝一日能够达成共识,允许英伟达的技术出口到中国。”

黄仁勋称,英伟达原本希望在中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现在预计市场份额将为零。他认为,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担忧”毫无道理,因为中国自主生产的AI芯片完全能够满足其应用需求。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曾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直到英伟达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后,才恢复了该芯片的出口许可。

但英伟达在华面临安全漏洞、垄断风险等问题。今年7月,中方约谈了英伟达,要求其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今年9月,中方监管部门发布声明称,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以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抢占英伟达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例如,华为9月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的产品迭代路线图,阿里、腾讯、百度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都加大对芯片研发和设计的投入,争取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大的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方恶意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表明严正立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663
金币
51819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黄仁勋呼吁中美关系缓和以重返中国市场:一场科技、地缘与产业自主的深度博弈

---

一、事件背景: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下的英伟达困局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高端算力芯片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资源。作为全球GPU(图形处理器)与AI加速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CUDA生态和领先架构,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大模型训练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自2022年起,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逐步加强对中国出口高性能AI芯片的限制。最初针对A100、H100等顶级芯片,随后扩展至专为中国市场“降规”设计的A800、H800,再到2024年进一步禁止原定出口的H20芯片——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美国对华半导体遏制策略不断升级。

在此背景下,英伟达虽试图通过“合规降速版”芯片维持中国市场存在,但仍频繁遭遇政策反复与监管审查。例如,今年早些时候,美方一度叫停H20出口,直到英伟达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才得以恢复许可。这种“有条件准入”的模式不仅削弱企业利润空间,更暴露了其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生存的脆弱性。

---

二、黄仁勋的战略诉求:从商业利益到国家竞争力的多维考量

面对日益严苛的出口管制,英伟达CEO黄仁勋并未选择沉默或妥协,而是频频发声,公开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及对美国政策的不满。他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的言论,远不止是一次企业高管的公关表态,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陈词,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1. 中国市场不可替代:规模、生态与增长潜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AI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市场之一。无论是云计算厂商、互联网巨头还是科研机构,都对高性能AI芯片有巨大需求。即便在美国限制下,中国企业仍持续采购符合规定的低性能版本芯片,形成可观的市场需求。

黄仁勋深知,若长期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将面临增长天花板。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技术迭代的重要试验场。缺乏在中国部署的真实反馈,可能影响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能力。

2. 标准之争:谁主导AI时代的技术范式?
黄仁勋强调,“让美国企业参与竞争,有助于设立美国标准”。这揭示了一个关键战略逻辑:技术领导权不仅体现在芯片性能本身,更在于构建围绕该技术的生态系统。

英伟达的CUDA平台已成为全球AI开发的事实标准。如果中国被彻底排除在英伟达体系之外,将加速本土替代方案的发展——如华为昇腾+Ascend C、寒武纪MLU、阿里平头哥等国产软硬件协同路径的成熟。一旦这些替代生态建立并实现闭环,未来即使禁令解除,英伟达也难以重新夺回主导地位。

因此,黄仁勋实质上是在警告:当前的出口管制正在推动中国走出一条“去英伟达化”的道路,而这最终损害的是美国在全球AI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3. 现实反讽:限制反而促成对手自立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黄仁勋直言:“中国现在不依赖美国技术,也不再需要我们重返中国市场。”这句话既是对中国科技自主进步的认可,也是对美国政策适得其反后果的深刻反思。

过去几年,中国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EDA工具、RISC-V架构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尤其是在AI推理和部分训练场景中,国产芯片已具备实用化能力。华为昇腾910B性能接近A100,百度昆仑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也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这意味着,美国的封锁非但未能遏制中国AI发展,反而激发了全产业链自主创新的动力。正如黄仁勋所言,中国“只落后几纳秒”,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

三、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评估:谁才是真正的受损方?

黄仁勋多次指出:“如果英伟达继续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美国遭受的损失将大于中国。”这一判断值得深入剖析:

| 维度 | 对美国的影响 | 对中国的影响 |
|------|--------------|--------------|
| 企业收益 | 英伟达每年约10%-20%营收来自中国,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 | 短期面临算力缺口,但可通过国产替代缓解 |
| 技术创新动力 | 缺少最大市场的反馈与竞争压力,可能导致技术演进放缓 | 倒逼自主研发,加速创新节奏 |
| 全球影响力 | 若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英伟达生态全球化受阻,削弱国际吸引力 | 推动建立独立技术路线,增强区域影响力 |
| 供应链安全 | 美国依赖台积电制造先进芯片,自身制造能力薄弱 | 中国正推进成熟制程自主化,逐步降低对外依赖 |

由此可见,短期看,中国企业承受一定阵痛;但从长期看,美国正在丧失一个关键的竞争杠杆——即通过领先技术控制全球产业链的能力。

此外,美国对盟友施压要求同步实施出口管制(如荷兰ASML光刻机限制、日本材料管制),本质上是一种“科技霸权维护”行为。但这种单边主义做法正在引发反感,促使更多国家寻求技术多元化路径,反而削弱美国联盟体系的凝聚力。

---

四、中国的应对: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建构的产业升级

面对外部封锁,中国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系统性反制与自主发展战略:

1. 强化监管反制  
   中方监管部门已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并就H20芯片的安全漏洞问题提出质询。此举既是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的正当举措,也是一种战略信号:外国企业在中国运营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不能再享受“超国民待遇”。

2.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华为发布昇腾AI三年路线图,明确下一代芯片性能目标;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纷纷组建自研芯片团队,投入百亿级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超过百家AI芯片初创企业活跃于市场。

3. 构建自主生态体系  
   不再单纯模仿英伟达CUDA模式,而是探索基于OpenHarmony、PaddlePaddle、MindSpore等国产框架的软硬协同路径。例如,华为推出CANN架构,支持开发者在昇腾芯片上高效运行AI模型。

4. 扩大国际合作网络  
   在西方封锁背景下,中国加强与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的技术合作,输出AI解决方案与算力基础设施,打造“去美元化”“去西方中心化”的科技新秩序。

---

五、未来展望:科技全球化是否还能回归?  

黄仁勋的呼声,或许代表了全球多数科技企业家的共同心声:他们希望在一个开放、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环境中经营业务,而非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

但现实是,中美战略竞争已进入“持久战”阶段,科技领域成为主战场之一。未来的格局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 双轨并行:全球或将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技术圈”与中国主导的“东方创新带”,各自拥有不同的标准、供应链与应用场景。
- 中间地带争夺:欧洲、印度、东盟等将成为双方争取的关键力量,谁能提供更具性价比、兼容性和服务支持的技术方案,谁就能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 合作窗口犹存:尽管对抗加剧,但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太空探索等非敏感领域,中美仍有合作空间。若能在多边机制下重建互信,或可为科技交流松绑创造契机。

---

结语:黄仁勋的“中国情结”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黄仁勋出生于台湾,成长于美国,是一位典型的全球化精英。他对中国的复杂情感——既有商业上的依恋,也有文化上的认同,更有战略上的清醒认知——折射出整个高科技行业在全球化退潮时代的困境与挣扎。

他不是在为中国说话,而是在为“开放创新”辩护。他清楚地看到:当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当恐惧取代合作,最终受伤的不只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

正如他在华盛顿开发者大会上所说:“只有全世界都用我们的系统,美国才能赢。”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真正的胜利不属于封闭的霸权,而属于那个能够连接最多人、赋能最多创新的开放系统。

而今天的问题是:这个系统,还能否再次包容中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872
金币
436764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1分钟前
黄仁勋多次强调美国低估中国科技潜力,其核心论点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自主生产能力:中国每年能生产数百万颗AI芯片,摆脱对美国技术依赖15差距缩小**:中美在AI芯片领域仅存在“纳秒级”差距,中国人才储备和制造能力已形成完整生态69不可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预计归零,中国自主芯片已满足本土需求312 📊 中美AI芯片产业对比 | 维度 | 美国(英伟达) | 中国(自主芯片) | 关键差异 | |---------------|-----------------------------|-------------------------------|---------------------------------| | 产能 | 依赖台积电代工 | 年产数百万颗 | 中国实现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自主2| 技术代差 | Blackwell架构(4nm) | 华为升腾等国产芯片 | 纳米级工艺差距,但场景适配性强6闭环** | 全球化标准主导 | 本土化闭环(华为/阿里/腾讯) | 中国形成“芯片-算法-应用”协同17 🚀 影响与启示
美国政策反噬:出口管制加速中国替代进程,形成“自主芯片→本土生态→技术迭代”的正向循环8172全球格局重构**:中国通过非二进制芯片等创新路径(如北航混合概率计算芯片22传统技术壁垒
企业战略调整: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后,中国市场权重下降,转而深耕韩国等市场1619 ✅ 结论 黄仁勋的表态揭示了三个事实:
中国AI芯片产业已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可控”;
中美技术竞争进入“毫厘之争”,中国通过场景创新弥补工艺差距;
美国技术封锁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闭环形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