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种需警惕的“致癌风险”干果,再爱吃也别贪嘴
干果虽营养丰富,但吃错方式或选择不当,可能暗藏致癌隐患。以下7种干果需特别注意:
1. 霉变的花生/瓜子
花生、瓜子等坚果易受潮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一级致癌物)。这种毒素毒性极强(比砒霜强68倍),长期小剂量摄入会损害肝脏,诱发肝癌;一次性大剂量摄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识别方法:若果仁表面有霉斑、异味(酸臭),或口感发苦,立即丢弃。
2. 炒焦的坚果(如炒瓜子、炒花生)
坚果经高温炒焦(温度超过200℃),会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细胞DNA,增加胃癌、肠癌风险。识别方法:避免选择外壳发黑、口感发苦的炒货。
3. “美容”过的核桃
部分商家为让核桃卖相好,用双氧水、氨水漂白,或用石蜡抛光。这些化学物质会残留于果仁,长期食用可能损伤消化道,诱发癌症。识别方法:正常核桃水洗后颜色偏黑灰,核桃仁呈白色;若外壳过于干净、核桃仁发黑,不要购买。
4. 染色的瓜子(如彩色西瓜子、绿茶味瓜子)
彩色瓜子多添加工业色素、香精(如柠檬黄、日落黄),这些色素可能致癌。此外,部分瓜子用工业石蜡抛光,增加口感滑腻感,长期摄入会损害肝脏。识别方法:选择原味、外壳颜色自然(如葵花籽呈浅灰色)的瓜子,避免“颜色鲜艳、口味奇特”的产品。
5. 霉变的开心果
开心果属于“裂果类”坚果,果仁易接触空气,若储存不当(高温高湿),易发霉并蓄积有害药剂(如二氧化硫)。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增加口腔癌风险。识别方法:正常开心果壳呈浅黄,果仁为绿色;若壳色过白、果仁发黑,需警惕
6. 口味过重的坚果(如奶油味、五香味巴旦木)
口味越重的坚果,往往添加大量食盐、糖、香精(如甜蜜素、奶油精)。这些添加剂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摄入可能诱发高血压、胃癌。识别方法:选择“原味”或“轻调味”(如盐焗少量)的坚果,避免“香气刺鼻、口感过甜/咸”的产品。
7. 油脂酸败的坚果(如哈喇味的葵花籽)
坚果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若储存不当(潮湿、高温),会发生油脂酸败(产生氧化自由基)。食用后会出现“哈喇味”,长期摄入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识别方法:若坚果有刺鼻异味、口感发酸,立即停止食用。
吃坚果的“安全准则”
适量:每天吃25-30克(约10颗开心果、1把瓜子),避免过量导致肥胖。
选对渠道:买正规品牌、包装完好的坚果,避免散装“三无”产品。
储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发霉;若发现霉变,整包丢弃(不要只挑“好的部分”)。
总之,坚果虽好,但**“新鲜、原味、适量”**是关键,远离“霉变、炒焦、过度加工”的坚果,才能吃出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