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金曲231首·一人一首典藏【FLAC+MP3】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套用“时代坐标+声音标本”思路拼出来的巨型歌单——既可以做怀旧杀时间胶囊,也能当成检测硬盘与耳机指标的试机包。
1.曲目策略
·231位歌手各只放一首歌→彻底杜绝凑数嫌疑;
·时间跨度1979–2009→刚好覆盖磁带→CD→MP3三代介质;
·曲风比例≈抒情60%+摇滚20%+民谣/中国风20%,没有刻意追热点电音或Hip-Hop;
·隐藏彩蛋是编号逻辑:按歌手姓氏笔画排序→找张学友得翻到第218位(Z),强迫症慎入。
2.FLAC vs MP3
·FLAC全部为Level-8压缩整轨+CUE:
– DR值平均12~14(2000年前后母带尚未被Loudness War荼毒);
– CUE自带PREGAP信息→可精确还原当年CD的黑屏间隔;
·MP3为V0 VBR:
– LAME编码器3.100r版带--preset extreme参数;
– ABX盲测320 kbps以上者基本无法分辨差异→适合手机直推党。
3.声音体检用途
·低频下潜试金石:蔡琴《渡口》(24)、赵鹏《船歌》(156)
·齿音&高频延伸:王菲《天空》(57)、黄莺莺《哭砂》(163)
·男声厚度检测:李克勤《一生不变》(108)、王闻《天变地变情不变》(231)
·合唱定位测试:黑鸭子+高安《红尘情歌》(204)
4.使用场景建议
·车载U盘→直接丢MP3文件夹即可覆盖所有口味;
·台式DAC→用Foobar2000加载FLAC整轨+CUE自动分轨;
·手机存储紧张→保留FLAC前50首经典试机曲即可砍掉180首相对冷门。
5.槽点
·部分曲目仍是早期CD抓轨(EAC早期版本)→C2指针错误未校正;
·缺少女声大编制管弦乐→想测动态冲击力只能另寻资源;
·版权年代久远→公开流通渠道已难寻官方24bit重制版。
一句话结论
把它当成时间机器或系统校准盘都行;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硬盘容量—FLAC全套约9 GB×231首=2 TB级仓库盘准备就绪即可无压力收藏+ABX折腾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