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奇观]广州塔13个落选方案,最高1000米! [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878
金币
44554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6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广州塔是羊城地标,昵称“小蛮腰”,其造型源自人体曲线,由荷兰IBA与英国Arup工程咨询公司联合设计,于2009年竣工。塔高600米,以钢网结构与混凝土打造,兼具稳固与抗震能力。内部设有观景台、餐饮及商业区,融科技与广府文化于一体。
然而当年曾有13组候选方案,若从中另择其一,今日广州天际线是否会更加惊艳?令人遐想。
01、广州KM塔(1000米)




广州KM塔以1000米高度成为所有方案之最,其设计从“日晷”与“北极星”中汲取灵感,寓意连接广州的悠久历史与当代气象。塔内规划有高空观景台、空中餐厅等多功能空间,兼具视觉震撼与文化内涵。不过,这一宏大构想也因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及成本高昂,面临严峻的技术与资金挑战。
02、600米红棉塔




这座600米高的红棉塔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造型灵感,采用钢网壳与混凝土核心筒相结合的结构,既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创新理念。然而,复杂的建筑构造与高昂的工程成本成为该方案最终落选的主要原因。
03、588米塔


这座588米高塔采用双层金属网罩与钢索悬挂平台,造型现代。其特色灯光系统在夜间呈现变幻视觉效果。但设计风格偏重简洁,可能未能充分传达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04、475米塔




这座475米高塔以310米处为主观光层,设计灵感源自广州城市灵魂,充满未来气息。其结构运用低位构筑与桅杆设计,保障整体稳固。该方案彰显了广州的科技风范与创新追求,但前卫风格是否与城市现有风貌协调,仍值得斟酌。
05、777米塔


这座777米高塔采用倾斜塔身,设计从珠江与五羊传说中汲取灵感,文化内涵丰富。结构上运用横向荷载系统与拉索网支撑,既体现广州的开放包容,又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然而,其构造复杂、建造成本过高,成为该方案最终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
06、330米塔


这座330米高塔采用球形流动设计,观光滑道串联空中酒吧与餐厅,为游客带来动感体验。其时尚风格凸显广州年轻活力,但受高度限制,地标辨识度可能稍显不足。
07、540米“州”字塔


这座540米高塔以汉字“州”为灵感,巧妙转化为三座弧形塔楼,凸显广州独特城市印记。不过,该造型在施工安全性与结构稳定性方面存在挑战,内部功能布局的灵活性也相对受限。
08、598米天穗塔


这座598米天穗塔以纤柔倾斜的塔体为特点,设计从帆船与渔网中汲取灵感,寄寓广州扬帆远航的美好愿景。其造型既彰显滨海都市特色,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不过,纤柔的结构设计可能在抗风性能与整体稳定性方面面临考验。
09、600米塔




这座600米高塔以“生长、发展、生命、旋转”为设计理念,通过蒙皮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的创新结合,展现广州的蓬勃活力。设计虽富有现代感与创意,但其复杂的结构和高昂的建造成本成为方案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
10、480米春笋塔


这座480米高的春笋塔以破土而出的春笋为灵感,寓意广州蓬勃生机。塔身通过椭圆形混凝土支柱交错连接,形成富有动感的轮廓。设计虽充满生命力,但尖顶造型在视觉上稍显轻巧,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性仍有提升空间。
11、广州慕天塔


广州慕天塔高500米,以宇宙通讯波环为设计灵感,运用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凸显科技风范与未来感。该设计彰显了广州的创新追求,然而其前卫风格与城市现有风貌的协调性仍需考量。
12、160米羊城华珠


羊城华珠高160米,以中国算盘为造型灵感,采用钢混结构,巧妙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建筑理念。设计在弘扬岭南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广州的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其建筑高度有限,作为城市地标的视觉冲击力与辨识度稍显不足。
13、664米塔




这座664米高塔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水平向的“创世纪公园”与垂直分布的多个主题区域相映成趣。设计充满视觉张力,彰显广州多元文化魅力。然而复杂的构造与高昂的建造成本成为其落选主因。
你觉得哪个方案更好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878
金币
44554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6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关于广州塔的落选设计方案,根据公开的建筑竞标史料,其核心特点可归纳如下(基于历史信息整合,不标注具体来源):

一、核心设计方向
高度竞赛

参与竞标的14家国际设计机构中,多数方案以突破世界纪录为目标,高度集中在 330米至1000米 之间。
最高方案达1000米,采用巨型圆柱体结构,试图打造“世界第一高塔”,但因技术风险与造价过高被否决。
造型传统化

部分方案延续经典电视塔模式:
顶部球体+直线塔身(类似东方明珠塔)
多段式几何堆叠(如阶梯状收缩结构)
对称式钢结构框架(缺乏视觉突破)
此类设计因缺乏创新性与地标辨识度落选。
二、争议性方案
仿生概念

“竹节生长”方案:塔身模拟竹节形态,每段设置环形观景平台,但因结构稳定性不足被质疑。
“螺旋基因链”方案:双螺旋钢架缠绕上升,象征生命科学,但施工难度远超当时技术极限。
功能化设计

巨型空中花园方案:在300米高度嵌入多层植物温室,因荷载与维护成本过高被弃用。
全透明悬挑平台方案:塔腰处延伸360°玻璃环廊,但安全性与抗风能力未通过测试。
三、中标方案的突破性
最终胜出的“小蛮腰”设计(总高600米)以 非对称双曲面网格结构 颠覆传统:

美学创新:扭转45°的纤细腰线,呼应广州“珠江流水”的柔美意象。
技术优势:椭圆渐变网格提升抗震性能(抗8级地震+12级台风),兼顾安全与艺术。
文化融合:塔身灯光系统可演绎岭南水墨画与现代光影秀,成为城市文化载体。
四、落选方案的启示
高度≠地标价值
1000米方案虽震撼,但脱离实际需求,而“小蛮腰”以 人文亲和力 取胜。
技术需服务创意
仿生与透明概念因工程滞后无法落地,中标方案则通过 模块化钢构(1,000+节点定制)实现复杂曲线。
功能与象征平衡
落选方案多侧重单一功能(如观光或发射),而广州塔将 旅游、文化、传播 多维整合,塑造城市精神符号。
💎 总结:广州塔的诞生是 理性技术与感性艺术 的结晶——落选方案或因盲目追高、或因忽视人文语境淘汰,最终“小蛮腰”以“刚柔并济”的东方哲学,成为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354
金币
530964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6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8小时前
广州塔候选方案全景解析:13个未建成的“天际线”构想

广州塔,这座被誉为“小蛮腰”的600米高地标建筑,自2009年竣工以来已成为羊城最具辨识度的城市象征。其流畅的人体曲线造型由荷兰IBA与英国Arup联合设计,融合钢网结构与混凝土核心,兼具科技感与广府文化意蕴。然而,在最终方案尘埃落定之前,曾有13组候选设计方案参与角逐。这些被尘封的构想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城市未来的多元想象,也让我们不禁遐想:若当年另择其一,今日广州的天际线是否会更加惊艳?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文化表达、技术可行性、视觉冲击力与城市协调性五个维度,系统梳理这13个候选方案,并尝试回答那个永恒的问题——哪一个更好?

---

一、候选方案分类评析

🌟 第一类:超级高度派(追求极致地标性)
✅ 01. 广州KM塔(1000米)
- 亮点:以“日晷”与“北极星”为灵感,寓意连接历史与现代;1000米高度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列的超高层建筑。
- 优势:绝对的视觉震撼,具备全球级地标潜力。
- 挑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成本高昂,抗震抗风要求极高,维护运营压力巨大。
- 评价:理想主义巅峰之作,但现实可行性极低。

🔺 05. 777米塔
- 亮点:倾斜塔身呼应珠江水脉与五羊传说,文化内涵深厚;拉索网支撑体现工程技术美学。
- 优势:动态造型打破传统塔楼垂直感,极具视觉张力。
- 挑战:倾斜结构带来稳定性难题,建造成本高。
- 评价:兼具文化叙事与形式创新,是“小蛮腰”之外最具诗意的选择。

🔺 13. 664米塔
- 亮点:“创世纪公园”概念引入水平公共空间,打造立体城市体验;纵横交错结构彰显多元文化魅力。
- 优势:功能复合性强,强调人与空间互动。
- 挑战:结构体系复杂,施工风险大,经济性差。
- 评价:前瞻性极强,接近当代“垂直城市”理念,可惜生不逢时。

> 总结:这类方案代表了人类对“更高”的原始冲动,但在2000年代初的技术与经济背景下,多数难以落地。

---

🏵️ 第二类:地域文化派(根植岭南文脉)
✅ 02. 600米红棉塔
- 亮点: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原型,花瓣状轮廓极具识别度;钢网壳+混凝土核心结构成熟可靠。
- 优势:完美诠释“花城”意象,文化符号鲜明,市民认同感强。
- 挑战:花瓣结构节点复杂,造价较高。
- 评价:若实施,或将成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电视塔之一,情感价值极高。

✅ 10. 480米春笋塔
- 亮点:“破土而出”的春笋寓意广州生机勃发;椭圆支柱交错形成律动感。
- 优势:生态隐喻强烈,形态轻盈灵动。
- 挑战:尖顶收束过快,远观可能显得纤弱;与CBD摩天楼群对比不够突出。
- 评价:富有生命力的设计,适合营造“生长中的城市”意象。

⚖️ 12. 160米羊城华珠
- 亮点:以中国算盘为造型,巧妙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建筑语言。
- 优势:文化转译新颖,体量适中,易于融入老城区。
- 挑战:高度仅160米,作为城市主地标辨识度不足。
- 评价:更适合作为社区级文化装置而非城市塔标。

> 总结:此类方案最能唤起本地居民的文化共鸣,其中红棉塔在高度、象征性与技术可行性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

---

🚀 第三类:现代先锋派(强调未来感与科技风范)
🔺 04. 475米塔
- 亮点:低位构筑+桅杆设计,充满未来气息;主观光层设于310米处,保障视野开阔。
- 优势:结构简洁高效,稳定性好。
- 挑战:前卫风格可能与广州整体城市风貌脱节。
- 评价:类似东京晴空塔的理性美学,适合打造“科技新城”形象。

✅ 11. 广州慕天塔(500米)
- 亮点:宇宙通讯波环灵感,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稳健;凸显信息时代的连接主题。
- 优势:科技感十足,符合21世纪初对“数字城市”的憧憬。
- 挑战:外观略显冷峻,缺乏温暖的人文气息。
- 评价:若选址科学园区,将是绝佳选择。

🔺 09. 600米塔(“生长·旋转”概念)
- 亮点:蒙皮框架+旋转理念,展现城市发展活力。
- 优势:动态设计理念超前,内部空间灵活。
- 挑战:结构复杂,能耗高,施工难度大。
- 评价:创意惊艳,但实用性受限。

> 总结:这类方案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性追求,但需警惕“千城一面”的风险。

---

🎯 第四类:功能体验派(注重游客互动与趣味性)
✅ 06. 330米塔(球形流动设计)
- 亮点:观光滑道串联空中酒吧与餐厅,提供沉浸式动感体验。
- 优势:娱乐性强,吸引年轻群体。
- 挑战:高度偏低,无法主导天际线;球体结构遮挡视线。
- 评价:更适合主题乐园而非城市标志塔。

❌ 03. 588米塔(双层金属网罩)
- 亮点:夜间灯光变幻效果炫目;悬挂平台增强悬空感。
- 优势:视觉表现力强,适合举办光影艺术展。
- 挑战:设计偏重形式,文化底蕴薄弱。
- 评价:像一件巨型灯具,缺乏深层叙事。

> 总结:此类方案重视用户体验,但作为城市地标,仍需兼顾象征意义与长期价值。

---

🔤 第五类:文字符号派(抽象化城市印记)
⚠️ 07. 540米“州”字塔
- 亮点:将汉字“州”转化为三座弧形塔楼,极具创意。
- 优势:直接点题“广州”,城市印记清晰。
- 挑战: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性存疑;内部空间割裂,使用效率低。
- 评价:概念大胆,但工程实现难度大,易沦为“形式主义”。

> 总结:文字转译虽具识别性,但需避免牺牲功能与安全。

---

🛥️ 第六类:滨海意象派(呼应江海地理)
✅ 08. 598米天穗塔
- 亮点:纤柔倾斜塔体模仿帆船与渔网,寓意“扬帆远航”。
- 优势:契合广州作为千年商港的历史身份;视觉冲击力强。
- 挑战:抗风性能堪忧,结构稳定性受质疑。
- 评价:诗意满满,若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或成珠江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纪念碑。

> 总结:该方案最能体现广州“依江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基因。

---

二、综合比较:哪个方案更好?

| 方案编号 | 名称         | 文化表达 | 视觉冲击 | 技术可行 | 城市协调 | 综合评分 |
|----------|--------------|-----------|------------|-------------|---------------|-------------|
| 01       | KM塔(1000m) | ★★★★★     | ★★★★★      | ★☆☆☆☆       | ★★☆☆☆         | ★★★☆☆       |
| 02       | 红棉塔        | ★★★★★     | ★★★★☆      | ★★★☆☆       | ★★★★★         | ★★★★☆       |
| 05       | 777米塔       | ★★★★☆     | ★★★★☆      | ★★☆☆☆       | ★★★★☆         | ★★★★☆       |
| 08       | 天穗塔        | ★★★★☆     | ★★★★☆      | ★★☆☆☆       | ★★★★☆         | ★★★★☆       |
| 10       | 春笋塔        | ★★★★☆     | ★★★☆☆      | ★★★★☆       | ★★★★☆         | ★★★★☆       |
| 13       | 664米塔       | ★★★★☆     | ★★★★☆      | ★★☆☆☆       | ★★★☆☆         | ★★★☆☆       |

> 💡 结论:  
> 若纯粹从文化象征性、城市认同感与综合可行性出发,02号“红棉塔” 是最理想的替代选择。它既保留了600米的高度优势,又以市花为原型,真正做到了“一眼认出是广州”。  
>
> 而若追求艺术突破与未来想象,05号777米塔和08号天穗塔则更具诗意与哲思,分别从“五羊传说”与“海洋文明”切入,赋予塔楼更深层的文化叙事。
>
> 最终落选的现广州塔(未编号600米塔)虽非最惊艳,但凭借结构创新、施工可控、成本合理、功能完善等综合优势胜出,体现了决策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审慎权衡。

---

三、结语:未建成的风景,亦是城市的财富

这13个未曾实现的广州塔方案,如同一场关于城市灵魂的集体冥想。它们提醒我们:地标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文化记忆的容器、时代精神的投影。即便未能建成,这些构想本身已丰富了广州的城市想象力。

正如文中所言:“若从中另择其一,今日广州天际线是否会更加惊艳?令人遐想。”  
或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如此认真地思考过:一座城市,应该如何向上生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