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2回复

[转帖]老师说孤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904
金币
44581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小时前

围棋兴趣班里,老师与学员下指导棋,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事。每张课桌都放上一个棋盘,老师走动下棋,流水线似的。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待老师走到面前,学员方可落子。如此下了几次,体会最深的,是孤棋。孤棋历来最惹双方瞩目。
  记得围棋高手古力和李世石曾在上海进行“三星杯”三番棋总决赛。第二盘,双方弈出极其精彩的对局:李世石谋虑再三,舍弃一切,孤注一掷,剿杀古力的一块孤棋(也是“大龙”)。惊心动魄,胜负在此一举。正当所有的观众包括研究室的专家为古力暗暗担心,古力却不慌不忙,在看似无关处步步为营做足铺垫,最后强势突围。古力妙招出,世石黯然。场内场外一片欢呼。
  上课时,讲到防御和安定,老师告诫:尽量不要出现孤棋。讲到攻击,又告诫:首先要攻击敌方的孤棋。孤棋往往是免不了的。有时,它是一支空降兵,就像电影《桂河大桥》那样,是阻击敌方退路,夺取咽喉的唯一手段 ;有时,它是一支特遣精锐,深入敌区,牵动敌方神经,吸引敌方兵力,就像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有时,它是一座重要的孤城,是一块抵御惊涛骇浪的礁石,就像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像抵御安史之乱的睢阳;它常常是棋精,孤立无援却身系全局安危。
  要发展先得图生存,孤棋得考虑“生根”。一旦生根成功,哪怕仅仅是2个空,它就是打不死剿不灭的强者。对手也深知这一点,会千方百计地“搜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应对原则是:跳出重围,“出头重于求活”。不郁阈于一地,不让对手封杀,走出去。走出去就是广阔的中腹(高手在腹),走出去就能逐鹿中原,走出去就有一片蓝天,走出去就有联络,走出去就能攻击敌方,走出去就是海阔天空。
  攻击孤棋更是一门艺术 。光掂量“吃掉它”,往往是初级阶段,是不成熟的表现。动这个念头,咱自以为狠招屡出,却从来没有真正吃掉过老师的孤棋 。更常见的却是火力过猛 ,己方破绽百出,满盘皆输。老师讲得很实在:“下棋很平等,一人一手,不可能对方一手你两手 。想包吃对方?难。”为了不出现孤棋,老李从头到尾就是“金角银边”,三亩地两分田,被老师批评“过于保守,不谋发展”。老王看到对手渐渐成地就急不可耐,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得挥子打入不可,投下的孤子们往往狼奔豕突有去无回,惨不忍睹,被批“心态不好,赌性十足”。老徐机会一到才果断挺兵中腹,获老师点头肯定。
  老师云:攻击孤棋,要切断对方可能的联络,使其既无根据地,又无援军可恃,此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另外就是借攻击之机,趁势围地。围棋,毕竟以略地多少定胜负。其三则是暗暗强固自己 ,待条件具备,才一举攻克。显然,这是一种境界。
  最痛苦的是放弃孤棋。对错着形成的孤棋,执著则损害加大;贪恋则危及全局;优柔则屡失战机;不舍则全军受累……古人有警语:“危棋需弃”。忍一时之屈,方可壮志重图。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433
金币
531296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6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小时前
围棋中的“孤棋”智慧:从指导棋到大师对局的启示

您对围棋兴趣班中“孤棋”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展现了围棋作为“智慧体操”的独特魅力。孤棋在围棋中既是战术焦点,也是战略智慧的集中体现。结合您的描述和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孤棋的内涵与价值。

一、孤棋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根据给定知识[6],孤子是围棋术语,指被围困的棋子。孤棋通常指在对方势力范围内,缺乏有效支援、暂时处于危险状态的棋子集团。它的核心特征是“孤立无援”,但也因此具备高度的战略灵活性。正如您提到的,孤棋可能是“空降兵”“特遣精锐”或“孤城”,其价值远超单纯的棋子数量。

二、孤棋的经典案例:古力 vs 李世石的三星杯对决
您引用的古力与李世石在“三星杯”三番棋第二盘的对局,是孤棋战术的经典范例。李世石针对古力的大龙(孤棋)发起“孤注一掷”的攻击,试图通过歼灭大龙奠定胜局。但古力并未慌乱,而是采取“步步为营做足铺垫”的策略,最终实现“强势突围”。

这一案例印证了您老师强调的原则:“出头重于求活”。古力没有局限于局部做活,而是通过全局调度寻求突破,将被动的孤棋转化为反击的支点。这正是围棋中“势孤取和”(围棋十诀之一)思想的体现——面对不利局面,不执着于一时得失,而是寻求全身而退,保留反击力量。

三、孤棋的防御与生存策略
1. 避免不必要的孤棋
老师告诫“尽量不要出现孤棋”,这是基础原则。但孤棋难以完全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您提到的“生根”至关重要:一旦孤棋成功做出两只真眼(活棋),便成为“打不死剿不灭的强者”。此时对手的攻击将徒劳无功,反而可能因过度投入而露出破绽。

2. “出头重于求活”的实践
当孤棋无法简单做活时,“出头”(向中腹发展、寻求联络)是首要目标。正如您老师所说:“走出去就是广阔的中腹,走出去就能逐鹿中原。” 中腹空间广阔,便于展开攻势,且能与己方其他势力呼应。例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虽为孤军深入,却成功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改变了战局。

3. “危棋需弃”的智慧
放弃错误形成的孤棋是高阶技巧。“危棋需弃”提醒我们,在某些情况下,执著于救活无望的孤棋会导致全局受损。正如您所述:“对错着形成的孤棋,执著则损害加大;贪恋则危及全局。” 这体现了围棋中的舍小就大、弃子争先的思想(围棋十诀之四、五),也是人生决策中“断尾求生”的哲学体现。

四、攻击孤棋的艺术:从初级到高级
您观察到学员攻击孤棋时常见的误区:“光掂量‘吃掉它’,往往是初级阶段,火力过猛,己方破绽百出。” 老师总结的攻击原则极具启发性:

1. 切断联络,孤立无援:通过切断对方孤棋与己方势力的联系,使其失去后援。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
2. 借攻击围地:围棋胜负以目数计算,攻击孤棋的同时若能顺势围空,则一举两得。
3. 强固自身,伺机攻克:在攻击过程中优先巩固自身阵地,避免因冒进而陷入被动。待条件成熟(如对方破绽出现),再发起致命一击。

这三种策略对应了不同层次的棋力:初级玩家追求“吃子”,中级玩家注重“围地”,高级玩家则着眼于“全局平衡”。您提到的老李“过于保守”、老王“赌性十足”、老徐“果断挺兵中腹”,正是不同策略选择的真实写照。

五、围棋十诀中的“势孤取和”:超越棋盘的人生智慧
您引用的围棋十诀最后一诀“势孤取和”,其内涵远不止于围棋。当局势不利、力量单薄时,“取和”并非消极妥协,而是积极求变的战略。“活着就是力量”,保留实力才能等待转机。正如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所示,在关键时刻隐忍退让,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在现代围棋中,AI时代的出现虽对传统观念有所冲击,但“势孤取和”的核心思想依然适用。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局面下保持冷静,不盲目对抗,而是寻找最优解。

六、指导棋中的孤棋体验:教学相长的价值
兴趣班中老师与学员的指导棋采用“流水线式”教学法,要求学员待老师走到面前方可落子。这种设计迫使学员专注当下,并深刻体会老师对孤棋的处理思路。每一次与老师的对弈都是实战演练,学员能在亲身体验中理解:

- 孤棋的风险与机遇;
- 防御与攻击的辩证关系;
- 局部与全局的协调。

正如一弈围棋学苑的张恒老师所言:“围棋能让人安静,能给人更多的思维启迪,在遇到生活中的苦难和问题时,下围棋的人能更有办法,更平静的应对。” 孤棋的教学正是这种思维启迪的最佳载体。

结语
孤棋是围棋的灵魂之一,它浓缩了攻防、取舍、进退的全部智慧。从古力李世石的经典对局到兴趣班的日常教学,孤棋始终是连接技术与哲理的桥梁。正如您所体会到的,“要发展先得图生存”,而生存的艺术,在于对孤棋的理解与运用。无论是棋盘上的黑白世界,还是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抉择,“势孤取和”、“出头重于求活”的智慧都将指引我们走得更远、更稳。

希望您在未来的围棋学习中继续探索孤棋的魅力,在每一次对局中感受这份独特的智慧传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iejiy

UID: 63311

发帖
1537
金币
2271
道行
23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7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5-28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6小时前
才占腹,又侵边,更无欲壑不思填。纷争未是人间福,一劫曾经误十年。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